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案《中學語文課程《往事依依》教案三則》。
2、認識作品展現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畫面,體會作者豐富的感情。
3、 引導學生體會并學習描寫看畫、讀書、聽課等情狀。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把握作者表達的感情。
2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3學習看書、讀書、聽課等的情狀描寫。
三、教學時數:
2課時
四、課前準備:
1、作者的有關資料
2、錄音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每個人都擁有一個金色的童年,每個童年都有令人難忘的歲月今天,我們就于漪老 師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2、預習檢查
指明學生講解自己的預習作業,其他學生互改。
3、作者簡介
學生介紹,教師作補充。
二、整體感知課文
1、 聽錄音磁帶,初步感受作品的情感。
2、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進一步把握作品的感情。(要求:學生點評)
3、 學生默讀,并思考問題:
a、 課文寫了哪幾件事?這幾件事有什么共同點?
b、 往事對“我”有什么影響?
要求:學生交流,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詞,盡量用原文回答,以便更好地回答下面的問題。
4、 學生討論:
a、作者是怎樣把這幾件事串聯起來的?
b、你能體會作者寫“往事”的目的是什么?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發?
三、小結
于漪老師滿懷深情地回憶了童年時期讀書的幾件小事,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對生活、對家鄉的贊美,無不溢于言表。至今,老師的諄諄教導依然激勵著“我”:要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四、作業
1、 完成相關的基礎練習。
2、 熟讀課文。
3、找一些歌詠祖國風物或描寫四季景物的詩句,準備課上作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 題目中“依依”的含義是什么?
2、 結合作者的經歷,說說讀書為什么“使我一生受用不盡”?
二、品味優美的語句
1、
交流: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段落,朗讀并講講自己喜愛的原因。
2、 討論:找出文中的成語,理解意思,并運用成語造句。
3、分組討論:先小組內交流,然后各組派代表發言。
a給文中的詩句補充完整,并解釋大意。
b運用詩句寫出了家鄉的什么特征?
c這一段寫出了讀書的什么作用?
d歸結文章語句的特點。
三、欣賞文中聽課的情狀描寫
1、 學生默讀“聽課”這一段,比較兩位國文老師講課的異同。
2、 感受作者從兩位老師身上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3、 本段的寫法表現了選材的什么特點?
四、朗讀全文,再次體會作者的感情。
五、作業
1、 寫一段老師講課或同學聽課的情狀。
2、 摘錄文中的優美詞句。
補充材料:
1、于漪(1929——),江蘇鎮江市人。195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教育系。曾先后在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工農速成大學和楊浦中學任語文老師,現在上海市第二師范學校工作。1978年獲“特級教師”稱號。??在38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語文教學規律,堅持教書育人,著力塑造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訓練與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曾在報刊上發表文章160多篇,總計50多萬字。主要著作有《語文叫眼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作文講評50例》《于漪教案集》、《于漪文體教案選》、《學海探珠》等。她主編了《中學語文備課手冊》12冊,《高中語文教學指導書》等,另有各種文體的教學錄像20部。
2、寫作背景
于漪老師是全國著名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應河南《中學生閱讀》編輯部一再邀請,她撰寫了《往事依依》一文。該文刊登在《中學生閱讀》1999年第七期的“追憶黃金時光”欄目上。編入課本時作者對部分文字作了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