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課文以生動、富于童趣的語言記敘了作者的一件童年往事:童年時曾經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由人來飼養,由于喜愛螞蟻,便開始了飼養螞蟻的嘗試,沒想到第一次飼養導致了螞蟻的喪命,第二次飼養以螞蟻的全部逃走而告終,從而促使作者明白了“自由可貴”的道理。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可愛,童年的純真,濃厚的好奇心和感悟生命真諦的美好。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9個生字,理解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與空間,在交流和換位體驗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內核。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孩提時代的純真與美好,深刻感悟“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貴”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能結合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作者在兩次囚蟻過程中的感受與體驗,并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義。
教學準備:
布置預習、讀趙麗宏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作者童年時曾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由人來飼養,由于喜愛螞蟻,曾兩次飼養螞蟻。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走進作家趙麗宏純真的孩提時代,跟隨他在“囚蟻”的經歷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吧!
二、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自由讀這一部分,邊讀邊思考:
從那些詞句強烈地感受到螞蟻們是被囚禁起來了?你是怎么體會的?
2、交流預設:
(1)“有蓋的瓶子……旋緊瓶蓋”
引導:我和妹妹“旋緊瓶蓋”的這個小動作對于這15只螞蟻來說意味著什么?(生自由說)
(2)“不停地、急急忙忙、來回走動、驚惶不安、奔跑”你從這些詞語體會到什么?
相機指導朗讀:師范讀——生試讀——指名讀——齊讀想象當時的情景
(3)螞蟻們肯定在用它們的語言大聲叫喊,它們會喊什么呢?(生補白)
過渡:可惜螞蟻的“吶喊”作者聽不見,師生接讀第四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5~7自然段。
1、看書上插圖:我們在干什么?
2、默讀課文這一部分,邊讀邊想,標畫出重點詞句:
(1)這是一個怎樣的新家?
(2)從哪里看出我們對螞蟻十分關愛?
3、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4、我們對螞蟻客人如此關愛,這樣養螞蟻為什么還被稱為“囚蟻”呢?
小結:火柴盒雖好,只是一個狹小的空間,怎么比得上大自然的廣闊無限;有人飼養雖然無憂,可又怎比得上順依天性,無拘無束來得快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自由誰都希望擁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這“關愛”就是“囚禁”啊!
5、兩次囚蟻的經過終于讓作者明白:“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回扣課題,拓展升華。
1、學到這里,我們再來看課題,從這兩個字中,你讀出了什么?(生自由談感受)
師述:自由是一種天性,也許人與動物相處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打擾,不干涉,默默關懷,真心尊重吧!
2、補充原文:“如果回想一下,每個人兒時都會做過一些笨事,這并不奇怪,因為兒時幼稚,常常把幻想當著真實。做笨事不一定是笨人,聰明人和笨人的區別在于:聰明人做了笨事以后會改,并且從中悟出一些道理,而笨人則屢錯屢做,永遠笨頭笨腦的錯下去。”
五、領悟寫法。
師生對讀本文開頭、結尾這兩段話,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六、布置作業。
1、讀讀趙麗宏的其它作品,進一步了解作者的寫作特點,感悟作者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文心文脈。
2、你有過這樣有趣的經歷嗎?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
板書設計:
11.囚蟻
關愛? 囚禁!
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