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文《貓》教研活動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1-22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貓》教學設計

  學習目的:

  1、理清課文敘述的順序及線索,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提高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

  3、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引導學生初步思考和認識人與動物的關系。

  學習重點:

  學習文章的第二或第三部分,探究第二只貓的失蹤或是第三只貓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在感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步驟:

  一、導入新課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過小貓。從養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貓》。

  二、整體感知

  1、文章寫了幾只貓?

  明確:

  文章共寫了四只貓,即自家喂養的三只貓和偷吃芙蓉鳥的黑貓。

  2、文章按什么順序和線索敘寫了“我”養貓的情況?

  明確:

  養貓是全文記敘的中心,作品圍繞這個中心敘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以養貓與亡失為線索展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局,具有相對完整性。三個故事又按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了一段家庭養貓的悲劇史:得貓——養貓——亡失——再得貓——再養貓——再亡失——復得貓——復養貓——復亡失——永不養貓。情節三起三落,層層推進(板書)。

  3、在作者養貓的經歷中,哪一次養貓,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第二或第三次養貓的經歷。

  三、重點研討

  1、快速找出文中養第二或三只貓的有關段落。

  2、理解作品內容——

  學生按句式說話:“讀      ,我看到了一只      貓。”

  教師擇要點引導深入(引導學生從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上去認識貓):

  A“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 ——一只更活潑更有趣的小貓。

  這一個鏡頭,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小黃貓圓圓的腦袋、轉來轉去的眼睛、伺機捕捉的形 神躍然紙上,真是妙筆生輝。

  …………

  或:

  B “冬天的早晨,門口蜷伏著一只很可憐的小貓。” ——一只可憐的貓。

  來得可憐: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遺棄,無家可歸,幾乎為冬寒與饑餓所殺。

  活得可憐: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歡它,它不活潑,不像別的小貓那樣喜歡頑游,對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潑,仍不改它的憂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憐: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

  3、品味“我”的感情——

  “文學作品的創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瀉”,本文在樸實的筆墨和平靜的敘事中其 實潛藏著一條深沉而真摯的感情之流。

  學生按句式說話:“讀      ,我體味到      。 ”

  師范例:讀“我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那時 太陽光暖暖地照著,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我體味到“我”的愉悅之情。

  A“我也悵然的,憤恨的,在詛罵著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

  ——“我”失貓的悵然,對惡人的憤恨!

  這些損人利己的人實在可恨!

  三妹怪隔壁周家的丫頭:“他們看見了……”

  提問深入:

  ①周家的丫頭代表了怎樣的人?“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代表了怎樣的人?

  ②為什么周家丫頭的這種人也應該責怪?

  ③按作者的想法,怎樣做才是好人?

  B“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

  ——突然間失去了一個親愛的同伴,一種失落感久久縈繞在心,缺德的人太氣人了,叫人 恨恨難消,養貓固然快樂,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讓人難受,干脆不養了。

  朗讀指導:重讀“好久不”,讀得低沉、余味無窮。

  學生朗讀。

  

  或:

  C“自此,我家永不養貓。”

  ——一種負罪感永遠不能消除,一見到貓就觸發了自己靈魂的傷痛,覺得永遠愧對這類生命。

  朗讀指導:重讀“永不”,讀得沉郁、果決,讀出傷痛。

  學生朗讀。

  重點品讀“我心里十分難過……”一段。

  (1)指名讀。

  (2)朗讀指導:為了讀出“我”的難過、后悔、自責之情,本段的朗讀在語速語調上要有講究;語速由舒緩而稍微加快,語調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生齊讀。

   (4)品味語言。

  扣“十分難過”“良心受傷”深入到“妄下斷語”(沒有事實根據地作出判定);設疑、 討論。

  A“我”為什么暴怒,揮舞大棒虐待可憐貓?

  B我根據什么跡象斷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鳥?

  ——“那只花白貓對于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對鳥籠凝望著。”

  C“凝望”是何意?(目不轉睛地看)“我”的證據確鑿嗎?

  D可憐貓究竟為什么要“凝望”鳥籠呢?

  想當初,那只可憐貓就像一個孩子,被人拋棄,無家可歸,在冬天的早晨,幾乎為冬寒與饑餓所殺。它憂郁,它不活潑——

  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許是失去了親愛的父母吧,它常常對鳥籠凝望著,也許是在羨慕鳥兒的美麗、天倫之樂,而悲嘆自己的悲慘經歷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E誰是咬死“我”的芙蓉鳥的真兇?證據何在?

  兇惡的黑貓。“逃”:作賊心虛;“銜著”:鐵證如山。

  F為什么“我”明白自己的錯誤后會感到如此痛心?

  G應該怎樣對待錯誤,特別是傷害他人的那種錯誤?

  (5)補充介紹作者,交代本文寫作背景《教學參考用書》P274。

  4、感悟作品思想——

  一種豐富的情感在娓娓道來的敘事中無聲無形地流淌著,不斷積淀,直至噴發。通過我們的朗讀、理解、品味,我相信你們一定有許許多多的感想,一定有對作品更深層次的感受甚至有超越作品的感悟。

  學生討論、交流,按句式說話:“對于    ,我想說:       。”

  示例:

  對于作品中的“我”,對于“我”妄下斷語打死可憐貓的事件,我想說:

  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臆斷,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寬容、要仁愛,要同情弱小者。

  教師贈格言:關愛生活中的“可憐貓”!

  對于作品中的貓,我想說:

  在不合理的社會中,弱小者總是飽嘗著生活的不幸,不受歡迎的人往往會成為冤案的犧牲品;人的個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

  小結:這些對作品深層次的感悟,其實就是作品的主題。有許多作品,從不同角度看,對主題會有不同的理解,這就是所謂主題的多義性。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有時候我們讀鄭振鐸的《貓》會有這樣的感慨:這哪里是在寫貓呢?分明是一幕世態人情的寫真!那滲透在字里行間的一種真情,一種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學作品藝術上的美的體現。(播放美麗可愛的貓的視頻)請欣賞這些可愛而又可憐的貓 ,請關愛生活中的“可憐貓”!

  五、布置作業

  試著按照課堂分析“我”養第二或三只貓的思路來自學“我”養第二或三只貓的情形。


相關推薦
  • 10-1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亚洲午夜天堂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 久久中文字幕无吗一二区 | 日本三级在线播放线观看视频 | 日韩精品秘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