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我班有學生77人,他們都已具備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學生在《白楊》、《落花生》等文章的學習中,曾經接觸過,并不陌生。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樣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樹”和“人”聯系起來的,對于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只有把學生身邊的事和課文的內容聯系起來,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本篇課文,抓住“種樹——育樹——悟道”這一脈絡,讓學生感知事實、感悟道理、發表見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下列詞語:“汲水、枯萎、依賴、一旦、鍛煉、優雅、勃勃生機”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
4. 通過對含義深刻詞句的理解,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
2.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圍繞問題,學習理解具體語句,對重點部分進行深入理解。
4.討論交流,探究種樹人奇怪做法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從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諦。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突破方法:讓學生先自讀,勾畫出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并反復研讀,仔細體會,然后小組交流,重點體會課文不是單純寫樹木,而是借樹木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
難點: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突破方法:讀重點句段,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交流,探究種樹人奇怪做法的原因。在探究中使學生逐步理解其中的道理,受到啟示,獲得人生感悟。
教法與學法
教法:引導學生自學,組織學生自學、研讀、討論。
學法:自讀課文,提出問題,圍繞問題研讀具體語句,在理解基礎上討論交流。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桃花心木的資料和圖片,了解桃花心木這種植物。
2.收集林清玄的作品,讀一讀,體會他的作品風格。
3.課文原文、生字詞的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下列詞語:“汲水、枯萎、依賴、一旦、鍛煉、優雅、勃勃生機”等。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怎樣種樹才能把樹種好,樹才能長得又快又粗壯?可是啊,就有這么一個人,他種樹的方法很奇怪也很獨特,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桃花心木》,看看到底有什么那么令人奇怪。(出示課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把不懂的生字詞用筆標出來;
2、自學生字詞,個別不懂的字和詞,通過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來解決。老師巡堂個別輔導;
3、在課堂上交流自學的成果,老師適時反饋意見;
4、課件出示生字詞練習,檢查和鞏固自學成果。
三、再讀課文
1、理清文章的整體脈絡,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交流解答,老師適時引導、點拔;
3、賞析美詞佳句,邊讀邊畫,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并有感情的讀一讀。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
2. 通過對含義深刻詞句的理解,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一、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桃花心木》的生字詞,并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大體結構和意思,現在,就讓我們繼續學習和探討這篇課文。
二、研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課文的第4—11自然段,感受種樹人行為的奇怪。
2、指導學生用“疑惑”的語氣來朗讀種樹人奇怪行為的句子,讓學生和作者一樣都升起奇怪、疑惑的感覺。(同學們,種樹人的行為那么奇怪,我們應該用什么的語氣來朗讀這些句子呢?)
3、創設問題情景,引導讀書
a、看到種樹人有這樣奇怪的舉動,作者想到了什么?在課文里找出來并與同桌相互讀一讀。
b、這是作者的猜想,那么你呢,你的心里又想到了什么?小組互相交流一下。
c、同學們,老師也和你們與作者一樣,有很多的疑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問種樹人吧,但是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問呢?(指導用“疑惑不解”的語氣朗讀“到底該什么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這一段)
d、哦,原來是用這種語氣啊,你們真聰明!好了,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一堆疑問,看看種樹人是怎么回答的,請同學們繼續讀讀課文的第12—13自然段。
e、如果種樹人每天按時定量給這些樹苗澆水,那么又會產生什么后果呢?
4、分角色表演種樹人與“我”之間的對話。注意人物的身份、語氣等。如“我”的疑惑,種樹人的語重心長。令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種樹人的良苦用心。
5、換位思考 假如你就是那棵枯萎的小樹苗,你想對種樹人說些什么?如果你就是那百年大樹呢?你又會對他說些什么?
6、聽了種樹人的這一番話,你們感受到什么?請同學說說。
你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感悟,那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他的感悟是什么。(指導朗讀課文的第14自然段)在讀中交流和體會作者從種樹人那里悟出的道理。
小結:種樹人的一番話不僅為作者和我們解開了心中之迷,而且作者自己還領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不只是樹。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三、延伸
同學們,學了這一篇課文,結合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實際情況,你想到了什么?是否也想針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對你的父母或身旁的人說點什么?大家想想并相互交流一下。
四、小結
同學們,人的一生當中,總要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和磨難,你們要想成長成為一顆能抵御風雪的百年大樹,就一定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屹立在暴風雨中不倒。好了,現在讓我們帶著音樂,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以結束這一堂課。(全班朗讀)
五、作業設計
1、在課文中,選擇你喜歡的句子作為名言警句,并制作成書簽,送給朋友們。
2、把今天你在這一課里學到的道理,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或其他人聽。
板書設計
種樹人---- 桃花心木
澆水無規律
(樹苗)----(人)
會找水源 生活考驗
拼命扎根 鍛煉自主
長成大樹 努力成長
(種樹喻育人)
教學反思
為了貫徹課標精神,落實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本節課緊緊圍繞這點從多角度多形式進行訓練。如: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他為什么這么做,這樣做是不是有道理?”說出自己的體驗--“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也培養了個性和表達能力。
學生的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好生常搶走慢生思維和表達的空間。所以本課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差異,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有意識參與到相對薄弱的小組中去,掌握學習情況,有目的地幫助他們。在匯報交流時,照顧到膽小說話少的同學,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并充分肯定他們。使他們愿意跳一跳摘果子,學習積極性也就隨之而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