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文中的生字詞。
2、了解作者及相關的知識。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諷刺性。
4、與《皇帝的新裝》比較閱讀,探究二者寫法上的差異。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難點
與《皇帝的新裝》比較閱讀,探究二者寫法上的差異。 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閱讀題目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章的寫作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通過多種形式的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活動:自由的說一說關于“黑” 的詞語,看誰積累得多,反映誰的詞匯豐富 教師出示關于“黑” 的衍生詞語:黑錢、黑名單、黑馬、黑客、黑哨,讓學生試解釋意思 引出題目,揭示標題的含義。
“黑信”,意思是不帶署名的信,即匿名信。本文的體裁是小說。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作者介紹(幻燈出示)
哈謝克(1883―1923),捷克作家。生于布拉格一個窮苦教員家庭,13歲時父親去世,他同母親和弟妹靠乞討過活。高中畢業后,遍游全國,廣泛了解社會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應征入伍,被奧匈帝國編入捷克兵團赴俄國作戰。十月革命爆發時,在俄國參加了革命。1918年2月,加入蘇聯紅軍,不久參加布爾什維克黨。1920年返回捷克。
哈謝克于20世紀初開始文學創作。早期發表的短篇,大多反映下層勞動者的悲慘境遇,抨擊封建統治者。他的短篇小說結構嚴謹,情節生動,語言樸實、簡練,富于幽默感。后來他寫過不少小品文和政論。哈謝克創作的最大成就是長篇小說《好兵帥克》,這是一部杰出的政治諷刺作品,
四、檢測字詞(指名讀詞釋義)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簇擁 晴天霹靂 (pīlì ) 叨念(dāo)囁嚅 (nièrǘ) 樞密(shū) 朕 ( zhèn ) 社稷 (jì)詔書 (zhào)岔子(chà) 謁見(yè)
2.結合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大逆不道: 頹喪: 一鳴驚人: 躊躇滿志: 囁嚅: 倒背如流:
五、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迅速讀課文,要求與思考:
1、同桌之間用精練的語言概括故事的內容。
2、本文的關鍵人物有哪些?(國王、大臣、警察局長)
3、題目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圍繞題目概括故事情節。(線索)
讀后指名回答,教師總結、板書故事情節:接信 看信 處理信 公布信
六、精讀課文 悟語言之妙
(1)自主品味。
(2)班內交流。(適時點撥激勵)
(3)評價、補充、小結。(適時點撥激勵)
(一) 文中人物面對黑信各有什么反應?他們是什么樣的人?找出有關語句,并分析塑造人物時使用的描寫手法。
重點語段品味
他至少把“陛下,您是世界上最傻的傻瓜,傻瓜中的傻瓜!”那些字句念了五十來遍,早已經能夠倒背如流了,這才猛然發出一聲驚呼:“這個壞蛋連名字也沒留!”
他在書室里亂轉一氣,嘴里叨念不停:“陛下,您是世界上最傻的傻瓜,傻瓜中的傻瓜
1、劃線的詞語換成“國王氣得要命”好嗎?
2、開動腦筋,想一想可用哪些詞語形容
警察局長卻毫不怠慢:他請求謁見,并且從國家檔案庫里拿出了那封該死的信。
“您打算怎樣辦這件案子?”首相問他。
警察局長搓了搓手,躊躇滿志地說:“暫時還不能告訴您。鄙人的這次偵查定會一鳴驚人!”
當時警察局長是什么心理狀態
小結如下: 眾人反應及形象
國王: 氣憤 煩躁 心胸狹窄 愚蠢 昏庸 兇殘
大臣: 驚恐 茫然 無能 怯弱
局長: 積極 熱情 奴顏婢膝愚蠢
語言、動作、 神態描寫 對比、夸張
(二). 通過《黑信》,你看到了哪些社會現實?小說諷刺了什么?
小結:諷刺統治者的愚蠢、昏庸、虛偽、媚俗(教師板書)
七、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討論下列問題
(一)、《黑信》中的警察局長與《皇帝的新裝》中的大臣們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命運? 教師做以下提示:
1、國王對于黑信的初衷是什么?
2、結果怎樣?
3、造成這一結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小結:
《黑信》中的警察局長不僅讓國王丟了丑,直接損害了國王的利益,而且他的做法并不是國王所希望的。《皇帝的新裝》中的大臣們雖然實際上也使皇帝丟丑,但他們的行動與皇帝是一致的,他們和皇帝都沒有懷疑布料,以為別人一定看得見這塊新布料。所以,是否迎合了最高統治者的愿望和利益,是他們遭受不同命運的根本原因。
(二)、《皇帝的新裝》沒有指出具體的國家、時代,孩子也沒有姓名,《黑信》則國家和國王都有名字,兩篇不同的寫法,各有什么好處?
《皇帝的新裝》并不指出具體的國家、時代、名字,好處在于揭示、諷刺的是普遍的人性的弱點以及腐朽的統治階層(尤其是腐朽的最高統治者)的普遍本性。《黑信》有名有姓,給人一種真實感、現實感。另一個好處是作者哈謝克的創作目的,他要把矛頭指向民族的敵人。
八、逆向思維,個性爭鳴
這個警察局長是聰明人還是愚蠢的人?
1、為你的觀點說明理由
2、反映人物當時什么心理,試描述出來
九、展開想象 拓展閱讀
訓練一:假如你是國王或警察局長,你會怎樣處理象黑信這樣的事件?
訓練二:閱讀典故“指鹿為馬”的故事,思考不同的大臣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命運? “指鹿為馬”的故事:
秦朝時,丞相趙高權勢日盛,作亂之心漸起。他怕自己的威信不夠,擔心大臣們不完全聽他的,于是,就先對群臣們作了一次測驗:一天上朝,他當朝牽了一頭鹿到秦二胡駭世處,說是送一匹馬給皇上。秦二世笑著說:丞相您錯了,這是鹿而非馬。趙高瞪大眼睛環視文武百官,對皇帝說,問問各位大臣不是馬是什么?有的懼怕趙高,就說是馬;也有不吭聲的;也有實事求是說是鹿的。后來,凡是說鹿的都遭到了趙高的殺害,從此群臣都怕趙高。
(一)、思考、探究。
(二)、討論、交流。(適時點撥激勵)
(三)評價、補充、小結。(適時點撥激勵)
十、教師小結
在這場鬧劇中,國王不能容忍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微微透露給我們一些啟示:要成就大業,要有海納百川的肚量。
板書
黑 信
哈謝克
接信
看信
匿名信 → 處理信→ 公開信
公布信
統治者愚昧、虛偽、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