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理解文章中兩種勇氣的含義。
2.學習通過抓住人物言行來分析人物的方法。
3. 學習本文使用兩種視角敘述故事和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4. 培養學生熱愛正義、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通過抓住人物言行來分析人物的方法。
2.本文的寫作方法歸納。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營造氛圍,引入課題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展示歌德關于勇氣的名言警句,配以低沉而舒緩的音樂,渲染氣氛,導入新課。(投影)
你失去了財產——你只失去了一點。
你失去了榮譽——你失去了許多。
你失去了勇氣——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師:見義勇為是勇氣,敢于展現自我是勇氣,不畏強暴是勇氣,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也是勇氣。為了人類的和平解放,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來,不惜犧牲生命更是一種勇氣。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美國作者狄斯妮的小說《勇氣》這篇課文,來感受二戰中一位普通戰士和一位普通婦女表現出的令人肅然起敬的勇氣吧!(板書課題:勇氣)
二、自主探究——初探勇氣內容
1、讀準字音
拘謹(jǐn) 頎(qí)長 寥寥(liáo)可數 熹(xī)微 綬(shòu)帶
怯(qiè)生生 門閂(shuān) 嗚 (yè)咽
拘謹——(言語、行動)過于謹慎、拘束
頎qí長——身量高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
熹xī微——日光微明
liáo可數——非常少
悉意——全心全意
(過程:學生自主展示→互相糾錯→教師集體訂正→齊讀字詞兩遍)
2、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第1段):午餐會上偶遇美國傘兵,引出故事,鋪墊“兩種勇氣”。
第二部分(第 2—18段):法國婦女兩救美國傘兵的故事,表現“兩種勇氣”。
第三部分(第19—22段):將軍盛贊法國婦女,畫龍點睛,揭秘“兩種勇氣”。
3、我能復述故事
讀文章第二段,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順序復述故事(時間、地點、人物)
復述故事的提綱:
時 間:二次世界大戰大規模反攻的前夜
地 點:法國諾曼底
人 物:美國傘兵、法國農夫、農婦、幾個德國兵
開端:美國一個傘兵沒被空投到預定地點,與戰友失去聯系,陷落在敵人控制的土地上。
發展:法國婦女第一次隱藏美國傘兵,躲避德軍追捕。
高潮:法國婦女第二次救美國傘兵。
結 局:美國傘兵返回部隊。
三、合作探究
互動1、文中的重點人物有幾 個?
互動2、文章標題叫做“勇氣”,作者指誰具有勇氣?
四、小結
本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一個法國婦女為了掩護美國傘兵,不惜犧牲自己的親人的故事,贊美了為了捍衛世界和平、不惜獻出無價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的勇氣。
五、測評
一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綬帶()空降()勛章()熹微()門閂()頎長()拘謹()嗚咽()
二 用線將下列詞語與正確的義項搭配起來。
1拘謹 ①全心全意。
2頎長 ②日光微明。
3孔武有力 ③非常少。
4熹微 ④身材高。
5寥寥可數 ⑤過于謹慎、拘束。
6悉意 ⑥勇武而有力量。
三 填空。
1《勇氣》是 國作家 寫的一篇 。它從 的敘事角度,為我們講述了“二戰”時期 ,盟軍由法國諾曼底登陸時發生的一個故事。
2文章的標題叫“勇氣”,它實際上包含了兩種勇氣,即 和 。
從文中可看出,作者更看重 。
一 shòujiàngxūnxīshuānqíjǐnyè 三 1美國 狄斯尼 小說 第三人稱 2美國青年的勇氣 法國婦女的勇氣 后者
第二課時
一、 聽寫詞語。
二、 速讀課文。
三、合作探究——再探勇氣內涵。
過渡語: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文“勇氣”的內涵,讓我們更加深入地走進文本,采用默讀的方式再讀課文,然后小組合作完成下列問題。
【合作學習一】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兩種“勇氣”:美國青年的勇氣和法國婦女的勇氣,他們各自的內涵是什么?你認為作者更看重哪一種勇氣?為什么?
【搶答現場】各學習小組采用搶答的形式展示合作成果。
★一探美國傘兵勇氣——為求生急中生智
1:美國傘兵是求生的勇氣。
理由是:美國傘兵第一次由于著陸失敗被迫來到法國婦女家里,是因為他意識到“必須馬上找個地方隱蔽起來”,否者就會被發現,有生命危險。
2:美國傘兵是拼命的勇氣。
理由是:美國傘兵兩次來到法國婦女家里,要求法國婦女把他藏起來,特別是第二次需要更大的勇氣,其原因都是為了博得生命的生存。
3:美國傘兵是為正義事業而勇于戰斗的勇氣。
理由是:通過“他胸前閃耀的勛章綬帶,比我記憶中任何將級官銜以下的人都要多”。說明他為了和平和正義奮勇戰斗,他是為正義事業而勇于戰斗的勇氣。
★二探法國婦女勇氣——為信仰百折不回
1:法國婦女是不怕犧牲的勇氣。
理由是:她在為救美國傘兵付出了慘重代價的情況下仍義無返顧、毫不猶豫地再次接受美國傘兵的求救,她也可能因此而犧牲生命。
2:法國婦女是為了支持正義、堅守信仰的勇氣。
理由是:法國婦女為了堅守正義、和平的信仰,即使是面對丈夫的去世和自己的死亡,仍然救護美國傘兵,是她對和平和正義的信仰支撐著她。
★三探勇氣高低——莫以多少論英雄
1:我認為作者更看重法國婦女的勇氣。
理由是:法國婦女在為了支持正義的事業的情況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的情況下,仍義無返顧、毫不猶豫地再次接受美國傘兵的求救,后者更崇高,更偉大。
2:我也認為作者更看重法國婦女的勇氣。
理由是:在文章中作者一方面不厭其煩地引述將軍的話褒揚這位法國婦女,用意十分明顯。另一方面,美國傘兵身上所體現的是一種個體的智慧與勇氣的力量,而法國婦女身上所體現出的是渴望和平、痛恨戰爭而產生的信仰的勇氣。
【合作學習二】
重點語句賞析
將軍說:“她是一個幸福的女人。”“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怎么理解?
明確:這位法國婦女有著堅定的信仰,對正義的信仰,對和平的向往,使她充滿了勇氣和力量,使她顯得美麗而高貴,令人景仰。這種信仰使她在危急的時刻作出正確的選擇,因而她是幸福的。
教師小結:怎么判斷一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呢?
學生齊答:這要看小說的創作意圖來確定,小說主要想說明兇殘和暴力嚇不倒人民,非正義的戰爭終究要失敗。法國婦女的形象正體現了人民對戰爭的痛恨,以及對正義事業的無私支持。她就是主人公。
四、精講點撥——分析人物,展現勇氣魅力。
(一)提示語:用波浪線劃出描寫美國傘兵的語句;用橫線標注寫法國婦女的語句;用大括號劃出揭示文章主旨的語句,然后采用跳讀的方式學習課文。
結合具體段落和語句分析美國傘兵和法國婦女的形象。
(教師指導:分析人物的語言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等描寫進行分析,特別要注意細節的刻畫。)
美國傘兵——
1:主要抓住美國傘兵的外貌和語言進行的描寫。從著陸失誤,大膽求援可以看出美國傘兵的勇敢;
2:從不幸被捕,越窗逃生可以看出他的機敏;
3:從他身陷絕境,再次返回,法國婦女可以看出他具有智慧。
4:這是一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的戰士。
法國婦女——
1:外貌描寫:“她長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滿面,但是她善良而鎮定”“她滿臉蒼白,淚眼模糊”;
2:語言、動作描寫:“哦,當然啦。” 法國女人說著便把他帶進屋里。“哦,當然啦,快!”“她毫不遲疑地把他送回壁爐邊的碗櫥里。”這些描寫可以看出她雖外表不美麗,但是她卻具有鎮定、從容、不怕犧牲、有信仰并能堅持信仰的勇氣。她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卻勇于施救,從側面烘托了這位法國婦女不怕犧牲的精神。
3:特別是兩個“當然”有不同含義,第二句表達出這位法國婦女雖然剛剛失去丈夫,但為了自己的信仰,仍愿意藏起這個美國傘兵,且多了一個“快”字,更能表達她不怕犧牲的精神。
(二)《勇氣》一文的詳略安排上有何特點?
教師明確:本文的主人公無疑應是法國婦女,但寫美國傘兵的筆墨卻占了小說大部分篇幅,作者有意將主要人物置于暗處,而將次要人物(美國傘兵)置于明處,但法國婦女的光彩卻絲毫不因著墨不多而黯淡,美國傘兵雖然占了小說大部分篇幅,也只能起陪襯作用,本文小說詳略的安排確實很奇特。
教師總結: 和平與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然而,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卻戰爭不斷,雖然當代社會和平是主流,但是在未來的歲月中,人類仍然需要警惕和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讓我們記住“和平的信仰可以戰勝邪惡的戰爭”。
五、測評反饋。
【板書設計】
美國傘兵:拼命自救地勇氣
勇氣:兩種勇氣
法國婦女:信仰和平的勇氣
敘述視角:第一、三人稱
詳略安排:主人公簡而精
選詞填空。
1但是過了不久,他的 A 消失了。A拘束B拘謹C拘泥
2她 C 地把他送回壁爐邊的碗櫥里……和那位法國女人的勇氣——她 A地給了美國傘兵第二次機會。
A毫不猶豫B毫不考慮C毫不遲疑
3不過我缺乏口才,總也不能圓滿地表達出我對這兩位 B 人物的看法。
A優秀B卓越C杰出
判斷下列語句屬于哪種人物描寫。
1“我是一個美國兵,”傘兵說,“你們愿意把我藏起來嗎?”(語言)
2像多數跳傘運動員一樣,他長得比一般美國軍人頎長些,而且肩膀很寬,看上去是個孔武有力的硬漢子。(外貌)
3他迅速地把這個美國人推進壁爐旁邊的一個大碗櫥里,“砰”地一聲關上櫥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