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了解寓言文體的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
通過比較閱讀,品味文本中的細節(jié),理解并感受文本的諷刺效果。
教學難點:
設計一定的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多元解讀文本的寓意。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屏幕顯示寓言《烏鴉與狐貍》內容:
有只烏鴉偷到一塊肉,銜著站在大樹上。路過此地的狐貍見到后,口水直流,很想把肉弄到手。他便站在樹下,大肆夸獎烏鴉的身體魁梧、羽毛美麗,還說他應該成為鳥類之王,若能發(fā)出聲音,那就更當之無愧了。烏鴉為了要顯示他能發(fā)出聲音,便張嘴放聲大叫,而那塊肉掉到了樹下。狐貍跑上去,搶到了那塊肉,并嘲笑說:“喂,烏鴉,你若有頭腦,真的可以當鳥類之王。”
設問:這個故事有何特點?說說看。
寓言即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篇幅簡短,具有鮮明的諷刺性、哲理性和勸喻性。簡言之,寓言即寓“意”于“言”。“意”就是那個意味深長的道理,而“言”則是那個假托的故事。
二、還原故事,感知寓言:
1.請自由朗讀寓言。
2.找出這則故事(即“言”)的核心主干。 誰?——做什么?
3.作者對這個故事的核心主干豐富了哪些內容?
(1)赫爾墨斯為什么要問自己雕像價格?
(2)他如何問價?
(3)他問價的結果如何?
三、品讀細節(jié),感受諷刺:
1.整個故事中有許多值得玩味的細節(jié), 請你試著找一找。
(1)赫爾墨斯的“想”;
(2)赫爾墨斯的“問” ;
(3)赫爾墨斯的“笑”;
(4)雕像者的回答。
(一)品析赫爾墨斯的“想”:
A、對比助讀——顯性的“想”
第1想:原文: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
改文:想知道他在人間是否受到尊重。
第2想:原文:心想……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
改文:心想……人們對他也許會更尊重些吧
總之,這些顯性的和隱性的“想”,都在幫助塑造赫爾墨斯這個自負、盲目自大、自視甚高的形象,越是能擴大一點,就越能增大諷刺的效果。
(二)品析赫爾墨斯的“問”、“笑”:
A、對比助讀:
第1問:原文: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
改文:就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愛神丘比特的雕像,問道……
第2問:原文:赫爾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
改文:赫爾墨斯又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
第3問:原文:這個值多少錢?
改文:值多少錢?
(三)品味雕像者的回答
原文: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饒頭,白送。
改文:這個要便宜些,只要半個銀元。
2.小結:綜上所述,這一則寓言看似短小,然而從細節(jié)處玩味,韻味頗豐。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刺痛我們的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警示。
四、多元思考,豐富寓意:
伊索寓言的特點:在寓言的最后言明寓意,這是編者添加的,是編者對寓意的解讀,那么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解讀。
刪除寓言結尾的寓意,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模仿結尾“這個故事適用于 的人”,或者運用“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的句式,重新擬寫寓意。
五、讀寫結合,編寫寓言:
請你根據(jù)寓意,重寫故事。
如果想要突出這個寓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評價、結論就不同。以《宙斯和雕像者》為題,修改寓言,或者以“宙斯”為主人公,重寫寓言。
要求:(1)寓言故事要與寓意吻合;(2)通過細節(jié)、用詞等凸顯諷刺效果;(3)對人們有警示、勸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