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目標:
1.能揣摩有關(guān)詩句的含義。
2.反復(fù)誦讀,能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
3.能背誦這首古詩。
學(xué)法指導(dǎo):
學(xué)習(xí)古詩的方法:
1.激qing吟讀,整體感知。
2.細心品讀,深化感知。
3.背誦積累,鞏固感知。
課時:
1課時
【知識預(yù)習(xí)】
1.題解:
破山在今江蘇常熟,寺指興福寺,是南齊時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園改建的,到唐代已屬古寺。《題破山寺后禪院》是唐朝詩人常建的一首題壁詩。詩中抒寫清晨游寺后禪院的觀感,筆調(diào)古樸,描寫省凈,興象深微,意境渾融,藝術(shù)上相當完整,是盛唐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
2、作者簡介: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詩以寫山水田園為主,選語精妙,境界超遠。其詩意境清迥,語言洗煉自然,藝術(shù)上有獨特造詣。現(xiàn)存詩57首,題材較窄,絕大部分是描寫田園風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題破山寺后禪院》、《吊王將軍墓》,尤其前首“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聯(lián),廣為古今傳誦。他還有一些優(yōu)秀的邊塞詩。
3、說出這首古詩的大意。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高高的林梢頭,沐浴著朝陽的輝光,蜿蜒的小路漸漸通向幽僻處,忽見花木繁茂,禪房就在花中央。嵐光催起鳥兒宛轉(zhuǎn)歌唱,清潭將人心的污垢滌蕩。深山萬物呵,靜得沒有其他聲響,只有鐘罄的一脈余音,在晨空中縈旋回蕩。
【詩歌賞析】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賞析
參考答案:落筆勾勒出清晨時分后禪房四周的環(huán)境。一個"入"字,寫出了古寺美景之幽遠,一個"照"字又將旭日東升時的勃勃生機給刻寫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詩人欣喜昂揚的情緒。
2、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賞析
參考答案:點出題中“后禪院”三字,描寫出通向后禪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禪院景色的幽靜迷人。這一聯(lián)的美,不僅體現(xiàn)在寫景的準確傳神上,而且表現(xiàn)在其思想內(nèi)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凈,無欲無求,苦修苦行,而后禪院卻花木繁茂,清香撲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現(xiàn)僧侶們內(nèi)心對美的熱烈向往和執(zhí)著追求。
3、“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賞析
參考答案:是從內(nèi)心的感受的來描繪后禪院的清靜幽美。一個“悅”字,賦予鳥兒以人的靈性,向讀者傳達了鳥音關(guān)關(guān)的畫外音。一個“空”字,進一步增強了畫面的靜趣,表現(xiàn)了作者此時此刻心中塵世雜念全消的精神狀態(tài)。
4、“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賞析
參考答案:從聽覺感受方面來表現(xiàn)后禪院的幽靜。萬籟俱靜,實難以名狀,于是詩人采用以動顯靜的手法,以“鐘磬”的清音裊裊來反襯山寺后禪房的幽靜,從而以動映靜,給人以靜的感受,收到“鳥鳴山更幽”般的強烈藝術(shù)效果。
【問題探究】
1、 這首山水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
參考答案:這首詩描繪了禪院幽靜、脫俗、自由、沒有人世煩惱的景象。
2.古人評詩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那一個字?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詩眼”分別是“悅”“空”。“悅”是說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鳥的性情歡悅。“空”是說潭水清澈,臨潭顧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雜念)消除凈盡。“悅”“空”兩字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幽靜,寫出了人的心情與山光水色相應(yīng)。(不脫離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3.末聯(lián)表面上是進一步寫禪院的幽靜,實際上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末聯(lián)表面上是進一步寫禪院的幽靜,實際上是以聲靜來襯寫自己的心靜,抒發(fā)自己萬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4、“萬籟此俱寂”與“但余鐘磬音”是否矛盾,為什么?
答案:不矛盾。這種以“寂”襯“音”的寫法,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正所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鞏固拓展】
1、背誦本詩,默寫全詩。
2、練筆:展開聯(lián)想,生動改寫。
7、頸聯(lián)“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極好,好在哪里?
參考答案:“空”字把詩人由于身處幽靜、脫俗、自由的禪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種種人世煩惱都除去、心胸寬闊、俗念頓消的純凈的感受生動地現(xiàn)出來。
8、這首詩著眼于表現(xiàn)禪寺后院( )的環(huán)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現(xiàn)了作者歡悅( )的心境,主要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參考答案:深幽寂靜 寧靜、空靈
11.詩的頷聯(lián)后來簡化為成語“曲徑通幽”,常被用于題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黃龍洞等,你認為這成語隱含了什么哲理?
答:要達到能夠領(lǐng)悟妙道的勝境,先得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
12.“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中的“深”字歷來為人所稱道,請說說你對這個詞的理解。 答:寫出了禪院中花木繁盛的樣子,表現(xiàn)了禪院中幽深安靜的環(huán)境。
13.“曲徑通幽處”一句,對“曲”課文注釋為一作“竹”。紡者選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為這兩個詞在表達的意境上有什么區(qū)別?
答:這兩個詞表達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彎彎曲曲,層次很多,景致很深。
14.請對“山光悅耳鳥性,潭影空人心”從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上或表達的情感上做點賞析。
答:這里曲徑幽靜,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僅讓鳥兒歡悅,而且讓雜念頓消。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景對人的熏陶作用,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熱愛與陶醉之情。
15.下面對詩句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D )
A.起首兩句寫詩人在清晨入破山寺興福寺時,旭日初升,光照樹林。
B.三、四兩句描繪了禪院美妙的環(huán)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現(xiàn)力。
C.五、六兩句書寫詩人主觀感受,一個“悅”字表現(xiàn)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悅,“潭影空人心”,表現(xiàn)詩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獲得愉悅的內(nèi)心感受。
D.這首詩題為“題破山寺后禪院”,可見“破山寺”是全詩重點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畫后,立即轉(zhuǎn)入對“破山寺”的描述。
16.“萬籟此俱寂”和“但余鐘磬音”中否矛盾,為什么?
答:不矛盾。萬物之音響全部消寂,而僅有禪院的鐘表磬之音,裊裊不絕,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這寂靜的禪院更顯空寂,使用權(quán)這肅穆的世界更為莊嚴,使用權(quán)一剎那成為了永恒……
17.這首詩描寫的主要內(nèi)容是: 答:清晨,破山寺后禪院清幽脫俗的景致流露出了詩人頗為濃厚的隱逸情懷。
18.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本詩大約作于詩人做縣尉時。詩歌描寫了清晨寺后禪院的清幽脫俗的景致,流露出詩人對仕途生活的向往。
B.詩題“題破山寺后禪院”,可知“后禪院”才是詩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兩句后提過破山寺后,立刻轉(zhuǎn)入對后禪院的描述。
C.“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曲徑通幽處”引發(fā)人豐富的聯(lián)想與思緒,暗示的意義多于寫實的意義。“曲”、“幽”、“深”等字眼表現(xiàn)了禪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huán)境。
D.“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更多抒寫詩人的主觀感受。一個“悅”字表現(xiàn)了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欣。一個“空”字表現(xiàn)了作者此時此刻心中塵世雜念全消的精神狀態(tài)。
19.“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請賞析其中的妙處。
答:“曲徑通幽處”引發(fā)人豐富的聯(lián)想與思緒,暗示的意義多于寫實的意義。“曲”、“幽”、“深”等字眼表現(xiàn)了禪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huán)境。
20.“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處?
答:這兩句更多抒寫詩人的主觀感受。一個“悅”字表現(xiàn)了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欣。一個“空”字表現(xiàn)了作者此時此刻心中塵世雜念全消的精神狀態(tài)。
21.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中寫天光、山色、澄波不僅使鳥兒歡悅,而且令人雜念頓消的句子是: , ;描寫佛寺禪院曲徑幽靜、花木掩映的著名詩句是: , 。
答: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22、詩中哪些句子描寫破山寺后禪院的幽深景象?詩中哪些句子描寫山和水?
答: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23、“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兩句,突出了古寺什么特點?“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
答:突出古寺肅靜、幽深、脫俗、純凈的特點。
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佛地的喜愛之情和希望脫離塵世、追求清凈隱逸的思想。
24、找出《題破山寺后禪院》的韻腳。
( 林、深、心、音。 )
25、下列是對本詩的分析,最恰當?shù)囊豁検? C )
A、這是一首寫景抒懷的無言律詩,表達了作者親近自然,追求寧靜的思想情懷。
B、這是一首敘事、寫景、抒懷的無言律詩,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追求清幽勝境的心情。
C、這是一首寫景的無言律詩,表現(xiàn)了作者置身寂靜、清幽、空靈的勝景中,心靈受到感染與陶冶的一種心境。
D、這是一首敘事與寫景相結(jié)合的五言律詩,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人生感悟。
26、對“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點評不當?shù)囊豁検? D )
A、這兩句是本詩最大的亮點,是人們心中的雜念消除凈盡,靈魂得到凈化與升華。
B、山光水色,曲徑花木使鳥兒怡然自得,使人們心中的雜念消除凈盡,靈魂得到凈化與升華。
C、互文互義、相得益彰。
D、“悅鳥性”與“空人心”形成對比,鳥性之悅為人心之空作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