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上24課《唐宋詩中的物候》教案

發布時間:2017-10-17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教學目的:

  1. 了解物候的有關知識,培養學生親近大自然的情感及科學探索的精神。

  2. 理清課文條理,培養學生獲取、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應用能力。

  3. 抓住唐宋詩中描寫物候特點及規律,對文中的詩作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品味。

  教學重難點:

  了解物候的相關知識,認識唐宋詩中反映出的物候特點及規律,體會換一個角度讀古詩的趣味。

  作者簡介:

  竺可楨,1890年至1974年,浙江上虞人,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題目解析:

  “唐宋詩中的物候”說的就是唐宋詩歌中吟詠的四季景色。本文借唐宋詩中的一些詩句,介紹相關的物候知識,所以這是一篇介紹物候知識的文章。

  教學過程:

  一. 熟讀課文,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字詞障礙。

  滹沱 萃 涪萬 蕃使 花卉 憫蠶

  二. 課文內容探究:

  這篇課文從整體上把握,主要內容是介紹物候的有關知識,只是選取了一個比較獨特的角度,就是唐宋詩中的物候。作為一篇說明性文章,內容比較單一。介紹了物候的一些知識,說明了唐宋詩中借助月、露、風、云、花、鳥之詠,揭示大自然的本質這一事實,進一步分析了唐宋詩中描寫出植物和候鳥等物候特點及其反映出的物候規律。全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介紹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能暗示出一些自然規律,花香鳥語是大自然的語言。

  第二部分(第2到第7自然段)。主要是介紹唐宋詩中揭示出的一些物候現象和一些規律。其中,第二段寫唐宋詩人為什么能在詩歌中再現物候現象,就因為詩人能敏銳地感知景物的變化,以詩歌揭示自然規律。3、4、5自然段舉例說明唐宋詩中對植物性物候的關注。6、7自然段舉例說明唐宋詩對候鳥的關注。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總寫從唐宋詩人所吟詠的物候中看出物候的一些特點:物候變化因地而異,因時而異,同時也點出了研究唐宋詩中物候的意義。

  三. 難點探究:

  1. 作者舉唐宋詩中的詠物詩為例時,為什么不根據朝代分開來舉例呢?以時間為順序,不更有利于讀者理解嗎?

  作者雖然沒有分唐、宋舉例,時代界限不清,但文章的思路還是十分清晰。文章從第3自然段到第7自然段都是以實例來說明唐宋詩中的物候,這幾段是以物候為類別說明的,沒有把唐代和宋代的詩分開而是將其結合起來,表明他們相似或相同的景物描寫,相同的語言。

  2. “樹木抽青是初春最重要的標志”一段中引用了大量的材料,目的何在?

  這就要同學們在讀文章時要注意材料之間的關系,關注這些詩句中涉及的地點變化,你會發現樹木抽青是隨地點變化的,從而表明楊柳抽青因地點不同,在時間上也有早晚。3. 抽青和綠是相同的,為什么要分兩段來寫?

  第4、5段各有側重,第四段側重表達綠就是一種標志,第五段側重于以楊柳這一事物為例來談春天到來的早晚。從第四段到第五段是由面到點,由抽象到具體。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欧美制服中文 | 亚洲九九影院在线 | 热久久九九这里有精品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 | 中文日韩欧美州 | 伊人久久婷婷综合五月97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