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掌握文中出現的8個生字。
2. 能正確朗讀“規矩、膽瓶、笑逐言開、金幣、塞滿、鐵叉、桅桿、倒霉、恩將仇報、羅嗦、妖氣起誓”等詞。
3. 了解故事情節,探究魔鬼的本性。
4. 根據民間故事情節曲折、想象豐富的特點,大膽設計符合情節發展的不同故事結局,培養創新精神。
5. 培養探究、合作的精神,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1. 認識魔鬼的本質,懂得運用人的智慧戰勝魔鬼、戰勝邪惡。
2. 理解和運用本課新詞。
3. 把握漁夫和魔鬼的矛盾發展轉化過程。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同學們,大家讀過《一千零一夜》這部書嗎?——讀過。
知道這是一部什么書嗎?——阿拉伯民間故事集。
2.《一千零一夜》簡介。
相傳古代印度與中國之間有一個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痛恨王后對他的不貞,就把她殺了。以后國王每天晚上娶一個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殺掉。當時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了拯救其他無辜的女子,自愿嫁給國王。晚上,她給國王講故事,講到最緊要的時候天就亮了,國王急著要去早朝,但為了聽故事的結局,國王就把她留了下來。此后,她每天晚上給國王講故事,故事一個接著一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國王終于被感化了,同山魯佐得王后白頭偕老。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內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我國古代稱阿拉伯地區為“天方”,“譚”通“談”),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學作品之一。高爾基稱它為“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漁夫的故事》這篇課文就選自《一千零一夜》這部民間故事集。板書:漁夫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感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課文主要講了個怎樣的故事?
3.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漁夫救了魔鬼,魔鬼為什么要殺害漁夫呢?你對漁夫有什么看法呢?
三、再讀課文,深層理解。
1. 交流思考的問題:魔鬼為什么要殺漁夫?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魔鬼說的話是真的嗎?要讓學生明白魔鬼是兇惡和狡猾的,魔鬼的本性是不會變的,魔鬼是不懂得報恩的。知道學生朗讀第七——十二段。
2. 你對漁夫有什么看法?
在學生的交流的基礎上,根據情況對學生適當的點撥:漁夫戰勝魔鬼靠的是什么?你是從哪里找出答案的?魔鬼如此狡猾,漁夫有是怎么上當的呢?知道學生學習第十五——二十三段,學習漁夫的智慧。
3.教師小結:漁夫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樣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種反動派的種種本性,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板書:正義,邪惡。
漁夫跟魔鬼的斗爭情節也是幻想的,但是這種斗爭正是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真善美與假惡丑斗爭的曲折反映,最后的勝利則寄寓著勞動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過渡:那么這個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體指什么呢?也就是說,最后的勝利說明一個什么道理?
四、明確主題思想
指名回答:正義的力量一定能戰勝邪惡的勢力。對像魔鬼那樣的敵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決不能心慈手軟。
教師板書:正能壓邪。
五、拓展練習:
1.口語交際:當漁夫的妻子看到漁夫兩手空空的回到家后,他將如何給自己的妻子講解剛才所發生的事情呢?
2.作文:《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