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積累文中的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重點難點】
抓住細節描寫,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懷
【教學準備】
制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揭題,了解“戰象”
在古代戰爭史上,曾有過特種部隊——象軍,它在戰爭中發揮著類似現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經過訓練的戰象,作戰時沖鋒陷陣,勇猛無敵,它能破城門、毀營壘、折武器、踏敵軍、陷敵陣,常給敵方造成極大的傷害。
二、自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文中的生字新詞,并將理解不了的詞語圈畫出來。
交流,認讀、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
讀準下列詞語的字音:嘎羧 亢奮 摩挲 象冢 威風凜凜 勢不可當 優哉游哉焦躁不安 橫遭不幸 暴斃荒野 泣不成聲 久久凝望 炯炯有神 浴血搏殺 長途跋涉 體力不濟 英武豪邁
說說以上詞語中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引導學生聯系課文的語言環境初步理解。
三、默讀課文,梳理課文內容
學生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完成《作業本》2、4題:
第2題: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我產生的主要疑問是:
按事情發展順序補充完成下面的提綱:(英雄垂暮)——( )——(依依泣別)——( )——( )——(莊嚴辭世)
交流,反饋。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說印象
通過上節課的初讀,說說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用下面的句式來說:嘎羧是一頭( )的戰象。(預設: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忠誠”“英勇”等,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再說說課文所描寫、刻畫的哪幾個場景令你印象特別深刻?交流,板書:
重披戰甲 惜別村寨 憑吊戰場 自掘冢坑
二、抓住重點,細感悟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走進戰象嘎羧的內心世界,感受戰象嘎羧崇高的品質。課文比較長,我們可以采用怎樣的方法來閱讀呢?(提示學生采用快速瀏覽與潛心品讀相結合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5-23自然段,抓住那些細致描寫戰象嘎羧的句子潛心品讀,想想你受到了怎樣的感動,在句子旁邊簡要地寫一寫批注。
學生自主讀書,教師巡視,隨機指導學生在品讀的時候要抓住描寫刻畫嘎羧的那些感人的細節來體會嘎羧此時此刻的內心世界、心理活動。
組織交流,預設以下交流的重點,交流的順序可以隨機。
★感受嘎羧重披戰甲的情景——
我以為它精神好轉想吃東西了,就把兩串玉米扔下去。嗄羧用鼻尖鉤住,像丟垃圾似地甩出象房去,繼續焦躁不安地仰頭吼叫。破篾席里面有一件類似馬鞍的東西,我漫不經心地一腳把它踢下樓去。沒想到,嗄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點撥引導:當我把玉米扔下去的時候,嘎羧的情緒反應是怎樣的?(焦躁不安)從哪些細節中可以體會出來?(像丟垃圾似的甩出去)當我漫不經心地把類似馬鞍的東西踢下樓去之后,嘎羧的情緒反應又是怎樣的?(激動不已)從哪些細節中可以體會出來?(呼呼吹、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嘎羧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再聯系下文說說你的感動。(下文: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還記得那么牢。)
引讀體會。師:我以為它精神好轉想吃東西了,就把兩串玉米扔下去。生:嗄羧用鼻尖鉤住,像丟垃圾似地甩出象房去,繼續焦躁不安地仰頭吼叫。師:破篾席里面有一件類似馬鞍的東西,我漫不經心地一腳把它踢下樓去。生:沒想到,嗄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感受嘎羧惜別村寨的情景——
嗄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地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為嗄羧送行。許多人都泣不成聲。村長在嗄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老人和孩子捧著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邊。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
點撥引導:最令你感動的細節是什么?嘎羧為什么要繞著寨子走三圈?如果它會說話,此時此刻會說些什么?請拿起筆在書上這句話旁邊寫一寫。寫后交流。
多么有情有義的嘎羧啊!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感受嘎羧憑吊戰場的情景——
嗄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時,來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點撥引導:嘎羧為什么要走到打洛江畔?哪些細節特別令你感動?
讓我們體會一下此時此刻嘎羧的內心世界吧。想象性補充說話: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仿佛看見了( );
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因為這里( );
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仿佛在大聲地說:“( )”
多么令人感動的情景!多么令人敬佩的戰象!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感受嘎羧莊嚴死去的情景——
嗄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一對象牙就像兩支鐵鎬,在地上挖掘起來。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嗄羧從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終于挖出了一個橢圓形的淺坑來;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繼續挖,用鼻子卷著土塊拋出坑。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點撥引導:這段話詳細地描寫了嘎羧什么情景?作者在這段話描寫中重復最多的是那個詞語?(挖)作者是怎樣描寫刻畫這個“挖”的,找出來,讀一讀。(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從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終于挖出了、繼續挖……)嘎羧為什么要這么費力地給自己挖象冢?它為什么不走到祖先留下的象冢去?
帶著我們的感動和體會,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土坑約有3米深,嗄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點撥引導:嘎羧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臨終的時刻,嘎羧還在看什么?它仿佛看見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讀。
小結:戰象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的感動。那一幕幕情景怎不令人肅然起敬?讓我們以有感情的朗讀甚至背誦,來銘記這頭令人肅然起敬的戰象嘎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