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內容。
2.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作者的感情變化。
3. 認識環境描寫對情節發展的作用。
教學重點
1. 通過有感情的反復誦讀,理解內容。
2. 認識自然環境描寫和對話描寫的作用。
學習內容
整體感悟
1. 如何理解課文題目?
2.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有什么變化?
3.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大自然,學習課文后的啟示。
研讀與賞析
1. 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內容。
2. 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復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學法指導
1. 緊緊抓住描繪“我”心理活動的句子。理解“我”心理活動變化的過程,你會發現這條線能幫助你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主旨。
2. 可以試著按“朗讀——復述——思考——討論”的順序與課文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同學對話,你的思考會更深入。
3. 學習過程中要注意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體會它們的作用。
4. 學習中要思考: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善待生命、善待大自然,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一談。
體驗反思
1. 受到馬蜂的攻擊后,“我”對馬蜂的態度變化是怎樣的,可信嗎?
2. “似乎有種罪孽感沉重地壓在我心頭”一句中的“罪孽感”如何理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罪孽感”?
拓展延伸
指導:你捅過馬蜂窩或者干過類似的事情嗎?這樣做對不對呢?學了這篇課文后,你對以前的做法有了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