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紙進行研究
2、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符號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果,并進行交流。
3、知道紙的一半特性和常見用途,并能把紙的性質和用途聯系起來。
4、了解紙的生產過程,意識到要節約用紙。
教學重點與難點:
難點:了解紙的一些性質和特點。
難點:用形象化的方法交流研究紙的結果。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宣紙、毛邊紙、報紙、臘光紙,放大鏡,水杯,滴管。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要用到紙,你們能舉些例子嗎?
2、分小組先討論,比一比哪一組說的多。
3、為什么用不同的紙來做這些物品呢?(可舉例說)
4、學生交流,師相機板書:軟硬度、韌性、結實度 、透明度 、吸水性……
二、 比較紙的不同性質
1、是嗎?紙真的像你們說的有這些不同的特點嗎?我們不妨自己來研究一下。
2、瞧,老師今天帶來了我們常用的紙:餐巾紙、報紙、普通白紙,請你們比較這三種紙的結實度、透明度、吸水性。小組先討論一下,你準備怎么研究,需要哪些工具?
3、匯報初步研究方案,領取需要的工具。(如:水、小刀等)
4、小組研究,并填寫表格,師巡視
(填寫的結果用:“強、中、弱”來表達)
餐巾紙 | 報紙 | 普通白紙 | |
透明度 | |||
抗拉性 | |||
吸水性 |
5、交流結果,并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
三、 選擇一種性質進行研究
1、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現了紙的透明度有透明有不透明,吸水性有的強有得弱……,那么紙的這種特性跟什么有關呢?
2、學生猜測。
3、選擇一種性質進行研究,看跟你的猜測是不是相同。
我的猜測 | 紙的 性可能跟 有關。 |
實驗設計 | |
我的發現 |
4、匯報交流。
(如:紙的吸水性跟紙的緊密度有關,撕開紙用放大鏡看紙的纖維疏密程度……)
四、 歸納紙的性質
紙有很多有趣的性質,不同的紙的結實程度不同,透明度也不同,吸水性也有強弱,同一張紙的縱向和橫向的抗拉性能也有不同……
五、 課后延伸
課后請你查一下資料,紙還有哪些性質?
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
每組一套紙的標本,學生搜集的文字資料,教師準備的視頻資料。
一、復習導入
1、上堂的研究發現紙有哪些性質?
2、通過課后調查,還知道關于紙的哪些知識?
二、 看紙標本,討論不同用途
1、小組成員觀察紙標本(20種),并說說各種紙的特點。
2、哪些紙平常見過,實際生活中用在什么地方。哪些紙沒見過,不知道的可請教老師。
三、 了解紙與生態環境的密切關系
1、自從人類發明了紙,它的用途就越來越廣泛,可是紙張發明之前人們是用什么來書寫的呢?(看圖以故事的形式介紹書寫材料的發展歷史與變革。)
2、自從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后人根據不同的需求又創造了不同的紙,隨著用紙量的增加,會發生什么問題?(觀看錄像造紙過程)
3、學生交流想法。(一是樹木被大量砍伐后影響環境質量,而是造紙廠的污水污染了河流)
4、思考:我們該怎么辦?
5、學生討論交流
6、暢想一下未來的紙是什么樣的?會是用什么原料做的?
四、 制定調查表格,課后研究
課后調查:我們每學期要消耗多少紙?從自己開始進行一項簡單的調查,根據自己使用紙張的情況,統計全班同學紙張的使用情況。
種類 | 自己 | 全班同學 |
課本 | ||
練習本 | ||
卷紙 | ||
課外書 | ||
…… | ||
一學期總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