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讀:
《中華少年》是一首現代詩,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詩作者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覺激情贊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為中華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本文的重點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的難點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加深是對這首詩的體會。
教學理念:
《中華少年》這首詩結構清楚,過渡自然,首尾照應,渾然一體。在感情節奏上,句式勻整,節奏鮮明,句末押韻,朗讀時能感受到很強的節奏韻律。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以讀為本,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展開教學:自由朗讀,讀正確,讀流暢,整體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分角色朗讀,按照本詩的角色分配,小組合作讀;表演朗讀,這樣的朗讀,能夠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感世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達到“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教學流程:
一、過渡,激情導入
過渡: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十月一日是什么節日?(國慶節,祖國母親的生日)2009年的十月一日是國慶六十周年的大慶,我們在電視上都看到了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盛大壯觀的閱兵式,來慶祝我們祖國母親六十歲的生日。(課件展示:閱兵式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情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看閱兵式的實況,激發學生的情感,為下文的學習埋下伏筆。】
過渡:我們這一冊教材的第二單元,從第五課開始,所編排的內容都是圍繞著“祖國在我心中”這個專題展開的,從這些課文中我們了解了許多熱愛祖國的人和事。《詹天佑》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著名的鐵路建筑專家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難,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事跡,歌頌了他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杰出的創造才能。我國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我們曾經學過他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還有《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知道他是誰嗎?(季羨林)他寫的《懷念母親》一課,表現了他對祖國母親和生身母親無限眷戀的情感。我們還了解了海島戰士熱愛海島,熱愛祖國的事,那就是我們學習的課文《彩色的翅膀》。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許許多多熱愛祖國的人和事,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祖國的熱愛。
【設計意圖:回憶,既起到復習的作用,又為下文引出少年的愛國起到鋪墊。】
過渡:今天作為一名新中國的少年,在祖國母親生日之際,你們將用什么來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呢?今天,我們將通過李少白的一首詩歌,來體會詩中中華少年的那種愛國情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中華少年》。
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設計意圖:回憶、復習,從各階層的愛國人士,過渡到中華少年的愛國,巧妙,自然。】
二、范讀,激發情感
1、過渡:(學生打開書)這是一首詩,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歌有什么不同?(出現了甲、乙、丙、丁)這節課,老師愿意和大家一起以充沛的情感來朗讀這首詩,讀出中華少年內心的自豪,讀出中華少年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師范讀,(學生可以看書聽,也可以欣賞聽)(老師的范讀)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既展示了老師的才華,同時教師的情感能更好的激起學生的情感。】
三、初讀,感受詩美
現在同學們四人一組,分角色讀課文,在感受詩歌帶給我們美的同時,了解這首詩一共有幾節?(8節)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四、細讀,品悟情感
1、學習第一節
(1)、過渡:這首的第一節描寫了我們祖國錦繡山河的壯麗景色,請同學們一起讀第一節,并畫出第一節中列舉的四種事物的名稱,說一說這四種事物代表了那四種少年?
(雪蓮——高原少年、乳燕——寶島少年、雛鷹——草原少年、山丹丹——黃土坡少年)
(2)、過渡:九曲黃河的百折不撓,莽莽昆侖的立地頂天,都象征著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勵著每一位中華的少年。指導朗讀第一、二節。
2、學習三、四節
(1)、過渡:這首詩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祖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學生分男、女讀3、4兩節)說一說從詩中你了解了那些文化?
(水滸傳、三國演義、唐詩宋詞等)
問:楓橋的鐘聲,大漠的孤煙,聽起來是那么熟悉,它和哪兩首詩有關?
(課件展示:張繼的《楓橋夜泊》,王維的《使至塞上》)
學生讀詩句,了解詩中的名句。
【設計意圖:此課件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詩詞文化。】
(2)、問:從詩中我們還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許多人物。
(課件展示:女媧,中國神話中的一位古老的神,她的主要功績,一是煉石補天,二是創造人類。
大禹:因治水有功,后被人稱為大禹,是夏代的第一個君王。)
過渡:冬子、雷鋒,這些英雄的形象,從父輩的口中,我們似曾相識。他們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
(課件展示:人物形象。)
過渡:在我國的少數民族有一些特殊的東西,我們來認識一下。
(課件展示:敖包:蒙古人做路障和界標的堆子。
哈達:藏族人民最普通的一種禮節,是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純潔、忠誠和尊敬的。)
【設計意圖:這些課件的展示,目的是消除年代差距帶給學生的困惑,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燦爛的文化。】
(3)、引導學生說一說端午節、中秋節等中華傳統的節日。】
(4)、指導朗讀
3、學習第五節
(1)、過渡:中華民族錦繡的河山,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哺育了中華的少年,但是,我們的民族也曾遭受過千災百難。學生個別讀第五節,思考:找出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畫下了。
(課件展示:出示重點句子——我們銘記著中華母親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災百難。)
(課件展示:接下兩句——黃河的纖夫拉不直問號般的身軀,長城的古磚擋不住洋炮的彈片。)
指導讀重點句:第一句,激昂,后三句低沉緩慢,接著再轉向激昂。
引導學生通過讀,了解祖國母親遭受的災難,激起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課件展示:纖夫拉纖。)
(課件展示:火燒圓明園的視屏錄像。)
這兩個典型的事例,寫出了祖國母親曾經遭受的恥辱,它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正因為這樣才有了七月的星火,讓東方的雄獅從噩夢中奮起,才有了春天的故事,讓中華從此展開了嶄新的畫卷。
(2)、指導讀第五節。
【設計意圖:為達到教學的效果,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通過讀以及學生觀看視屏的視覺感受,激起學生強烈的情感。】
4、學習最后三節,了解中華少年的誓言
(1)、學生齊讀最后三節
問:找出四個“不”和四個“要”畫下來,看看詩中如何表現中華少年的鏗鏘誓言。
(2)、過渡:四個“不”和四個“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課件展示:重點句子——不期望腳下處處陽關道,
不幻想頭頂一片艷陽天,
不迷戀父兄給予的蜜罐溫床,
不忘“最危險的時刻”戰歌飛旋。
要做旗艦去長風破浪,
要做火箭去推動飛船,
要像利劍把貧窮斬斷,
要用愛心把世界相連。
(指導讀四個“不”和四個“要”的句子。)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讀表達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3)、小結:讀得真棒,這就是我們的中華少年,自豪、驕傲的中華少年。
板書:自豪 驕傲
五、美讀,升華情感
過渡:用我們的聲音,用我們的熱情,讀出中華少年的驕傲,讀出中華少年內心的自豪,讀出中華少年對祖國木器的一片深情。(分角色,四人讀或四個小組讀。)
【設計意圖:通過激情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感世界,達到“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板書設計: 8 中 華 少 年
驕傲 自豪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力圖做到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