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相關班會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拉貝、魏特琳、威爾遜等人道主義者在南京進行人道救援、揭露日軍暴行等事例。
2.了解包括東京審判、南京審判等內容。
3.體會南京大屠殺下的人性光輝,體會歷史的公正性、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教學重難點:
體會外國友人所做做出的貢獻,并通過東京審判、南京審判對歷史形成正確的認識。
教學準備:
搜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東京審判、南京審判有關資料、圖片,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上節課認清了日寇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了解了先烈們在南京保衛戰中的英勇事跡,今天我們來了解一群被南京人民稱為“活菩薩”、“守護神”的人道主義者。
二、救援與揭露(課件出示1-3)
1、小知識:第72軍軍長孫元良被魏特琳隱藏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女難民中;教導總隊參謀長邱清泉被貝德士密藏在金陵大學管理大樓
頂層密室;教導總隊第二旅參謀主任廖耀湘被卡爾·京特與辛德貝格藏在江南水泥廠難民營。
2、拉貝、魏特琳、威爾遜、斯提爾、德丁、費奇、福斯特、貝德士、史邁斯、馬吉等20多位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竭盡全力保護處于日軍暴行恐怖下的南京難民的典型事例,以及用各種方式記錄和傳播暴行真相。
3、南京安全區
南京安全區又稱南京難民區,是1937年12月日本軍隊即將攻占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時,南京城內的歐美僑民出于人道主義,為保護平民免遭戰火而成立的難民區。安全區由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進行管理,共設25個難民收容所。國際委員會與同樣由西方僑民發起成立的世界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在日軍南京大屠殺慘案期間,庇護了難民區內約25萬中國難民。1938年2月18日,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在日本占領軍的逼迫下改為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成為一個純粹的救濟機構,安全區隨之解散,但區內的難民收容所直到6月才全部關閉。國際委員會及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的成員,冒著生命危險,在日軍對南京城長達數月的屠殺中保護了數十萬中國難民的生命。
4、閱讀課本。
三、歷史的審判(課件出示)
1、東京審判
從1946年5月開庭到1948年11月宣判終結,共歷時近兩年零七個月。其間共開庭818
次,法庭紀錄4.8萬余頁,出庭作證的證人達419人,出示文件證據4000多件,判決書長達1213頁,規模超過了紐倫堡審判,堪稱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審判,也是二次大戰結束后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之一。日本法西斯的種種罪行在審判中一步步被揭露。讓日本人知道了中國人不是軟弱可欺的,我們已經讓世界都知道中國人的正義,不懈,堅強不屈。我想,這就是他們懷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態度,保持著對祖國的一片熱誠,以史為鑒,提醒自己要時刻記住自己對祖國的責任!
2、梅汝璈,1946年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5、閱讀課本。
四、活動建議
1、課外閱讀《拉貝日記》。
2、觀看歷史紀錄片《東京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