《斑羚飛渡》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發布時間:2017-12-30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斑羚飛渡》一文,斑羚在危難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會讓每一個讀過這篇文章的人感到精神的震撼,會啟發人們重新認識這個萬物共存的世界。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上節課,同學們略讀了課文,了解了本文的故事情節,現在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的學習情況。

  二、回顧課文

  (收集有價值的信息,體驗文中所描述的特定環境,了解特定環境下的人物。)

  1、英國探險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達南極點的﹖

  2、誰在離死神只有寸步之遙時,還拖著十六公斤重的巖石﹖

  3、他們中間誰最先死去﹖

  4、奧茨是怎樣走向死亡的﹖

  5、誰的日記一直寫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6、你能說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險隊員的姓名嗎﹖

  7、五名探險隊員悲壯覆滅是與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到來分不開的,請從文中找出描寫了南極惡劣氣候的句子。[幻燈]

  (1)荒無人煙的白色雪原上,……

  (2)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們的眼睛,……

  (3)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無情的,千萬年來積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靈似的召喚來寒冷、冰凍、飛雪、風暴——

  (4)氣溫達到零下40攝氏度

  (5)天氣變得愈來愈惡劣,冬季比平常來得更早。

  (6)冰冷的黑夜,周圍是呼嘯不停的暴風雪,……

  (7)但暴風雪刮得異常兇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

  (8)兇猛的暴風雪像狂人似的襲擊著薄薄的帳篷,……

  三、分析課文

  師: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寒風凌冽的南極帳篷里,給英國民眾寫下了一封絕命書。部分內容是這樣寫的:

  如果我們能夠活下來,我本來想把我的伙伴們堅忍不拔、勇敢直前的事跡講給大家聽。它一定會深深打動每一個英國人的心。如今不得不讓這些潦草的札記和我們的尸體來講這些事跡了……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結局?我想問你,最后這樣的結局是你所希望看到的嗎? 在電視熒幕中,英雄往往在最后時刻能力挽狂瀾,能走出險境。然而在99年前的南極呢,現實并沒有出現神話,他們都——(用導言的話回答)

  師:“悲壯地覆沒”這個詞用得很好。你簡要地談談自己讀了這篇文章以后的感受好嗎?

  生1:我覺得很心酸。

  生2:我感到很悲壯,很感動,很欽佩他們。

  師:是啊,所以茨威格把它稱為是“偉大的悲劇”為什么說它是一場悲劇呢?

  生3:因為他們葬身在南極。

  生4:還有他們失敗了。

  師:也就是說這個悲劇里有他們的死亡,還有他們的失敗。

  師:但是,文章給我們帶來的又不僅僅是悲,剛才同學們談閱讀感受的時候談到欽佩,深受感動,在這篇長達4000多字的文章中,我們順著斯科特的日記,讀讀這些凍僵的日記,或許,我們會發現99年前南極的風雪是那樣的無情和殘酷。

  第一則日記: 歷盡千辛萬苦,無盡的痛苦煩惱,風餐露宿——這一切究竟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這些夢想,可現在這些夢想全完了。

  師:這里的痛苦是什么?這里的夢想又是什么?

  明確:夢想是第一個登上南極極點,痛苦是阿蒙森先他們一步登上南極極點。

  文章里面哪些話體現他們“夢想全完”的情感呢?

  角逐失敗的極度沮喪、悲哀。

  (1)他們認為:“對于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什么也不是”

  (板書:失敗之悲)

  師:你怎樣理解這句話?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明確: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達了他們在角逐失敗后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但作者并不同意這種說法。

  第二則日記,這里看不到任何東西,和前幾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單調沒有任何區別。

  師:角逐失敗,只能傷心地回去,但是第一個到達極點的阿蒙森還留給第二批到達的斯科特他們一個任務。是什么?

  明確:給挪威國王帶信,給第一批到達極點的阿蒙森作證。

  “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在這里,我們不要故耍情緒地、狹隘地替斯科特解脫,認為他也可以拔掉挪威國旗,換上英國國旗。這是一個先驅者對后繼者的信任和委托。盡管是失敗者,

  英國人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深受這種文化傳統熏陶的斯科特能接受這一任務。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高尚。

  日記三: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可怕在何處?

  錯過貯藏點,沒有補給,直接走向死亡。在艱險的這一路上,大家認為哪些很感動呢?

  師:有一個詞處理得很好,就是重讀了“16公斤”。你認為通過這樣一個細節的描寫,能夠表現出他們怎樣的精神品質?

  生:即使自己快要死了也要為祖國留下一份研究南極的資料。

  師:他僅僅是為祖國而留嗎?

  生:全人類。因為我認為科學是無國界的。

  師:這位同學補充得很好。威爾遜博士留下了16公斤重的珍貴的巖石樣品,本來南極是一個非常兇險的地方,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丟下這些東西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在他“離死只有寸步之遙的時候”,他也沒有扔掉這么沉重的科學研究資料。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斯科特他們探險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爭奪第一名,還有一個更為崇高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為了人們更好地了解南極,為了人類的科學事業。

  師:這些人的犧牲就是為了科學而獻身。這是多么的崇高,多么偉大呀!(板書“獻身科學”)

  師:可怕的路上,首先有人出現異常,埃文斯。文章是怎么記述的?

  注意時間: “2月17日夜里1點鐘”這個時間,還有“屠宰場營地”這個地點。特別是時間的精確,這是海軍軍士埃文斯死亡的時間。顯然,這是從斯科特的日記中發現的,他這樣莊重地記載下第一位伙伴死亡的時間和地點,可見他對伙伴的心痛。痛苦和尊敬就在這精確的數字中。

  師:我們接著看斯科特的日記在這可怕的歸途中是怎么寫的。

  日記四:我們中國人忌諱談起死亡。但是悲劇,不僅停留在死亡這個結局上,而是要知道死的方式以及人們對死的方式的反應。

  “最后一篇日記是用他已經凍傷的手指哆哆嗦嗦寫下的愿望:‘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隨后又悲傷地、堅決地劃去了‘我的妻子’這幾個字,在它上面補寫了可怕的‘我的遺孀’。”斯科特將“我的妻子”改為“我的遺孀”這有什么意味?情感有什么不同?

  斯科特將“我的妻子”改為“我的遺孀”表現了十分復雜的情感,這是一個讓人心碎的細節。“我的遺孀”,嚴格說這是一個矛盾的說法,寫下這句話的人“此在”時,他的妻子還不是“遺孀”。但因為斯科特很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處境,當這本日記送到他的妻子手中時,她肯定是一個死了丈夫的女人。“我的遺孀”,里面蘊涵著“我”對“妻子”的深愛和歉疚。似乎在說是因為“我”參與南極探險罹難而使愛妻由“妻子”變成“遺孀”。這種修改就預示了“妻子”的變化。他想到妻子“憔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李白《雙燕離》),這種修改顯示了自己一種心理的變化,甚至想到妻子心情,愛憐、關懷、無奈與理智都融注在這一詞語的變換之中。

  四、總結拓展

  1、英國國王跪下來悼念他們的民族英雄,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先生沒有去為勝利者寫書,卻包含深情地為這些失敗者作傳,他所關注的不是事業的成功,而是歷史事件背后那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行文之中,作者對英雄贊嘆之情溢于言表。讓我們深情地齊讀最后一段。

  2、人們為了紀念斯科特他們,南極極點的科考站就命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

  3、2002年2月7日,英國王室成員安妮公主為紀念斯科特來到南極。假如你作為小記者得以隨行、當你看到在南極無邊的荒野中沉睡的英雄的時候,當你看到他們小小的簡陋的墳墓的時候,當你看到墳墓上歷經風吹雪打,已經日漸褪去了顏色的十字架的時候,你想要為這些我們敬仰的英雄立一塊墓碑,你會在上面寫些什么?請你寫一段文字以表達你對這些英雄的敬佩或追思。(學生思考、寫作,教師巡視)

  寫這則碑文要注意緊扣文中人物行動的特點來寫,不能寫成放之四海皆準的共性碑文。

  比如:追念英國海軍上校斯科特一行登錄南極極點——遺憾的第二,偉大的第二。承前者來,啟后人去。念極地之悠悠,眾愴然而泣下。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一本久道综合久久婷婷婷婷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另类 |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