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能認讀本課8個生字
★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五個漢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感受海邊拾貝殼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積累文中描寫貝殼的有關語句,并選擇課文第4、5節中一節背誦
教學難點
★在朗讀中感受海邊拾貝殼的樂趣
教學準備
★各種貝殼、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體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多媒體課件(海灘的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學生談感受,引入課題,并齊讀課題。
3、你在哪里見過貝殼?(實物出示形狀各異的貝殼。)
學生介紹貝殼,師適時補充,并出示用貝殼做成的工藝品。
說明:低年級孩子的注意力易為直觀的實物所吸引,用多媒體畫面,各種貝殼及其工藝品來激發孩子們讀課文的興趣。
二、學生展示預習情況,師作點撥(學習生字)
三、合作探究
1、與同桌合作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根據標點,正確停頓。
2、你覺得這些孩子心情怎樣?從哪兒感受到的?
3、我們高興地看到了什么?把自己喜歡的小節多讀幾遍。學生自由朗讀。
4、你們喜歡這些貝殼嗎?
四、展示交流
1、指名讀,自由讀、挑選自己喜歡的小節讀一讀。
2、孩子們的快樂心情很快樂,從1、2節一連串的動作:“喊著、笑著、跑著、跳著” 及表情中體會到的。訓練朗讀。(自由讀、指名挑戰讀、師生引讀。)
3、我們看到了很多美麗的貝殼: “海灘上,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貝殼,擠在在一起曬太陽,有的說……,有的說……,還有的說……!狈e累詞語“銀光閃閃、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貝殼!(學習生字“擠”)
4、看到這么多美麗的貝殼,我們……,口袋……,手帕……,還是……。我回到家,把……,大家摸著……,聽我講……。(師生共同讀第六、七節。)學習“揀”字。
(1)通過查字典,做動作理解“揀”在句中的意思是挑選。(2)提醒”的筆順,在田字格中書寫。
5、朗讀比賽并引導背誦。
說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說一說,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再根據學生的回答來組織課堂教學。由于這幾節語言生動形象,富有兒童化,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設計了形式各異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學習課文。通過句式訓練積累詞語;通過朗讀比賽,激發興趣,感受拾貝殼的樂趣等在多種形式的讀的過程中慢慢地把生字記住,把課文的語言積累在心。
五、拓展想象,模仿說話
1、出示多媒體課件(精美的貝殼圖案),拿出實物貝殼,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并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在小組內說一說。
出示提示:一個( )的殼,好像( ),說不定是( )。
2、配上音樂《小螺號》,學生在音樂聲中交流。
3、師總結。
說明:在課堂中要積極創設語言實踐活動的機會,促使學生練習運用,利用形象可感的實物貝殼讓學生模仿著說一說,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還須貴在堅持。 五、達標檢測。
(一)、摘抄
1)學習了課文,我喜歡這幾個詞語: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讀了課文,我覺得這句句子很生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組詞
拾( ) 摸( ) 彎( ) 菜( )
給( ) 模( ) 變( ) 彩( )
(三)、填空
課文第四節中,作者把( )比作( ),這是因為扇子和扇貝的( )很像。
六、盤點收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優點是什么?不足之處是什么?
專家點評:
這節課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的語文課,體現了353課堂改革的精髓:放手學生,解放老師,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就是要在放手學生中,把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把學生的創造力激發起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把學生發展潛力挖掘出來。課一開始,就出示有聲音,有圖象 文字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很喜歡,貫徹了興趣為源的原則。在此基礎上,適時點出其中的疑難點,引導學生去討論去探究,體現了以能力為本的原則。同時在開放為基的原則上讓整堂課都動起來。所以本節課的亮點之一就是課堂很有靈動性。
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整堂課,老師講得少,學生講得多,把課堂真正的還給了學生。雖然只是二年級的學生,但是不能小看了他們,他們的表現常常會出乎老師們的意料。就應該這樣上課,大膽放手。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主動參與學習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只有主動參與,才能充分發揮主體的能動作用。本節課的亮點之二就是老師創造了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做學習的主人。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梢哉f一個人的想象力決定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這堂課老師就做到了重視發現和發掘學生自由想象的潛能,培養學生積極動腦,異想天開的想像力。這樣的教學長此以往,學生將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創新精神的熏陶,會受益匪淺,會越來越聰明,更富有創造力。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識字部分講得太簡單了些,低段年級教學重點之一就是識字寫字,希望以后能注意。
課后反思:
《拾貝殼》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大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在海邊拾貝殼的情景。內容生動,語句優美。如果按照以前的教法,我就是一味的講啊講,而不顧及學生的情緒。而現在,我嘗試著在吃透教材、吃透教學目標的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找準切入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按照353高效課堂模式去上課。本教學案例主要是老師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在學生展示預習情況方面,由于是二年級的學生,預習的能力還不是很強,表達能力也不是很好,所以在展示的時候也許會比較難吧。但我可以用更的時間與精力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以及養成習慣。天長日久相信學生會有進步的!
課例導語:隨著教育不斷的改革,高效課堂的口號已經唱響,并付之行動之中。這給多數的老師帶來了很多困惑。什么是高效課堂?怎樣才能達到高效?我談談看法。
改變觀念,F在老師的任務不只是教書,還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才能。老師不能再靠時間去磨學生的成績,要讓課堂高效,優化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效益,優化教學時間。
改變教師。以前很多老師課不是很認真的備課,想到哪兒就講到哪兒,結果一節課下來,很亂,有些重點有講到,難點也沒有突破。要把課堂變為高效的,老師課前就要做要充分的準備,充分備教材,備學生。
改變課堂內容。教學過程不能只是老師講學生聽,要創設積極、學生感興趣的課堂環境,啟迪心靈的窗戶,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參與學習。
改變學生。學生的智慧是培養出來的,要讓他們從繁瑣的作業堆中解放出來,讀書、寫字、鍛煉身體、探究科學等等,逐步擴大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培養他們的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多想辦法,多下功夫,不斷實踐,相信我們的努力會換來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