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2、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3、體會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明白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你覺得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請同學們用合適的詞語為你心中的狼和鹿做一下評價。
是啊!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應該毫不留情的消滅,而鹿確實美麗而溫順的,讓人特別喜歡。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告訴我們另外一種看法。
二、自學課文,提出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一個什么故事,說說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再不懂得地方做上記號,質疑。
三、學生自學、思考。
四、小組討論,交流以上思考題,集體匯報交流。
五、再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讀了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復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故事。
六、重點討論:
1、為什么我們不應該完全消滅兇殘的狼?再讀課文,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
2、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都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之間的相互關系。
(1)什么叫制約?用課文中的事例說說: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間是怎樣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
(2)再用課文中的事例說說:為什么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果破壞了會怎么樣?
找到描寫這些情景的段落,反復讀讀,想象一下,那時怎樣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話給大家描述一下嗎?或者畫一幅關系圖也行。見到如此情景你想說什么?
(3)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還看過還聽過類似鹿和狼的故事這樣的事例嗎?試著講一講。
七、討論: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八、作業:
1、請給凱巴伯森林設計一塊警示牌。
2、如果你是鹿或者狼,你想對總統說些什么?寫一些。
板書設計:
14* 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滅狼→鹿吃植被→林毀鹿死
不能違背生物界發展規律
教學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
上完這節課,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
1.建立大信息容量語文課堂
如開課導入時,我詢問學生:“聽過或看過有關鹿或狼的故事嗎?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談對鹿和狼的認識,并給“鹿”和“狼”加上修飾詞,說幾個有關“狼”和“鹿”的成語。接著我又問:“課文又是講述一個怎樣的鹿和狼的故事的呢?”
【這樣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課內與課外結合,多角度演繹闡釋主題,努力擴大學生閱讀的量,提升閱讀的質,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2.“說、畫”三結合
我再指導學生在說的同時畫出狼、鹿和森林的生態關系圖。學生邊思邊說邊畫,條理清楚。之后,我讓學生說說其它有關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例子。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說得很起勁,不僅弄清了道理,而且得到了說的訓練,】
3. 課后拓展 ,啟發想象
我在課末設計了這樣一次延伸拓展:鹿生活得很幸福時會說些什么?在茍延殘喘時又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會對總統或人類說些什么?
【為了留給學生展開聯想的空間,使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得到很好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