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化抽象為具體的寫法 ;
2、培養(yǎng)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
3、感受作者對人生的感悟。
教學重點:
訓練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詩中表露出來的濃郁的親情。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討法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艾青的思念為什么是圓的?這中間寄 托了詩人什么樣的期盼?
( “圓”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意識里就是完美,就是圓滿,我的思念是圓的,包含著作者跟許多人一樣期待幸福 期待月圓人圓的思想感情)
二、介紹寫作背景、作者
艾青,現(xiàn)代詩人,原名蔣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著名詩篇。他的一生曲折坎坷。1929年,中學畢業(yè)后的第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32年有感于中國的民族危機回國,開始畫畫和詩歌創(chuàng)作,1932年7月,被誣陷為陰謀顛覆政府,判刑6年,1935年10月出獄。在獄中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解放后,1959年被錯劃為右派,此后一直蒙受冤屈,直到20年后的1979年才得以洗雪。
1983年,詩人由于經(jīng)歷了太多的飄零磨難后,內(nèi)心那淡漠的親情日益濃郁起來。詩人托今追昔,想到心靈上的摯友和骨肉親人多年不在身邊,有的已經(jīng)離世,而自己仍活著,自然產(chǎn)生一種沉重而凄慘的孤獨。由于詩人自身心境開闊,性格豁達,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對團聚、親情、友情的珍視和懷念。
三、誦讀全詩
1.聽讀全詩,注意把握詩歌節(jié)奏,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
2.自由朗讀,注意讀出詩歌的感情,挑出你感覺讀得最好的幾句來,我們一起分享一下。
3.誦讀指導,詩歌朗讀重要注意停頓、語速、語調(diào)、重音。這一首詩抒發(fā)的詩意綿長思念之情,因此在誦讀中,語速宜慢;語調(diào)宜用平調(diào),語氣要低回,深沉一點;重音要放在能夠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詞語上,比如:圓,最亮最圓、想、分割、團聚、咽下。
4.創(chuàng)意朗讀,可以男女生讀,可以幾個人分句讀,還可以想二重唱一樣讀……總之大家可以標新立異,充分展現(xiàn)我們的才情與個性。
四、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由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分析。
“我的思念是圓的”,把無形的思念說成是有形的圓,形象的語言中包含著許許多多情感上的東西,詩人渴望團圓,渴望美滿。)……“思念”是一種思維活動,是一種情感寄托,是無形的,而詩人將無形的思念比成有形的圓,很形象。圓象征圓滿,親人的團聚。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圓最亮的”詩人由思念到圓月,引發(fā)人的聯(lián)想與想象。月兒常圓嗎?不圓時又是如何的一番情感啊?人們在看月的時候常常會想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激起人們對個人命運的遐思。
“在這樣的夜晚,會想起什么?”你覺得作者想起了什么?從“高山”“寬海”“天涯海角”可見作者是在思念遠在天涯海角,彼此天各一方親朋好友。
詩人由眼前的“西瓜、蘋果都是圓的”聯(lián)想到團聚的歡樂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引出自己渴望親朋團聚的情感。
五、教師歸納
1、這首詩分兩節(jié):
第一節(jié),詩人由“思念是圓的”聯(lián)想到最亮最圓的中秋月亮。月亮只有中秋圓,言外之意是說其他時候的不圓,在這樣的夜晚,人應該由不圓到圓。
第二節(jié),由西瓜和蘋果都是圓的聯(lián)想到團聚的歡樂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時,詩意頓覺顯豁,渴望祖國統(tǒng)一、親人團聚之情躍然紙上。惟其如此,在這中秋之夜,望著明月,“誰能把月餅咽下”就變成了沉痛的責問了。
2.《我的思念是圓的》的結構特點:
第一節(jié):思念圓——月亮圓——人不圓——何時圓
第二節(jié):思念圓——果瓜圓——家不圓——何時圓
3、《我的思念是圓的》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詩人借中秋之月表對團聚、親情、友情、的珍視與懷想。
六、課后作業(yè)
1、運用比喻、擬人、聯(lián)想等手法,寫一首小詩,表達自己的某種思想感情。
2、搜集詠月的詩(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