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分析
《死海不死》是義務教育朝鮮族學校漢語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說明文。生活離不開科學,科學推動著世界,這個單元的課文就是與科學相關的說明文,它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我們的求知欲望,培養我們的科學精神。
《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紹地理知識的說明文,介紹了死海的特點及成因,本文除了運用一般說明文常用的列數字進行說明,還運用了“插入神話傳說”的輔助說明法,此外,本文說明語言的準確、生動和趣味性對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知識修養、陶冶情操,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學情分析
在初中階段,漢語教學應該把幫助學生獲得漢語知識,培養學生應用漢語的能力當作首要的任務,兼顧接受各科文化,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從學生的角度來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識字量和閱讀量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因此,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制定了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① 學習本文說古道今,運用神話,傳說和列數據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及語言的準確性,了解死海的特點及成因。
② 訓練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轉述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運用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并進行相關的復述。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自然界的神秘現象是可以認識的道理;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領略自然界的神奇美。
三、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提出:“漢語是母語非漢語的少數民族學生的第二語言課程,是一門基礎課程,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漢語課程的首要性質是工具性,同時兼顧人文性,這種提法強調的是語言文字作為交際工具的實用功能,而且,課程標準談到,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應把漢語的工具性擺在第一位。”這里的工具性,首先必須關注漢語的口語交際能力。
人與人的往來接觸,信息的溝通有無,都離不開口語交際,對民族學生而言,學會聽說漢語是他們學習漢語基礎知識,掌握漢語的基本技能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結合本文的內容,把本節課重點分為三大模塊:復述神話和傳說;看圖表講述死海浮力大的內在原理;以導游的身份介紹死海。三個部分層層深入,有淺入深,從而獲得相關的知識,口語能力也得到鍛煉。
四、教法
本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和創造思維來揣摩、理解課文。學生在漢語學習中不愛開口的想象是很常見、很普通的,經過專家研究學生學習第二語言時不愛開口是由于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障礙造成的,針對這種情況本節課采用了合唱式答問、表述提要、自我暗示、小組教學等教法,使學生克服種種障礙,達到開口說話的目的,最終實現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教學目標。
五、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漢語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漢語學科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而,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探究的興趣,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因此,我們的課堂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交流,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學生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1、課前可以上網查閱死海的資料,準備交流;
2、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1、一次“非常”旅游
2、介紹西藏
設計意圖:
使學生從多方面獲得了知識,了解地方文化,游樂一定的文化積淀,同時語言也得到了鍛煉。
(二)導入
師:死海是一片神奇的水域,它是怎樣形成的?在那里有著怎樣的神奇故事?帶著種種的疑惑,讓我們共同走進這節課。
師:板書課題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關于死海的資料,它將帶領我們游覽死海——播放短片
生:觀看短片
師: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死海的知識?
生:發表
(三)新授
設計意圖:
精心利用教材,通過對文章的整體感悟,學生從中歸納要點。這一環節,目的是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對事物的分析、比較能力。美國實用注意教育學家杜威曾說過:“學校中求知識的目的,不在于知識的本身,而在于使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方法。”只有積極思考、獨立深究、善于發現、敢于質疑,才能調動學生內在的動機潛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度:我們知道了這么多有關死海的知識,在作者的筆下,他有是怎樣介紹死海的呢?現在我們大聲地閱讀課文,解決這樣兩個問題:
①“死海不死”中的“死”與“不死”有什么不同含義?
②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舉例說明。
師:引資料,作者用了兩個傳說分別是——
生:屢淹不死,先知魯特的故事
師:現在我們回顧課文,然后找同學講述這兩個故事
設計意圖:
學習引資料的說明方法,利用神話傳說來說明事物,增強文章的趣味性,說說文章中有關死海的成因,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師;用引資料的說明方法,作者解釋了海水浮力大的原因,那是因為——
生:咸度高
師:那有誰能根據圖表向我們說明一下其中的原理?
生:看圖表講述死海浮力大的內在原理
設計意圖:
使文章的內容直接展示在我們面前,一目了然,容易理解。根據圖表解釋其中的原理,使學生體會到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
師:知道了這些,我們就能解釋屢淹不死的奧秘所在,那是因為——
生:排列;咸度高——密度大——浮力大——淹不死人
設計意圖:
了解死海的特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師:死海這樣神奇,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帶著這個問題,齊讀第5自然段
生:朗讀思考
師:死海的過去是荒涼的,現在被人們利用,那未來呢?
生:可能干涸
師:你有什么辦法拯救死海?
生:思考回答
(四)知識遷移
師:這樣死海將美麗永存,既然地球上有這樣一處人間圣地,現在,如果你是導游,你怎樣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介紹死海?
前后四人為一組,可以進行討論。
生:以導游的身份介紹死海
設計意圖:
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達到“學以致用”,把教學活動還原為學生的日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注重實效,營造輕松、和諧,富有情趣的教學環境,通過不同內容的話題,開展可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出發點,輔之以相應的教學策略,體現了課堂教學的餓交際性和實踐性,從而使學生的交際由簡單膚淺到豐富深入,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和諧發展,漢語的基本素養得到提升。
七、小結
八、布置作業
把“以導游的身份介紹死海”整理成文
板書設計:
18、死海不死
特點:咸度高
成因:1、地形特點
2、水蒸發、礦物質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