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讀全文,識讀生字,理解 生詞。(重點)
3.引導學生了解彝族火把節的盛況和火把節的紀念意義,體會彝族人民歡度節日時無比歡樂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的品德。(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嗎?(彝族)你知道哪些和火把節相關的知識?(簡介彝族及火把節,出示相關圖片)彝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云南和廣西。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于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屆時要殺牛、殺羊,祭獻祖先,有的地區也祭土主,相互宴飲,吃坨坨肉,恭祝五谷豐登。火把節一般歡度三天,頭一天全家歡聚,后兩天舉辦摔跤、賽馬、斗牛、競舟、拔河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然后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 夜狂歡。這節課就讓 我們一起走進大涼山,走進彝族的火把節去感受那盛大的節日氣氛吧!
二、自主預習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吞噬(shì) 尋覓(mì) 攢聚(cu án)
涅槃(pán) 翱翔(á o) 氛圍(fēn)
亢奮(kàng) 禁忌 祈禱 全神貫注 循規蹈矩 按部就班
2.解釋詞語。
心儀:心中仰慕。
攢聚:緊緊地聚集在一起。
全神貫注:貫注,集中在一點,全部精神集中在 一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循規蹈矩:指遵守規矩,一點也不敢輕舉妄動;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變動。
按部就班: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層次,選擇、組織好詞句;后來表示按照一定的條理、步驟做事。
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
明確:主要寫了彝族火把節的熱鬧場面和火把節的來歷。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文章圍繞“火把節”依次寫了哪些內容 ?
簡介彝族火把節——火把節的傳說——火把節上“選美”——火把節的狂歡場面——舉行火把節的重要意義。
2.通過本文來看,彝族火把節有哪些特點 ?體現了什么精神?
彝族火把 節特點:同預祝豐收相結合;參與人數眾多,節目豐富,場面盛大。體現了一種狂歡精神,反映了現代人的精神需求。
(二)品味語言
下面句子分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1.歌聲美,舞步輕,織成了一條情韻綿綿的女兒河,又好似一朵朵太陽花在藍天下緩緩滾動。
連用兩個精彩的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彝家女兒打著黃的油傘,相互牽著三角彩巾載歌載舞的情態之美。
2.山在燃燒,水在燃燒,天空在燃燒。
運用了夸張和排比的修辭,富有語言氣勢,有力地突出了夜晚漫山遍野的火把之多,浩蕩奔騰的氣勢之壯,營造了熱情、歡樂的氛圍。
四、板書設計
火把節內容:簡 介、傳說、“選美”、狂歡場面、重要意義
特點:與豐收結合,人數多,節目豐富、場面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