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學目標:
充分利用專題內的資料,全面了解狼的知識,并能通過特設專題的學習和提示,搜集有關狼的資料,撰寫小論文和調查報告、組織辯論。以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同學們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與訓練,使他們的知識積累、語言實踐、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加強。
二、 學法指導:
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搜集資料、寫作小論文、組織辯論會。
三、 課時安排: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教學內容:
學習古文《狼》,疏通文意,了解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和特征。
二、 課前準備:
1、 預習古文《狼》,根據課文注釋,疏通文意并熟讀全文。
2、 搜集漢語中有關狼的成語和諺語,介紹你所知道的狼的故事說一說 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三、 教學步驟:
1、 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2、 介紹交流有關狼的成語或諺語、故事,討論狼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教學提示:在同學們交流材料與心得的同時,引導同學們認識到文學作品、成語、諺語中的狼都被人們賦予了一種文學色彩,賦予了人的情感與認識,主觀因素較強。)
3、 默讀課文,根據注釋理解文意。
4、 小組交流,請一位同學翻譯全文,教師作指導。
5、 朗讀全文并思考:
蒲松齡筆下的狼具有什么特點?請從課文中找出依據并加以分析。
6、 小組討論,師生交流。
(教師總結:古文中的狼具有貪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狡詐——“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暝,意暇甚”;兇殘——“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它作為人的對立面而存在,同時,又反襯了人類的智慧——“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作者的寫作意圖清晰可見。)
7、 課堂小結。
8、 作業布置:
(1)“思索質疑”第二題、第四題。
(2)預習《母狼的智慧》及參考資料,思考:這些文章又表現了狼的哪些特征?
第二課時
一、 教學內容:
學習《母狼的智慧》及參考資料,比較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的差異及文學作品和科學資料中所表現的狼的不同之處,更全面更科學的掌握有關狼的知識。
二、 教學步驟:
1、交流所搜集到的英語中狼的有關諺語或故事,說一說它們又體現了狼的什么特征。
(教學提示:可引導同學們將狼的各種形象進行比較,認識到在文學作品中人們對狼的形象有各種各樣的認識與評價,如“聰明”、“狡詐”、“勇敢“兇殘”等等,這都帶有人們主觀的情感因素和文化特征。可進一步引導同學們思考人們對狼的態度如何?可以用哪一些詞語來形容?)
2、閱讀《母狼的智慧》一文,思考:這篇課文中所表現的狼是怎樣的形象?這與蒲松齡筆下的狼有何不同?這兩篇課文中獵人的形象有何相同和不同?作者對狼的態度有何不同?
3、小組討論,師生交流。
(教學提示:這幾個問題思維的發散性較強,教師不要力求答案的統一,而應要求同學們富有穿創意和見解地看待問題,激發出課堂上思維的火花。)
4、閱讀參考資料并思考:這些科學資料反應了有關狼的哪些問題?人們到底該如何對待狼呢?
5、小組討論,師生交流。
(教師引導:第一則材料從生物學的角度介紹了狼的有關知識,可以讓同學們閱讀后歸納出狼的一些特點,也可以結合他們自己的認識和查找的相關資料介紹狼。第二則材料從進化演變的角度說明了狼和狗的關系。第三則材料從生態的角度啟發人們思考應如何對待狼?如何認識狼?在這一問題上可讓同學們充分展開討論,談出自己的見解。)
6、比較閱讀思考:文學作品中表現的狼與科學資料中介紹的狼有什么不同之處?為什么?
(教學提示:這一問題可由同學們自由探討,教師再作相關的引導:文學作品中的狼被賦予了人們許多主觀的情感因素,往往具有一些人的特征,而科學資料中的狼是從科學的角度客觀真實地表現狼的特征與作用。)
7、課堂小結。
8、作業布置。
(1)
以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篇有關狼的小論文或簡單的調查報告,可從各種參考書和網絡上進一步查找相關資料。題目可根據寫作內容自定,也可以參考如下題目:
《說狼》、《……地區少年兒童對于狼的認識的調查》、《狼仇恨與狼崇拜》、《從成語等材料看對狼的認識的差異》、《談談狼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關系》
(2) 準備下一節課的小論文交流。
第三課時
一、 教學內容:
以小組位單位,在班級內進行小論文或調查資料的交流活動。
二、 交流會步驟:
1、 主持人致開場白。
2、 論文或調查資料交流。
3、 師生評議優秀論文或調查報告。
4、 優秀寫作小組介紹寫作構思、意圖及資料來源。
三、 教師作總結發言。
四、 作業布置: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準備下一節課的辯論會。辯題如下:
有人認為,狼的食肉性、兇殘性對人以及家畜造成了不少危害,應當把這種動物斬盡殺絕,讓它從地球上消失,但又擔心因此會破壞生態平衡;也有人認為,把狼殺盡并不要緊,恐龍早已絕跡,人類不是照樣生存發展嗎?請選擇其中一種觀點,與對方進行辯論。
第四課時
一、 教學內容:
根據辯論準備情況,開展課堂辯論會。
二、 辯論會步驟:
1、 主持人致辭。
2、 辯論會程序:
第一階段:
雙方主辯手對各方的觀點進行陳述,時間各五分鐘。
第二階段:
自由辯論,每位辯論隊員,均可自由發言,時間15分鐘。
第三階段:
雙方主辯手進行總結性發言,時間各5分鐘。
第四階段:
教師作評論,并宣布辯論結果。
三、 作業布置:
根據你聽完辯論會的感受與思考,以其中一方的觀點為論題,寫一篇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