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了解張岱其人及其寫景散文的基本特點;
二、掌握文本內容,分析修辭格的運用及作者的理性思考。
三、掌握一些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掌握文本內容,分析比喻手法的運用及作者的理性思考。
【教學難點】
掌握文言詞語,熟練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一、了解張岱其人。
展示:
*十六、十七世紀的中國出現過群星燦爛、人才輩出的文化景觀,張岱是其中一顆明星。
*他出身于紹興一個官宦世家和書香門第。受家庭學術氛圍熏陶,張岱的學問非常淵博,而且極富才情,多才多藝。
*張岱五十歲時,清兵占領紹興,國破家亡。張岱的許多親朋或自盡或出家或就義。岱本欲殉國,為完成自傳體明史巨著《石匱書》,忍辱偷生,輾轉逃亡,生活極度困窘。
*被譽為明末杰出的散文家和歷史學家。
二、通過了解張岱山水散文的特色,逐層深入解讀文本。
1、張岱山水散文藝術特點之一:寫出景物的 “ 個性 ”
v 自然在不斷運動之中,生生不息。張岱筆下的白洋潮具有怎樣的特點?
請找出作者寫潮水變化的幾個層次。
(備注:①第一遍梳理、朗讀課文,掌握文章內容,即寫潮來的六個層次。
、谠趯W生答題的過程中解決文言詞語的學習。
、蹖W生朗讀盡量要求表現出潮水的氣勢。
④側面描寫的句子可略作提示。)
2、張岱山水散文藝術特點之二:寫出景物的 “ 性情 ”
v 在優秀的散文家筆下,山川草木的 “ 喜怒哀樂 ” 之情能躍然紙上。
請閱讀文本,思索: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潮水之 “ 情 ” 呢?
(備注:第二遍梳理、朗讀課文,賞析文章修辭格的運用。在學生答題的過程中再次強調文言詞語的意義。學生朗讀要求讀出詞句如“驚”“怒”等的感情色彩。)
3、張岱山水散文藝術特點之三:蘊含理性的思索
v 文章中融入了作家的哲理情思。
找找看,白洋潮這個自然現象,引發了作者怎樣的理性思考?
(備注:第三遍梳理、朗讀課文,弄清楚幾個地理名詞的差別。)
三、反復朗讀課文,熟讀至能流利翻譯。
四、作業:
1、熟練翻譯課文。
2、背誦課文第三段(供中等以上層次學生完成)。
3、課外閱讀張岱散文小品,運用課上所學知識,寫一篇賞析,200字。(供學有余力學生完成)
附:推薦篇目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中的
v 《湖心亭看雪》、《金山競渡》、《西湖七月半》、《五云山》、《北高峰》。
或從文集中另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