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圖畫》教案優秀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圖畫》教案優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從“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新課程理念出發選擇安排了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三個問題:天氣及其影響、明天的天氣怎么樣和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本節分為兩課時,我選擇前兩個問題為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知道“天氣”的含義,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個術語。
2、學會識別衛星云圖,常用天氣符號,能夠收看電視天氣預報。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天氣變化與生產生活的關系,增加生活常識和技能,學會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初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在學生收看、分析天氣預報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養成收看收聽天氣預報的習慣,懂得天氣與人類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科學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教學重點:
1、使學生學會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2、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天氣變化與生產生活的關系,增加生活常識和技能。
四、教學難點:
常見天氣符號的識別、風力風向圖標等的含義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今天你感覺到外面怎么樣?陰?晴?冷?暖?這些都是描述天氣的問題?我們來學習“多變的天氣”。板書:第一節多變的天氣
一、天氣
1、天氣及其特點
提出問題:
1、描述一天當中的天氣轉變,這說明天氣具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同一地點不同時刻天氣狀況是不一樣的。
2、再描述春節期間深圳、哈爾濱的城市天氣狀況是否相同?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同一時刻不同地點天氣狀況也是不一樣的。板書:天氣是多變的。(在此點明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二、天氣對人類的的影響
學生討論,談論天氣對于自己的生活、學習方面的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天氣對人類的生活、農業生產、軍事、工業生產、工程建設、旅游活動、休閑娛樂等。的各個方面都有影響。
我們對于天氣的知識大部分是通過天氣預報獲得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學習天氣預報大的知識。
三、天氣預報
1、制作過程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了解天氣預報制作的五個階段,并將每個階段用兩個字概括。(觀測→接收→加工→會診→錄制)
2、文字天氣預報
文字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其中要知道降水概率、風向、風級和氣溫情況。
3、衛星云圖
明白衛星云圖上各個顏色所代表的事物,特別是白色所代表的云雨區。
4、常見的天氣符號
平常大家看天氣預報所看到的大都是一個城市,旁邊注有天氣符號和氣溫變化,那我們來看看平常大家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天氣符號所代表的天氣狀況。
活動:識別了天氣符號之后,大家就能認識城市天氣預報圖,下面大家模擬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根據課本上提供的城市天氣預報來預報天氣情況。
三、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1、空氣質量日報
過渡:我們每天都同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相接觸,那么你們覺得現在的空氣質量怎么樣呢?(學生回答)
空氣質量好不好已有了衡量的標準,指導學生讀課本48頁圖3.9回答用什么衡量空氣質量的好壞?
(用污染指數衡量,污染指數越小,空氣質量越好,級別越低。)
2、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
提出問題:
1、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
2、哪些人類活動會對空氣造成污染呢?(汽車尾氣、煙囪冒煙等)討論:結合課本48頁大的活動題,每個小組集中討論一個問題。
七、課堂小結:
以本課的主體思路回顧本節課的主要知識,請同學們結合自己在這節課上所學到的知識談談自己的感受。
八、板書設計: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第一節多變的天氣
一、天氣
1、概念
2、特點
二、天氣對人類的影響
三、天氣預報
1、制作過程
2、文字天氣預報
3、衛星云圖
4、常見的天氣符號
四、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1、空氣質量日報
2、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
九、作業布置
完成基礎訓練第三章第一節
《天氣變化》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初步知道不同天氣的特點,并學會用簡單語言來描述
②初步了解天氣變化對人的活動會產生影響
③初步學會用簡單的符號記錄天氣的情況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天氣經常會有變化
②通過編謎語猜天氣的活動,學會用簡單語言描述天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小組活動和交流,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要點:
①指導學生初步學會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常見的天氣現象
②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天氣變化對人的影響
③指導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符號記錄天氣現象
活動設計:
活動一:認識常見的天氣現象:
活動目標:
1、通過交流,了解自然界里有各種不同的天氣現象。
2、通過討論知道天氣經常會有變化。
活動器材:
各種天氣現象的圖片或投影片。
活動二:認識常見天氣現象的特點:
活動目標:
1、使兒童通過觀察,會描述常見天氣的特點;
2、知道天氣經常會有變化,天氣變化會對人或其他生物產生影響。
活動器材:
圖片:常見天氣現象的圖片
活動三:用符號記錄常見的天氣現象
1、學生根據天氣特點設計天氣符號,描繪天氣的情況。
2、鼓勵兒童開始關心每天的天氣情況,能堅持用天氣符號去記錄每天的天氣情況。
教學過程
活動一:常見的天氣現象:
學生活動指導要點猜謎: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中都不見。討論:除了下雨之外,大家還知道哪些天氣現象?這些天氣現象會在同一天出現嗎?小結:每天的天氣是不同的,每天的天氣是變化的。用謎語導入新課,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說出一種天氣,教師板書一種,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天氣現象。
活動二:認識常見的天氣現象:
學生活動指導要點討論:
書上還告訴了我們一些天氣現象,仔細觀察,找找相同與不同,發現不同天氣的特點。游戲:小組編一兩句話說出所喜歡天氣的特征,讓同學們猜出來!評價:評出編的最好的小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關注天氣情況。讓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表述。通過游戲的形式,集合小組同學的智慧,通過語言的表達,使學生充分認識天氣的特征。
活動三:用符號記錄常見的天氣現象
學生活動指導要點游戲:小小設計師:設計一個簡單的圖形符號來表示天氣,選出二種你喜歡的天氣現象設計一個圖形。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學合作完成!思考后表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設計想法。做一個小小氣象員,用同學們自己設計的符號記錄一周的天氣變化情況。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是每個學生都有做做、想想、說說的練習機會。提高了興趣,培養了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天氣變化》教學設計 3
學習目標:
重點:1、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學習文章的結構方法。
2、準確把握文章的知識要點,訓練閱讀文章提取信息的能力。
難點:3、品味生動形象的描寫,培養細致觀察、細致描寫的意識和能力。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一、通讀課文,標注重點詞語并小組內交流,完成下列練習題。(10分鐘)
zī shà yíng ling méng lóng tā
峰巒、態萬千、籠罩、一間、輕紗、勻稱、頃刻間、崩、彌漫、圓弧、諺語
二、朗讀課文一遍,同桌輪讀一遍,比一比誰讀的熟練,準確,糾正讀錯的地方。(10分鐘)
三、瀏覽課文,完成下列問題。(25分鐘)
1、看云識天氣的最基本的經驗是什么?
2、從文中你了解到哪幾種云,了解了關于這種云哪些知識內容,與天氣有什么關系?你還了解到云的哪些光彩現象,它們與天氣有什么關系?根據這些內容,填寫下列表格。
云名云的形態變化高度天氣征兆
卷云
卷積云
積云
高積云
卷層云
高層云
雨層云
積雨云
云的光彩產生和分布情況特征天氣征兆
課堂學習
一、感知內容(15分鐘)
1、交流預習環節中兩個思考題。
2、語言訓練,請大家任選一種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對它作自我介紹。介紹要求:Ⅰ、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Ⅱ、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示例:
“嘿!大家好,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大家知道我是誰嗎?”
三、理清思路(5分鐘)
文章可以分為幾部分,怎么劃分,每一部分告訴我們什么,各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提示:根據上面兩個內容所在的段落。要求:最好能用示意圖的形式,讓人一目了然。)
四、品味語言,本文語言既形象生動又嚴謹準確,下列句子或詞語分別屬于不同的特點,試著談談你的理解。(10分鐘)
1、這種云很薄,陽光可以透過云層照到地面,房屋和樹木的光和影依然很清晰。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加點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像這種特點的句子和詞語文章中還有,比一比誰找的多找的好,小組內交流。
五、當堂訓練(10分鐘)
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文段中能說明看云與識天氣之間關系的句子是xxxxx。“它們有的像羽毛……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照應了一詞,“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的很美麗……一霎間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照應了一詞,可以看出這一段的結構方式是。
2、這段文字的主要表達方式是,運用了、的修辭手法,這樣寫的作用是。
六、積累與拓展(5分鐘)本文引用了很多關于天氣的諺語,這些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請你記下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不僅看云可以識天氣,動物、植物、某種現象都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天氣,并且已形成諺語廣為流傳,你能寫出幾條嗎?
教后記
《天氣變化》教學設計 4
課標要求:
1、運用簡易天氣圖,簡要分析鋒面、低壓與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2、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簡述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
本節由三部分內容組成:鋒與天氣,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案例———臺風、寒潮及其危害。
鋒與天氣,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這兩部分的內容都是先介紹一些基本概念,如:氣團(冷氣團、暖氣團)、鋒(鋒面、鋒線)、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高壓脊、低壓槽等等,然后再說明受這些天氣系統的影響,會帶來怎樣的天氣或天氣會有怎樣的變化過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動,這些活動既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又突出了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學習本節時已是10月中旬,此時本地可能會出現冷鋒天氣或高壓控制下的晴朗天氣,學習時可以根據當時的天氣狀況適當調整學習的順序。
兩個案例——臺風、寒潮,是本節所學的天氣系統帶來的兩個天氣實例,它們屬于自然災害中的氣象災害,它們的發生機制和規律與本節所學的天氣系統息息相關。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
⑴從圖片和簡易圖中,了解氣團(冷氣團、暖氣團)的概念;鋒的概念與分類;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高壓脊、低壓槽的概念。
⑵從氣溫、氣壓、濕度、降水、風等幾方面分析各種天氣系統的形成及其氣流特點,并綜合出各種天氣系統控制下的天氣狀況。
2、過程與方法:
⑴讓學生能閱讀和簡單分析天氣圖,解釋天氣變化現象。
⑵用案例說明氣象災害發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結合我國常見的天氣系統說明其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究天氣的形成和變化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鋒面系統。(鋒面系統:一是要區別冷暖鋒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鋒面兩側的氣壓、溫度、濕度、風和天氣差異)
2、低壓、高壓系統。(要掌握其成因、氣壓特征、氣流特征及其天氣特點四個方面。)
教學難點:
1、冷、暖鋒與天氣的關系。
2、南北半球氣旋和反氣旋的氣流狀況和差異。
教學方法:
1、觀察分析法2、分組討論作圖法3、問題探究法4、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回放最近三日學生所在城市的天氣預報(選擇我國受冷鋒活動影響的天氣預報)。引出影響天氣變化的主要天氣系統。
板書:一、鋒面與天氣
畫圖并介紹氣團(冷氣團、暖氣團)、鋒(鋒面、鋒線)的概念。
學生觀察思考:
①雨區的位置?
②降水為何發生在冷、暖空氣相匯處,而不單純發生在冷空氣或暖空氣控制的一側?讓學生對比冷暖氣團的氣溫、氣壓、濕度和密度。俗話說“山雨欲來風滿樓”,風是大氣的運動,你能否從大氣的運動這一角度來分析?
總結學生分析的結論,形成鋒面示意圖:
學生根據這兩幅圖的信息,討論:
①冷暖氣團的位置關系
②兩幅圖的鋒面各向哪個方向移動?
③兩幅圖降水區域的異同。
④在鋒面附近會出現哪些天氣變化
教師講述:生活當中鋒面兩側冷、暖氣團勢力不同和變化,鋒面就會移動,雨區也隨之移動。補充鋒面示意圖,形成對比的兩幅冷、暖鋒示意圖。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
①無論是冷鋒還是暖鋒,暖氣團都在鋒面之上做上升運動,當暖氣團的水汽充足時,鋒面下面常有陰雨天氣。
②鋒前、鋒后的概念及兩幅圖降水區域的差異(暖鋒鋒前降水,冷鋒鋒后降水)。
③冷暖鋒的符號。
過渡:鋒面兩側冷、暖氣團勢力不同和變化,鋒面就會移動,雨區也隨之移動。冷、暖鋒在移動過程中對某地的天氣將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多媒體展示冷鋒、暖鋒動態移動過程。
教師指導學生討論,完成下表:
類型形成天氣變化諺語實例
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
冷鋒
暖鋒
鋒面除了冷鋒、暖鋒外,還有一? 簡介準靜止鋒帶來的天氣。
通過活動引出冷鋒過境帶來的特殊天氣—寒潮,學生閱讀案例—寒潮及其危害。
作業:請同學回去搜集有關寒潮的資料(包括寒潮發生的時間、影響的區域、具體的危害舉例、減災措施)。
引入承轉:回放最近某一日的天氣預報(選擇當地受高壓或高壓脊活動影響的天氣預報)。下面我們來學習另一種形式的天氣系統,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系統。
板書:
二、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
圖形分步展示高氣壓,學生讀圖分析:
①氣壓類型,②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指向,③水平氣流的運動狀況,④垂直氣流運動狀況,⑤天氣特點。目的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繪圖的能力。
轉承:如果是低氣壓呢?運用以上方法完成低壓(氣旋),并與高壓(反氣旋)進行比較。
將以上分析內容總結如下表。(強調高壓、低壓是指氣壓分布狀況,氣旋、反氣旋指的是分布氣流狀況。)
氣流狀況氣壓狀況氣流運動方向天氣
狀況天氣實例
水平方向垂直方向
氣旋低壓
反氣旋高壓
小結承轉:以上我們學習了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系統。而現實中的氣壓系統并非是標準的圓形,而是不規則的多邊形。
下面我們來學習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認識主要的氣壓場的名稱——高壓、高壓脊、低壓、低壓槽。同學們讀下圖,完成練習:
①確定甲、乙、丙、丁四點的風向
②確定甲、乙、丙、丁四點的空氣性質(冷氣團或暖氣團)
③判斷甲、乙與丙、丁兩處鋒面的類型
教師小結:此類天氣系統是鋒面與氣旋的疊加,我們稱為鋒面氣旋。
若低壓位于熱帶洋面上,強烈發展就會形成臺風。
下面請同學們閱讀案例——臺風及其危害
作業:回去收集有關臺風的資料(包括臺風的危害、我國臺風活動的時間、臺風在我國的影響范圍、有什么防災減災措施)。
《天氣變化》教學設計 5
一、課程標準:
運用簡易天氣圖,簡要分析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課程標準分析:
(1)學生能閱讀和簡單分析天氣圖,并解釋天氣變化現象。這是本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也是課標規定的教學任務。
(2)本節課有很強的實踐性,要對影響我國的天氣系統予以重視,能運用天氣圖分析天氣狀況,主要從:氣溫、氣壓、濕度(包括降水)、風等方面分析天氣系統的特點,綜合出各天氣系統控制下的天氣狀況,進一步明確天氣系統移動前后的天氣變化。
二、教材與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本章內容是緊扣住大氣與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關系來講的,各節內容聯系緊密,環環相扣。前面已近介紹了大氣的組成、分布、熱力狀況以及大氣的運動等方面的知識,為本節課打下了很好的理論基礎。本課在前面的基礎上,密切聯系實際,來講述影響我國天氣變化的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從而使學生學會識讀簡易天氣圖,聽懂廣播、電視等的天氣預? 本課涉及到一些具體的天氣實例也為后面學習氣象翟海的學習做了鋪墊。
學情分析:(略)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氣團、鋒面、鋒線、鋒、冷、暖鋒、準靜止鋒、高、低氣壓、氣旋、反氣旋的概念。
2、學生能夠舉例分析出某個天氣系統的形成原因及其氣流特點,總結出各天氣系統控制下的天氣狀況。
3、通過實際的案例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天氣變化與不同天氣系統之間的關系和天氣變化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在閱讀等值線圖和簡易天氣圖的基礎上能夠識別出鋒、低壓、高壓、氣旋、反氣旋等常見天氣系統并繪制冷暖峰示意圖。
2、運用列表比較法使學生歸納出各天氣系統的形成原因、特點以及影響的異同。
3、會運用簡易天氣形勢圖分析各地天氣系統及天氣變化趨勢。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通過對常見天氣系統的學習和對各種天氣系統形成、變化規律的認識,逐步樹立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辯證唯物主義觀念。
2、學生通過對臺風、寒潮等災害性天氣的學習,了解這一類災害性天氣系統對我國的危害,增強憂患意識,樹立愛國主義情感。
(注意由于三維目標是針對本節課的內容(即常見天氣系統)所制定的,本節課內容打算用三個課時來完成以上目標,所以每個課時可能只會達到三維目標中的某一目標,所以請老師別誤會)
四、教學課時與方法: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教師講授氣團冷暖鋒的概念)、歸納演繹法(教師用歸納演繹法講解冷鋒過境對天氣的影響)、對比分析法(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冷暖鋒的對比以及冷暖峰過境對天氣的影響的對比)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鋒面系統分類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氣旋、反氣旋的形成及其影響下的天氣及其形成過程教學難點:理解冷鋒、暖峰與天氣的關系
低壓系統、高壓系統與天氣的關系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導入: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經歷不同的天氣變化,那么你們知道這些變化著的天氣是如何形成的嗎?它們又是如何發展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下這些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段視頻。
播放一段近期北方冷空氣南下的天氣預報視頻:(一分鐘以內)
提醒學生關注天氣預報中的的一些關鍵詞,如“冷空氣,降溫,大風,雨雪,等等。”
(設計意圖:多媒體創設情景,自然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
學生的求知欲望)
教學過程:
(板書)一、氣團
提問:(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44面,閱讀書本第二段,回答問題)氣團是什么?按其物理性質如何劃分?
【教師講解】在綜合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講解氣團的概念。
【教師說明】日常生活中降水一般發生在冷暖氣團交匯處。
降水為何發生在冷暖氣團的交匯處,而不單純發生在冷氣團和暖氣團控制的一側?
【學情預設】學生對“鋒面兩側空氣的溫度、濕度、氣壓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鋒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風、降水等天氣。”的理解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此講解時,應聯系相關的知識點——降水的形成條件、風力大小與氣壓差的關系。
【知識鏈接】降水的形成條件:a.有一定的水汽含量b.要有凝結條件(降溫和凝結核心);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強。
【教師講解】在知識鏈接的基礎上,講解降水為何發生在冷暖氣團交匯處。
【設計意圖】對氣團進行概略介紹,使學生理解氣團交界面產生降水的原因
【教師承轉】同學們,我們剛才學習了冷暖氣團的概念和性質,知道了在一定天氣狀況下會形成相應的氣團,但是,冷暖氣團在空間上并
不是靜止不動的,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當冷暖氣團相遇時,會發生什么情況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下有關鋒的知識。
(板書)二、鋒與鋒面系統
讀圖(2.18)并閱讀課本44頁第二段,思考:
什么是鋒面,鋒線的定義是什么,鋒由哪些部分組成?
【教師講解】在綜合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講解鋒面的定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形成鋒在系統的立體空間感覺
鋒面自地面向高空向哪個方向傾斜,為什么?
【教師講解】在綜合學生回
答的基礎上講解鋒面自地面向高空向冷氣團一側傾斜。
【設計意圖】為后面區分冷鋒和暖鋒鋒面坡度的差別奠定基礎。教師講述:生活中鋒面形成后,因兩側的冷暖氣團勢力不同和變化,就會發生移動。
(板書)(一)冷鋒
播放冷鋒形成的動畫①,觀察動畫,閱讀教材44頁第五段內容以及示意圖(2.19),討論回答問題:
什么是冷鋒?它是如何形成的?嘗試繪制冷鋒符號。
《天氣變化》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天氣的含義,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個術語。
2、學會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初步了解天氣預報的相關知識。
3、了解空氣質量對人類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借助多媒體設備,從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認識天氣的特點,學會描述天氣;通過組織游戲,讓學生了解天氣預報,熟悉常用天氣符號,認識衛星云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對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以致用;通過對天氣預報制作過程的了解,感受科學精神的教育。
教學重點:
①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②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教學難點:
①分析天氣的特征;
②學會看天氣預報。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猜謎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師:同學們,老師請你們猜個謎語好嗎?生齊聲答:好。
師:大哥天上叫;二哥把燈照;三哥來噴水;四哥把扇搖。
教師總結:打雷、閃電、下雨、刮風
出示反映這幾種天氣現象的圖片。本節課,我們將一起談談與天氣有關的話題。
板書: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講授新課:
一、天氣及其影響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的你是怎么談論天氣的呢?什么是天氣?
教師很多同學通過預習已經對天氣有一定的了解,天氣反應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人們經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來描述天氣。此外還有雪、冰雹、霧、沙塵暴等天氣狀況。它是短時間內的,可以時刻變化的。
教師什么是氣候?
人們通常用某個地區一年或一段時期的天氣平均狀況來描述氣候,氣候是長時間的大氣平均狀況。一個地區的氣候具有一定特征,一般變化不大。
做一做:找出下列描述屬于天氣的?
昆明四季如春(氣候)
明天大風降溫(天氣)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天氣)
極地地區全年嚴寒(氣候)
教師歸納:天氣的變化不僅影響到了我們的衣食住行,還影響到了農業、交通、軍事等。由此可見,天氣的變化能引起人們生產生活的變化,所以,我們才很關心天氣情況。如果能夠預知近期的天氣,就可以及早作好各種準備,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氣,避免和預防不利的天氣的危害。
二、明天的天氣怎么樣?
過渡:在眾多的途徑中,使用和收聽收看天氣預報是最常見的,我們如何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呢?在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常常可以看到衛星云圖,(投影“衛星云圖”)
1、衛星云圖(板書)
提問:“衛星云圖中不同顏色分別表示什么含義?”
總結: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云雨區。
提問: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呢?回答:晴陰、風力的大小等
2、風力大小
講述:風:是指風的來向,有“東西南北”四個基本方向。風向為北,說明風來自北方。風力是風的強弱,共分為13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分別指出風標、風尾和風向,變換不同的方向,來演示風向和風力不同,強調風力級別大小不同,風尾不同。同時要進行練習:準備幾種不同的風向、風力符號,學生來判斷。風力由弱至強分為0~12級(共13級)。
風向風力符號解釋:電視天氣預報圖中一般用帶尾羽的箭矢來表示風向風力,箭矢所指方向為風的去向;尾羽的數目和形狀表示風力,如3根尾羽表示6級風,4根尾羽表示7級風,尾羽呈三角旗狀,則表示風力為8級或8級以上。
3、常用的天氣符號
沙塵暴符號:是一個大寫S,表示沙子的意思(英語:sand)。中間有個箭頭表示沙塵暴的去向。
沙塵暴:大寫S,中間有個箭頭表示沙塵暴的去向。
晴:大太陽,射出八條光柱。
多云:兩個云彩疊加,前面淺灰,后面深灰。
陰:兩個云彩疊加,后面淺灰,前面深灰。
中雨:在陰的基礎上,下面畫兩條雨點,每排兩個。大雨:在陰的基礎上,下面畫三條雨點,每排兩個。雷震雨:在陰的基礎上,下面畫一個雷電符號。
雨夾雪:在陰的基礎上,在下面畫兩個雨點在左和一個雪花在右。
大雪:在陰的基礎上,在下面畫三個雪花。
冰雹:一個實心等邊三角形。
霜凍:一個實心凹字。
霧:三條等長的線互相平行。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希望同學們今后養成經常收聽和收看天氣預報的好習慣,從而更進一步關注生活中的地理和對我們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使我們更好的適應環境、更好生存發展。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一、天氣及其影響
1、天氣與氣候
(1)定義:
(2)特點:
(3)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和聯系
2、天氣與人類息息相關
二、明天的天氣怎么樣?——天氣預報
1、衛星云圖
2、風力大小
3、常見的天氣符號
教學反思
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提前安排學生收聽、收看天氣預報,作好記錄,多渠道搜集與本課有關的材料、趣聞、諺語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師生的活動和交流中,升化對天氣及其影響的學習和理解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采用形象記憶法、聯系比較法、動手繪圖等方法記憶常用的天氣符號,借助多媒體讀懂衛星云圖,學會分析簡單的天氣預報圖,從而指導自己的日常活動,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真正體現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用的地理。
在師生的共同交流、學習中,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基本完成,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不足之處:
教學環節設計得不夠緊湊,有些知識點上處理過于倉促,沒有及時給學生指導,部分學生在判斷上不夠靈活和準確。
授課中我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但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還不夠,沒有調動全體學生回答問題、分析問題的積極性,這方面還需我今后不斷加強自身的業務素質,有足夠的能力靈活地駕馭課堂。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我想在今后的地理教學中,我應善于抓住活動的本質,在活動之余盡可能地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消化和反思的空間,從而充分發揮每一次活動的作用,有利地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和思維水平的提高,使我的地理教學得到提高。
【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圖畫》教案優秀】相關文章:
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圖畫》教案03-20
二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圖畫》教學設計04-02
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01-02
二年級語文《秋天的圖畫》教案08-27
《秋天的圖畫》二年級語文教案09-13
小學二年級語文《秋天的圖畫》教案02-07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04-23
小學語文《秋天的圖畫》優秀教學設計通用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