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下冊《詩經兩首》教案設計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語文下冊《詩經兩首》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棠棣花(桃花的變種)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認識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特點。
4.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時間]一課時
預習檢查:
了解了哪些關于《詩經》的文學常識?
文學常識介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魏、唐、秦、陳、檜、曹、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的。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詩經·氓》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了解衛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
2、了解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3、透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步驟】
1、 導入話題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愛情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生的那件事,讓我們走近他們,去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傳唱了千年的愛情故事。
2、范文朗讀,熟悉生字詞義。
氓之蚩蚩 匪我愆期 將子無怒 乘彼垝垣
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 體無咎言 于嗟鳩兮
無食桑葚 隰則有泮 猶可說也 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 淇水湯湯 漸車帷裳 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 言既遂矣 躬自悼矣 無與士耽
實詞
布:一種貨幣,并非注釋里說的,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
匪:讀上聲,并非通假。
將:讀qiāng,愿、請,如,《將進酒》。
乘:登上。賄:財物。
說:通“脫”。
漸:讀jiān,濺濕、浸濕。
爽:差錯。
極:標準。
德:心意、情意。
罔:無。
【高一語文下冊《詩經》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詩經》教案設計03-09
高一語文下冊《《詩經》兩首》教案03-05
高一語文下冊《離騷》教案設計08-28
高一語文下冊《項鏈》教案設計08-26
九年級下冊語文《詩經兩首》教案設計08-21
高一語文下冊《荷花淀》教案設計08-19
高一下冊語文《《詩經·氓》教學設計原創04-02
人教版高一語文下冊《短歌行》教案設計09-02
高一語文下冊《蘭亭集序》教案設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