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學習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把事情辦好的道理,逐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4、讀課文,講講《三個和尚》的故事。
教學重點
積累詞語,朗讀課文,初步懂得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把事情辦好的道理,
教學難點
在學習、生活中逐步養成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準備
1、本課的生字、詞語卡片
2、flash歌曲《三個和尚》
3、柳枝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上節課我們讀了課文《三個和尚》,認識了許多漢字娃娃。現在我們來點點它們的名字吧。(齊讀生字)
2、讀詞語(開小火車讀)
二、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三個和尚》是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它已經流傳了很久。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三個和尚》的歌曲。(播放歌曲《三個和尚》)會唱的小朋友可以跟著唱。
聽了這首歌,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
2、那課文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
3、(剛才讀得好,老師還想聽第一自然段,請一個孩子來讀)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邊聽邊想:課文中說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和尚?
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請小朋友在這個詞語的下面打上橫線)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點撥。
(1)生答到活潑伶俐。伶俐是聰明的意思,那“活潑伶俐”就是說小和尚(引讀……怎么樣?)(貼出,并請學生三遍)
(2)生答到勤快。(讀這一句話)你是從哪兒知道小和尚勤快的?(貼出,并請孩子讀三遍)
(3)正是因為他的勤快,所以柳枝生意盎然(出示生意盎然,讀三遍)
生意盎然的柳枝是怎么樣的呢?(出示圖片)師小結:柳枝“生意盎然”就是說柳枝長得綠油油的,綠得發亮。(指黑板結實)
(4)正是因為小和尚勤快,不僅他自己有水喝,連凈瓶里的柳枝也長得生意盎然。大家一起來讀讀第一自然段,夸夸這位活潑伶俐勤快的小和尚。
(5)剛才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一個和尚——挑水喝。(板書)
4、不久,來了一位瘦和尚。這兩個和尚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請女同學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說發生了什么事?=》爭執(能不能換一個詞)爭吵
(2)想象兩個和尚是怎么爭吵的呢?說些什么呢?(請孩子上臺)請一個小朋友來當小和尚,再請一個小朋友來當瘦和尚上臺來表演表演。老師點撥:他們為喝水和挑水的問題爭個不停,誰也不肯讓。這就叫“爭執”
于是兩個和尚就商量……(引讀:一起抬水喝)
(3)于是,兩個人商量一起——抬水喝。(板書:兩個抬水喝)
5、后來,又來了一位胖和尚。那3個和尚還有水喝嗎?請男同學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讀后回答。有水喝嗎?
(2)那凈瓶里的柳枝怎么樣了?“沒過兩天,缸里沒水了,凈瓶里的柳枝也因為沒有水而開始……”(出示圖片),看圖理解枯萎。(讀詞語)
枯萎的柳枝是怎么樣的?觀察圖
(3)正因為3個和尚都不愿意挑水,結果……(結果怎么?3個和尚有水喝嗎?)
這個段說了三個和尚——沒水喝。(板書)
6、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直到有一天夜里,寺廟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1)火是怎么燒起來的?自讀第四自然段。
(2)小黑板出示句子:一天夜里,……寺廟起火了。
寺廟起火了,情況怎么樣?(非常危急。)你覺得該怎樣讀才能把當時危急的情況表現出來?指導:讀時加快語速。(先說,再自由練習,指名讀
(3)危急之中,三個和尚是怎么做的?
(4)創設情景,理解“爭先恐后”:(出示,讀)現在我們想象講臺就是寺廟。寺廟起火了,大火熊熊燃燒著,大家趕快來救火吧!(學生表演)剛才小朋友都爭著跑在前面來救火,生怕自己落在后邊,這就是課文里說的“爭先恐后”
7、大火很快就撲滅了。大火過后,三個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些什么。
(1)三個和尚就近明白了什么?請同桌的同學討論討論。
(2)從此他們怎么做呢?孩子們看書上的圖。
(3)師敘述“從此(老師引渡讀),水缸里的……又亭亭玉立了。”出示圖片,看圖理解“亭亭玉立”。教師點撥:這就是亭亭玉立的柳枝
(4)故事學到這兒,孩子們你懂得了什么?
(5)教師總結:是呀,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把事情辦好。(板書:齊心協力)
(6)這個故事有趣嗎?再來讀這個有趣的故事。
三、積累詞語
讀黑板上面的詞語。這節課我們積累了很多詞語……
四、書寫
凈、爭(擴詞)
剛剛爭先恐后讀得真好聽,這個就是爭先恐后的“爭”(出示)
本課還有一個字跟他很像=》凈
五、總結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從故事中懂得了道理。以后你們要多讀書,多看報,這樣你們將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板書設計 生意盎然
一個 挑水喝 活潑伶俐 枯萎
3 三個和尚 二個 抬水喝 齊心協力 勤快 亭亭玉立
三個 沒水喝
爭執
爭先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