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析
這篇文章是龍應臺女士1999年5月15日在臺灣大學法學院的演講稿中的一個片斷。以樸實的語言,明快的節奏,從觀察生活具體的事件開始,穿透事件表象,歸納其中反映的問題,再深入分析問題的形成,由此告訴我們知道一個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對全面理解問題是多么重要。
全文首先說朋友從以色列帶回一種“沙漠地衣”,這種地衣沒水時是一把枯萎了的干草,很難看。然后寫自己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把它整個泡在水里,每天進行細致觀察。地衣從中心一點綠慢慢舒展延伸,直到第八天,全部復活,變為“一朵盡情開放的濃綠的沙漠玫瑰”。作者用八天時間觀察到了沙漠玫瑰的復活過程,由衷地贊美了沙漠玫瑰頑強的生命力。
本文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了“我們”和鄰居對沙漠玫瑰這一特別事物的美的不同理解。我們贊美沙漠玫瑰是因為目睹了它頑強的生命力;而鄰居很難把它與美聯系起來,是由于鄰居認識事物時是孤立的,所以沒有體味到“沙漠玫瑰”的美。由此得出,了解一個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對全面理解它是至關重要的。課文告訴我們要學會歷史地看問題。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作者細致觀察事物的方法,感悟沙漠玫瑰頑強的生命力。教學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學習全面地看問題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沙漠玫瑰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周圍事物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沙漠玫瑰頑強的生命力。
4.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學習全面地看問題。
教學準備
有關沙漠玫瑰不同情況下的生長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激發興趣
1.課前安排學生搜集有關沙漠玫瑰的資料和圖片。
2.展示沙漠玫瑰在無水和有水浸泡的情況下的樣子(可以是多媒體,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圖片等),用飽滿的語言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3.揭示課題,學生展示搜集到的簡介沙漠玫瑰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分段朗讀,并寫出每段的意思,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培養學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三、細讀分析,感受沙漠玫瑰的美
1.學習第1段。
自由讀課文,畫出寫沙漠玫瑰樣子的句子,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些什么。
2.學習第2、3段。
“我”按照說明書把沙漠玫瑰浸泡在水里后,情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
(1)勾畫出描寫沙漠玫瑰變化的句子,讀一讀。
指導朗讀重點句子“這一天,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完整的、豐滿的、復活了的沙漠玫瑰,一朵盡情開放的濃綠的沙漠玫瑰”。朋友拿給我時是什么樣子?現在是什么樣子?“我們”看
到時的心情如何?說說在朗讀時應該如何表現。
(2)從“我”觀察沙漠玫瑰的變化中,你學到了些什么?
勾畫出描寫沙漠玫瑰變化的詞語:“一把枯草”“中心有一點綠”“發出潮濕青苔的氣味”“真有玫瑰形的圖案”“綠色層層舒展”“延伸到它所有的枝丫”“盡情開放的濃綠的沙漠玫瑰”。 讀句子,談體會,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與形象的描述。
(3)你怎樣看待“我們”和鄰居的不同態度?
在小組學習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談感受,說體會。從而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學習第4段。
(1)抓住重點句子“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指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當你目睹了沙漠玫瑰由“一把枯草”到“盡情開放的濃綠的沙漠玫瑰”的變化后,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2)在鄰居眼中,很難把沙漠玫瑰與美聯系起來,而我們所看到的是生命的倔強。理解詞語“倔強”,并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沙漠玫瑰的倔強。
回答這個問題,要聯系沙漠玫瑰的發生、發展過程,抓住重點句子“于是,它就等待,等待那極其難得的降雨。終于到了這一天,它就急忙舒展自己的枝丫,把生命的活力展現到極致”來談體會。
四、有感情地朗讀,贊美沙漠玫瑰的美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熱情贊美了沙漠玫瑰的美,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1)回憶上文,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沙漠玫瑰驚人的美?
(2)作者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你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請仿照課文寫法,寫兩句話抒發自己的情感。
(3)說說在朗讀時,應該如何表達出自己的情感。
學生采取自由讀、分組讀等形式朗讀最后一段,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在讀中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五、課外延伸,拓展練習
留心觀察周圍一種事物的生長過程,并把它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