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認讀10個生字,積累7個詞語;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描摹和臨寫“私”等5個生字。
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學習邊讀邊思考:想想為什么孫中山明知會挨打,還要向老師提問題。
3.知道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識記生字,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認讀。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懂得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學習一、二小節
1.你知道,過去的孩子在哪里讀書嗎?
私塾:理解
它和我們的學校有哪些區別?
2.自由讀一、二節
咿:你還知道哪些象聲詞
3.孫中山小時侯就在私塾里讀書。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孫中山在私塾里讀書時發生的一件事。
4.出示課題:《不懂就問》
指名讀 齊讀
二、學習3-10節
1.指名讀3-10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交流
2.學習生字:
1)段:組詞
2)霎:字型
3)漏:好辦法
4)詳:換部首(樣、洋、楊)
讀詞語:
私塾 背誦 糊里糊涂 搖頭晃腦 鴉雀無聲 一字不漏 詳細
3.小組讀課文
想一想:孫中山為什么要向先生提問?
這一問為什么把正在念書的同學嚇呆了?
比較讀句子:孫中山說著,就把那段課文背了出來。
孫中山說著,就把那段課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一字不漏”說明什么?)
學生交流
4.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生的良好習慣。
三、課外拓展
說一說:
知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小時侯是怎樣讀書的嗎?了解一下,再說給伙伴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