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笑的武器教案
教學目的:
1.認識漫畫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2.學習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方法:
以自讀為主。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步驟:
導語:蘇聯著名詩人馬雅科夫斯基有這樣一句詩“無論是詩,還是歌,這都是炸彈和旗幟”為什么說詩和歌都是“炸彈和旗幟”呢?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同學回答后歸納)
這句詩深刻地道出了詩歌在革命斗爭中的作用,它是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那么從這句詩我們可以聯想到本文題目“笑的武器”的意思:漫話在反映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自讀課文,看看漫畫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的。
正音解詞:
華君武()一幅漫畫()儼然(yǎn)兩副尊容()
尷尬(gān)(gà)模樣()攥著煙斗()
往前挪動(nuó)反唇相譏(jī)煞有介事(shà)諷刺(cì)
①反唇相譏: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譏諷對方。
②煞有介事:好像真有這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樣,好像有什么了不起。
③儼然:形容很像。
④正兒八經:嚴肅而認真。
⑤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⑥就范:聽從支配和控制。
⑦難能可貴:難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寶貴。
⑧自以為然:自己認為如此。
⑨入木三分:比喻有力深刻。
⑩漫不經心: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華君武,漫畫家。他的漫畫構思巧妙,筆墨洗煉,生動幽默。
(一)觀察漫畫并講述畫面內容。
(先不忙通讀全文,讓學生自己仔細看課本上的漫畫,要求盡可能準確、生動地說明畫面內容。)思考題:
1.第一幅畫,畫面上有公牛和擠奶者,想一想先講公牛還是擠奶者?公牛的神情怎樣?從它的眼睛可以看出它什么樣的心態?而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態呢?再有擠奶人有些什么動作,它的神情如何?
2.講述第一幅畫時,畫面上的所有內容是否都要講?比如,牛是壯還是瘦、老還是小,擠奶人的年齡、坐的板凳、旁邊放的奶瓶等等。
3.描寫烏龜的七幅圖,每一幅之間有什么差別?乍一看,每幅畫面似乎差不多,認真比較可以發現七幅圖中的烏龜神情的細微差別。
(二)揣摩課文對畫面的說明。
(學生口頭講述之后,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圈、點、勾、畫,思考自己對畫面的講述與課文說明文字的差別,體會課文語言的.準確、生動。)
1段,①講的是什么?(概括說明漫畫是笑的武器,點明題意)
②“嘲笑”與“譏刺”是貶義還是褒義?(貶義)
這兩個詞分別用“尖刻”,“善意”修飾的作用是什么?(表示敵我分明)
③從課文來看,為什么華君武的漫畫有武器的力量?
(他的漫畫,敵人看了,對他恨之入骨;內部諷刺畫,也叫人受不了。)
2段,①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過渡)
②這一段用哪個詞引出對華君武兩幅動物漫畫的說明?(以物喻人)
3段,①第一幅漫畫的喻義是什么?
(《公牛擠奶》諷刺主觀主義,不進行調查研究就動手干事的人。)
②“煞有介事”“儼然”“認真”“得意”“正兒八經”等詞語寫出了什么?(擠奶者的癡呆)
③“哭笑不得”“尷尬”“就范”等詞寫出了什么?(公牛的無可奈何)
4段,①《轉敗為勝》的喻義是什么?
(贊揚昔日“敗者”吸取教訓,重整旗鼓;譏諷昔日“勝者”自滿守舊,盲目樂觀。)
②對烏龜七個連續動作的不同神態,做了惟妙惟肖的描述性說明,說明了什么?
(揭示了烏龜盲目樂觀的心理狀態。)
③文章結尾處說明了什么?
(指說漫畫的巧妙構思,源于對生活的深刻認識。)
④漫畫的題目為什么叫反敗為勝?陳述的對象是誰?畫面上是烏龜,為什么題目從兔子的角度來擬呢?
(由這個引導點出漫畫的作用,除了諷刺丑惡現象之外,還有歌頌美好事物。)
(三)總結課文結構
先總說華君武的漫畫可稱為“笑的武器”,然后以他的兩幅動物漫畫為例,分說如何令人發笑,在諷喻中給人怎樣的啟發、教育。
在總說的地方,作者以什么和漫畫相比較?(相聲)
概括說明了漫畫的作用,然后從“以物喻人”為過渡,引出華君武兩幅動物漫畫。
在分析這兩漫畫的時候,運用描述性的說明文字,栩栩如生的再現畫中的形象;又結合畫面上的文字,揭示漫畫的諷喻義,使讀者對畫有更深刻感受。
笑 的 武 器一文由taojiaoan教育網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高一語文笑的武器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短評教案03-23
高一語文《善良》教案03-05
高一語文燈教案03-03
高一語文《咬文嚼字》教案03-01
高一語文開課教案02-25
高一語文《祝福》教案02-24
高一語文《錯誤》教案02-24
高一語文優秀教案01-20
高一語文《師說》教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