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的快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詩歌語言的形象、含蓄和優美。
3、培養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教學準備:
寫教案,制作幻燈片,準備錄音等。
四、設計思路:
整堂課都是以師生互動為基礎展開的,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首先是引導學生從對雪花的印象和體驗導入課文;然后讓學生聽錄音,初步感知作品;讓學生采用多種方式誦讀詩歌,品味詩歌;帶領學生研讀詩歌語言,體會語言的形象、含蓄和優美;通過多角度探究詩歌的解讀,深入理解課文;最后讓學生思考對成長中的快樂的理解并布置作業。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 設計理念 |
導入:播放雪花的圖片,讓學生談對雪花的印象和體驗導入課文。 | 運用課件、錄音等,擴大學生的審美視野,增強對美的感悟。通過圖畫巧妙導入,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激發學習興趣,創設親切的學習氛圍,引導對生活和自然的觀察體驗。 |
欣賞:聽錄音,帶領學生進入情境,總體感知詩歌的思想感情,簡介作者徐志摩,初步感知作品。 | 進入詩歌情境,幫助學生了解作者,允許學生對詩歌有不同的理解進程。 |
誦讀:采用多種朗讀方式,進一步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 | 通過美讀,進入角色,領略情感美,培養語感,為進一步探究詩歌語言的優美奠定基礎。 |
研讀詩歌語言: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揣摩、品味詩歌語言的形象、含蓄和優美。通過“翩翩”、“娟娟”等展示語言的優美,讓學生先說,老師再補充。 |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培養文學欣賞的主體獨立性,進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
深入理解:“她”的深層含義,捕捉作者的思想情感,“假如”能否去掉,有什么不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 運用講解、比較、分析、討論、思考、想象等引導學生,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多向思維的習慣,將探究學習引向深入。 |
思考:請談談你對成長中的快樂的理解。 | 模仿制作,通過練筆,借鑒文字美。以人為本,聯系生活,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充分體現人文美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