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知故事情節。
2.分析課文,學會從故事寓意感知深刻的道理。
3.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和禍福觀。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各則寓言的寓意。
2.理解作者巧妙的構思和合理的想象。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故事很感興趣,一般可分三步進行:先分析故事情節;再引導學生了解故事寓意;最后指導學生自編或續編寓言。基本原則是:把學生引到故事的情境中來,盡量讓學生多說,教師少說。因此,教師一定要仔細研究提問的藝術,可以抓住情節的要害設問,也可以運用假設引起學生思考。這樣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作者如此安排情節的意圖。另外,靈活地分析寓意,這是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主要 環節2016年新教材七年級語文上24.寓言四則教學設計(人教版)2016年新教材七年級語文上24.寓言四則教學設計(人教版)。一般原則是,無論作者是否已點明了寓意,都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概括,要允許從不同角度作概括。在概括寓意之前,一定要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可以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體驗提出問題。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在文學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它是一種古老的文學體裁,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盛行,寓言故事傳達著人們對于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今天,我們 就來學習《寓言四則》,看看能獲得哪些人生經驗。
二、聲情并茂讀寓言
1.教師范讀(或聽課文朗讀錄音)。
2.學生誦讀,讀通讀準。
3.學生譯讀《穿井得一人》和《杞人憂天》,根據注釋理解詞語并翻譯句子,相互訂正。個別問題由老師點撥。
三、眾人紛紜說寓言
1.閱讀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分別說說四則寓言的寓意。
學生自己概括,鼓勵有不同的見解。
2.說說你是根據哪些具體情節概括出這些寓意 的。
概括寓意不能脫離寓言的故事情節,一定要通過分析具體的情節來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寫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后來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卻使他狠狠地摔到了谷底。這些情節生動地刻畫出一個盲目的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2016年新教材七年級語文上24.寓言四則教學設計(人教版)學習總結。《蚊子和獅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3.下面是改動情節后的寓言,討論思考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兒。”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
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了。
寓言的寓意是從故事情節中得來的,如果改動情節,那寓意相應也有變化。如,改動后的《蚊子和獅子》去掉了蚊子向獅子宣戰和取勝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網上被蜘蛛吃掉這兩個情節,那么原文中諷刺蚊子的驕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聽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價格后,為什么一言不發,悄然離去了?他心里這時是怎么想的?顯然,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變了。
寓言的故事情節都是作者依據現實生活想象創造的,閱讀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節;而創作寓言,更不能忽視對情節的具體想象。
4.自由朗讀《穿井得一人》和《杞人憂天》,結 合注釋疏通文義,并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兩個故事,尤其注意積累重點字詞的含義。
四、七嘴八舌評寓言
1.人物形象:試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赫耳墨斯的性格:赫耳墨斯來到人間的目 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現他愛慕虛榮的性格;赫耳墨斯聽到宙斯的雕像只值一個銀元,又笑著問赫拉的值多少錢,表現他自以為是的性格;赫耳墨斯看見自 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表現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蚊子的性格:蚊子向獅子挑戰時說的那一番話,表明它對敵我雙方的長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戰勝對方,所以他很自信地“吹著喇叭沖過去”;“蚊子戰勝了獅子,又吹起喇叭,唱著凱歌飛走”,表現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點,蚊子將要被吃掉時,嘆 息說的話,表現出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的缺點。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著問道”中的“笑”怎樣理解?
3.深入文本, 比較《蚊子和獅子》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兩則寓言的異同2016年新教材七年級語文上24.寓言四則教學設計(人教版)2016年新教材七年級語文上24.寓言四則教學設計(人教版)。
相同點:結構相同,都是第一段講故事,第二段議論并得出道理。
不同點:①情節不同:《赫》采用三問三答,把情節推向高潮;《蚊》寫了兩件事:一是蚊子戰勝了獅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網粘住。
②寓意不同:《赫》諷刺了那些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人,《蚊》諷刺那些取得一點成績而得意忘形的人。
③表現方法不同:《赫》把神當作人來寫。《蚊》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動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④表達方式不同:《赫》主要運用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赫耳墨斯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運用語言、動作描寫,表現蚊子勇敢機智,藐視強大的敵人。
4.道聽途說的話能輕信嗎 ?舉出生活中與之同類的事例,說說怎樣對待道聽途說的話?
道聽途說的話不能輕信,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如,2011年3月,杭州一位網名為“漁翁”的網友在QQ群上發出消息:“據有價值信息,日本核電站爆炸對山東海域有影響,并不斷地污染,請轉告周邊的家人朋友儲備些鹽、干海帶,暫時一年內不要吃海產品。”隨后,這條消息被廣泛轉發。北京、廣東、浙江、江蘇等地發生搶購食鹽的現象,產生了一場全國范圍內的輻射恐慌和搶鹽風波。所以, 在現實生活中對待傳聞,必須驗之以理,采取調查研究的審慎態度、去偽存真的求實精神。
5.現實環境中的你,面對今天的環境,杞人的行為對你有什么啟發?
今天看來,杞人的行為似乎并不能看成傻子行為。從新的宇宙觀、從環保的觀點來說,還是有理由的。
五、展開聯想編寓言
1.赫耳墨斯聽到自己的雕像作為添頭“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說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例文:赫耳墨斯聽了以后又氣又羞。他回到天庭以后,心里越想越有氣,暗暗說:“好,既然你們不把我這個庇護神放在眼里,那我以后也就不管你們的事了。”這時,宙斯出現在他的面前,問道:“我的孩子,是誰惹你生這么大的氣呀?”赫耳墨斯就將他在雕像者店里的事講了一遍。宙斯聽完后若有所思地說:“我的孩子,難道你就沒 有錯嗎?你身為商人的庇護神,卻沒有為他們做幾件有益的事情;每一個神使都應該虛懷若谷,你卻愛慕虛榮……別人是否尊敬你,你自己知道,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神應該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赫耳墨斯低下頭想了一會兒,似乎明白了點什么,然后說:“那,我以后一定努力地工作,盡力做一些對商人們有利的事情。”宙斯笑了,說:“這就對了到那時,人們自然就會尊敬你了。”
這個故事適用于一些循循善誘、諄諄教誨的家長和知錯就改、發奮圖強的孩子。
2.“蚊子戰勝了獅子,又吹起喇叭,唱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以后還會發生什么故事?
例文:蚊子正等著那可怕的時刻來臨時,松樹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網也被扯破,蚊子因此得救。
結束語:
寓言是借一個故事寄寓一種意味深長的 道理,給人以啟示。而要讀懂 寓言,則需要我們密切聯系現實生活中的體驗,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
【板書設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問——宙斯像——赫拉像——自己像 三答——一個銀元——還要貴點——添頭白送諷刺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獅子戰勝了獅子——打敗過大人物被蜘蛛消滅——被小人物打敗驕兵必敗
穿井得一人開端:丁氏——穿井得一人(得一人之使)發展國人——穿井得一人宋君——得一人于井結局:問之——非……也不可輕信傳言
杞人憂天杞人―→憂天崩―→憂星墜―→憂地壞曉者―→天乃氣―→星乃光―→地積塊舍然大喜→不必要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