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解決課文生字詞。
2、理解課文內容 。
3、理解“成熟在貧困之中的有益的東西,將會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成熟在貧困之中的有益的東西,將會存留在下 一代心里”。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師生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從三年級就開始寫鋼筆字了,你們還記得你們的 第一去鋼筆是怎么來的嗎? (學生發言) 今天我們來學習梁曉聲的 。 《第 一支筆》 ,看看他的第一支筆的來歷。
2、板書課題《第一支筆》
二、新授
1、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從圖中你們看到了什么?發揮 你的聯想,說說這幅畫會和作者的第一支筆有什么聯系。
2、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本,快速讀課文,解決課文生僻字詞,看 看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老師出示課件,讓學生共同認讀課文生字詞后,找學生回答課 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4、師小結:是啊,這篇課文敘述的故事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了,
它講述了一個貧困家庭中求學上進的孩子和辛勤勞作的母親圍繞一支 鋼筆展開的故事,精細的描寫讓人如臨其境,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畫出感受深的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
5、學習課文(1-3)自然段,找出描寫這去鋼筆的特點的語句。
6、作者以這樣一個破得不能再破的鋼筆入手, 接著又寫了什么呢?
7、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
8、鋼筆的來歷是個完整的故事情節,請同學們試著畫一畫情節曲 線。
9、根據情節曲線圖想想,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孩子想得到一支廉價 的鋼筆如此之難呢? 10、理解“成熟在貧困之中的有益的東西,將會存留在下一代的心 里” 。小組討論
11、老師引導學生理解。
三、師生總結
四、作業
五、板書設計
第一支筆
兒子 母親
窮
激烈的矛盾沖突
得到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