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7-10-18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一、內容及其分析

  內容:本課所學的內容是《論語》。

  分析:《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其核心是理解論語的內容,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論語》十二章,是其精華部分,主要談求知和修養,學習之后用來指導自己的言行。教學的重點是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解決的關鍵是熟讀成誦,精講重點文言詞匯幫助學生理解。

  二、目標及其分析

  目標定位:

  1.了解孔子及其《論語》,

  2.熟讀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3.積累文言詞匯

  4.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目標分析:

  1.了解孔子及其《論語》,就是要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孔子的思想,了解《論語》就是要了解《論語》的文學常識;

  2.熟讀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3.積累文言詞匯(就是要積累文章中的文言重點虛詞、實詞),

  4.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就是要參考《論語》中的思想內容(如學習方法、為人態度)去反省自己。

  三、問題診斷分析

  初一學生接觸文言文不多,由于其語言習慣與現代漢語不同,如何幫助學生越過語言習慣障礙,慢慢地能自行閱讀文言文是問題的關鍵,解決的方法是教學落實到位,奠定好基礎。另外,學生初讀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虛詞上糾纏,以免枯燥乏味,喪失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設計

  導語

  由“半部《論語》治天下”之事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之說導入

  問題一:簡要介紹孔子和《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省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論,編纂的意思。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通行本共20篇。屬語錄體散文,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時,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宋朝宰相趙普曾贊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五經”)。

  問題二:析讀課文,落實詞意句意 ,完成下列問題?

  問題1.對照書下注釋,分“則”朗讀課文,弄懂各則大意。不懂的詞句,師生共同解決。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重點字詞解釋:

  (1) 子:先生,指孔子。中國古代對于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時習:時常地復習。 (3) 說:通假字,音yuè,愉快.

  (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5) 人不知:別人不了解自己。

  (6) 慍:生氣,發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第二則: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 (《學而》)

  重點字詞解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現在山東費縣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后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三,泛指多次。 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3)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真誠、誠實 (5)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第四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重點字詞:

  故:舊的,原來的。此處指已學過的知識. 而:連詞,表示順承關系,就。

  知:領悟,獲得。 可:可以。 以:憑借。 為:成為,做。

  第五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字詞解釋:

  而:連詞,表示轉折。   則:連詞,相當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dài):本意是危險,這里指有害。

  問題三:閱讀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問題1.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說通悅 有通又

  問題2.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字?

  君子 可以 罔 殆 疏 水 匹夫 朋

  問題四:討論歸納本文所選十則有的談學習態度和方法,有的談思想品德修養,請具體分析。

  1.關于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關于求知態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關于修身做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目標檢測

  一、下列哪些有通假字 1,不亦說乎 說通悅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有通又 二、完成下列古今異義詞 1..不亦君子乎古: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今: 對人的尊稱 2.可以為師矣古:能夠/可以用…來… (可以要分開解釋是單獨兩詞)

  今:可以 能夠 (表示能力)

  3.飯疏食飲水 古:粗劣 今: 疏通,疏散 4.飯疏食飲水 古: 冷水 今: 泛指一切水 5.匹夫不可奪志也古: 普通的人,男子漢 今: 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 多次 今: 實指三個

  六、課堂小結

  《論語》十則談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思想修養。本文言簡意賅,富有哲理,表達了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五月综合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 |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不卡片 |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视频播放器 | 亚洲一级电影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