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2、學習課文對幻想世界所進行的栩栩如生的描寫,學習描繪事物的方法,培養想象力。
3、了解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生平及其創作。
說明:
本篇課文只是《海底兩萬里》中的一個片斷,主要敘述了在鸚鵡螺號船上所見到的海底的一次奇特的景象。“奇”可謂全文的突破口,課文內容明白易懂。預備年級學生能讀懂文章內容,但對于體會描寫的細膩生動、想象的奇特性還是缺少一定的閱讀積累和感悟。另外,學生的求知欲極強,充滿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本文可作為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了解作者
從“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的廣告語引出凡爾納對于科技進步所起的引領作用(例:鸚鵡螺號——潛艇)
匯總整理作家作品
交流收集的作者資料和相關作品
“科幻小說之父”對如今的科幻迷們有實足的吸引力,有利于激發好奇心
課文研讀
整體感知
要求圍繞課題,快速概括文章內容
突破口:“奇”在何處?
默讀課文,明確描繪的是一次奇特的景象
奇在:出人意料
格外耀眼美麗
光來自海洋生物
標題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抓住標題來整體感知內容是學生應具備的一種閱讀方法
賞析課文
引導學生圈劃描繪光的句子和富有表現力的語句
相機點撥
通過朗讀、點評來體會作者描繪事物的功力
明確正是運用了生動形象的修辭手法和立足于科學知識的語言才達到吸引人的效果
從對語言的朗讀品味中感受科幻小說的魅力,并不只是純粹的幻想,掌握生動描繪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文學名著的熱愛、對科學的興趣。
小結
歸納凡爾納小說的魅力:科學性和文學性交融
從作品中(不局限于課文)印證、交流
領會作品的藝術特色,從上一環節的具體感受上升到概括的理性認識,這是思維的邏輯發展。
展開聯想
海底世界的奇觀
要求:既注重科學,又有想象創新
作發言準備,交流、點評
鍛煉學生生動描繪事物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布置作業
1、課堂上的口頭交流以書面形式上交
2、推薦閱讀:
《海底兩萬里》
《80天環繞地球》
《科學幻想之父》
任選一篇寫讀書筆記。
完成作業
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思路點撥
這篇課文的教學也可以此文為一契機,上一堂探究課。可分為幾個板塊:小說簡介;優秀片斷欣賞;小說中的科學幻想;小說中的自然景觀;給凡爾納的一封信……形式可采取小報、ppt、網頁等形式。這個設計歷時較長,又必須借助一定的條件才能完成,可視教學實際情況而定。
練習舉隅
1、組含“奇”字的詞語
奇 奇 奇 奇
——奇 奇 奇 奇
2、“我突然看到發亮的水層中有幾道閃光,好像熾熱大火爐里的熔鉛流,又像加熱到白熱狀態的金屬塊。”仿照例句運用相同的修辭手法仿寫兩句。
3、選取“光彩奪目、贊嘆不已、眼花繚亂、悠然自得”中任三個詞語圍繞某一自然景象寫一段話。(150字左右)
4、那些描寫是對海底生物的幻想,哪些是真實?課后查閱資料,完成一份海洋生物的介紹小報或幻燈片。
5、文章開頭結尾都說“鸚鵡螺號停在海平面以下幾米”,我們的編者擬題為“海底奇光”,這是否貼切?若你是編者,會擬什么題目?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