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積累運用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積累運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積累運用1
教學要求1.
領悟和了解同音字、形聲字的特點和基本規律。2.積累有構詞特點的成語和四字詞語。3.讀懂成語故事,理解成語意思,積累成語。4.自主閱讀短文,概括主要內容、積累好詞佳句。
重點難點
1.了解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體會詞語的構詞特點。3.培養學生自讀自悟能力。課時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的1.了解有構詞特點的成語和四字詞語。
2.自讀自悟,讀懂成語故事、積累好詞佳句。重點難點1.了解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2.體會詞語的構詞特點。教具準備教師:幾組常見的同音字和較典型的形聲字,成語故事。學生:字典、詞典和成語詞典。教學過程一、溫故知新(10)1.讀懂題意,自讀自悟。
2.合作交流,發現特征。
3.總結規律,拓展延伸
1.自主讀詞語,讀正確,讀出節奏。
2.用符號勾畫出各組詞語中相同處,幫助理解、記憶。
3.互動學習,討論構詞特點,討論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4.熟讀、積累。根據四種構詞特點進行改寫或補充練習。
三、點擊成語
(10)1.自由練讀,讀正確,讀通順。
2.把讀懂的內容講給同桌聽,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動釋疑。
3.結合實際,交流閱讀體會。
4.教師引領,歸納總結。
5.拓展延伸。可講講其他成語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故事。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短文。
2.勾畫出你最欣賞的內容,與小伙伴交流、分享。
3.提出你認為最值得研究的問題,生生、師生互動探討。4.選擇你最愿意的方式,積累好詞佳句,包括背誦、摘抄等。教后感第二課時教學目的1.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用書面、口頭結合等方式表達自己觀察自然、觀察社會所得。2.能以“春”為題搜集、整理、篩選信息資料。
3.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重點難點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教具準備1.在學習本單元第一課后,就可以布置本項學習任務,給學生足夠的資料搜集、展示準備的時間。
2.教師可選兩首詠春詩準備朗誦表演。教學過程
一、搜集資料,交流信息(10)1.自主地通過各種渠道和不同方法,搜集“春”的資料。2.與同學交流搜集的資料,探究充實資料的途徑和方法。
二、獨立設想,合作構思(10)1.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設想參加展示會的形式,是詩文朗誦,還是辦小報……2.根據設想的展示形式,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3.尋找、邀“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構思方案,做好參加展示會的準備。
三、成果展示,重在過程(10)1.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展示成果,教師做好組織工作。2.展示者可以匯報在搜集材料和準備展示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收獲體會。3.觀摩者可以質疑問難,可以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4.教師在參與過程中言傳身教,因勢利導。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積累運用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背古詞,了解詞寫作的時代背景,領略詞中的自然美、語言美河思想感情美。
2、閱讀短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內容,了解延安孩子們的生活,體會孩子們對知識的強烈渴求。
教學重點:
閱讀短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內容,了解延安孩子們的生活,體會孩子們對知識的強烈渴求。
教學難點:
讀背古詞,了解詞寫作的時代背景,領略詞中的`自然美、語言美河思想感情美。
教學準備:
有關延安情況的錄像
教學過程:
一、揭示教學內容。
完成“讀讀背背”以及“閱讀”部分。
二、完成“讀讀背背”部分
1、激趣導入。
2、教師板題,簡介課題。
3、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資料。
4、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5、自由讀,理解詞意。
6、討論匯報。
7、指導朗讀,讀出詞的豪邁。
8、指導背誦。
9、你覺得你這首詞美在哪里?
三、完成“閱讀”部分
1、根據課題展開想象。
延安的生活是怎樣的?孩子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2、指導觀看錄像,從直觀上感知延安孩子們的生活。
3、自由讀文,讀準字音,了解字意。
4、默讀課文,劃出成語,積累詞匯。
(爭先恐后 津津有味 如饑似渴 歡呼雀躍 興高采烈 小心翼翼 煥然一新 )
5、再讀課文,想想主要講了哪幾件事?
6、概括短文的主要內容。
7、交流感受,說說自己對課文的哪些內容最感興趣。
8、齊讀課文,對比自己的生活,對學生進行愛生活,愛知識的教育。
四、堂上練習。
1、練習背誦《菩薩蠻 大柏地》。
2、閱讀《菩薩蠻 大柏地》后完成:
(1)抄出詞中的比喻句,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2)抄出文中描寫顏色的詞,體會景物的美。
3、抄寫《延安的孩子們》一文中劃出的成語。
五、作業
閱讀課外書,抄出毛澤東的其他古詩詞兩首。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積累運用3
教材分析
這次“積累運用”安排了“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四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
讀背古代名言警句,讓學生熟讀成誦,積累語言。閱讀短文《胸有成竹》,理解成語的意思,練習說成語。練習表演課本劇,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審美觀念。根據提供的幾個事物,想想它們中間發生的事情,編得要有意義,敘述要清楚。
教學重點難點
練習表演課本劇,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審美觀念。根據提供的幾個事物,想想它們中間發生的事情,編得要有意義,敘述要清楚。
教學構想
逐題進行練習,使學生學會積累知識,并能在閱讀和習作中加以運用。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背誦五組古代名言警句,豐富語言,增加積累。閱讀短文《文與刻畫竹》,了解短文主要內容,理清短文的敘述順序。
學生學習過程
一、完成“讀讀背背”
1 啟發導入。同學們,我們平時與人交往或閱讀文章時,會發現許多人的語言特別生動、有趣,說出來的話很有哲理。實際上,要想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平時多積累一些好詞佳句,對我們的說話、習作會大有幫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幾句古代的名言警句。
2 引導學生自讀自背
(1)學生自由、大聲地讀句子,注意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
(2)教師范讀,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互相朗讀、背誦。
3 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名言警句。
二、完成“閱讀”
1 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一個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是從什么故事引申出來的?
2 自讀課文,明確要求。
(1)通讀短文,看看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文與可畫竹有沒有什么秘訣?從什么地方看出文與可特別愛畫竹子?作者寫貓玩紙團是為了說明什么?
(3)質疑,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 檢查自學情況。
(1)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文與可畫竹有什么秘訣?找出有關語句。從什么地方看出文與可特別愛畫竹子?作者寫貓玩紙團是為了說明什么?
4 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5 講“胸有成竹”的故事。
(1)教師提示:講故事是要抓住故事的主要內容。注意敘述的順序。
(2)學生練習講故事。同位對講。
(3)學生找同伴講故事。
作業設計
在課外書中找一些有意義的、給人啟迪的名言警句,把它們摘抄下來并背誦。
板書設計
積累 運用五
讀讀背背——名言警句
閱讀——胸有成竹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演課本劇《陶罐和鐵罐》”。深化對課文的學習,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同學們,當我們學完課文《陶罐和鐵罐》,文中陶罐和鐵罐這兩個形象一定給大家留下來深刻印象。今天,我們要把這篇文章編成課本劇來表演。
二、組織學生討論
1 怎樣改編課文中角色的語言?怎樣演出不同角色的神態?
2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看法。
三、表演課本劇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積累運用】相關文章:
語文作業語言的積累與運用07-26
《積累·運用三》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28
2024優秀語文素材積累及運用02-19
積累與運用教學設計03-22
三年級上冊語文積累與運用五教案11-04
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09-13
《積累與運用二》教學設計12-22
《積累與運用五》教學設計03-27
小學語文的積累與應用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