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第三冊《戈壁灘上的古長城》教案

發(fā)布時間:2017-11-11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一、學習目標

  1、會認十二個生字,寫好十個生字。

  2、了解“戈壁灘、嘶鳴、弓箭、樂滋滋”等詞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了解戈壁灘上的古長城,感受到這里今非昔比的巨大變化,熱愛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二、教材賞析

  兩千多年來,長城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足跡出現(xiàn)、存在,并形成了長城文化。它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見證,每一個華夏子孫都應該了解長城,知道它的過去與現(xiàn)在。

  課文《戈壁灘上古長城》一方面再現(xiàn)了兩千多年前長城上充滿刀光血影的戰(zhàn)爭場面,一方面描述了現(xiàn)在人們和平、幸福的生活景象。兩相對照,體現(xiàn)了古今巨大變化,使人既了解到長城當年“是打仗的戰(zhàn)場”,又感受到今天美好的生活。

  課文共三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兩句話,內容精練,結構緊湊,語言簡潔、生動,易于誦讀。

  第一自然段僅用一句話勾勒出古長城今天的狀貌:“矮矮的土墻墩,斷斷續(xù)續(xù),排成一長串”。這樣的長城與大多數(shù)學生心目中高大雄偉、綿延不絕的長城形象形成反差,體現(xiàn)出年代久遠,突出了“古”。

  第二自然段中“又高又長”點出這是長城原來的面目。“人喊叫,馬嘶鳴,刀槍丁丁當當”,只用十多個字,以聲造勢,體現(xiàn)出戰(zhàn)斗的激烈,使人心驚膽寒。

  第三自然段轉而用輕松、愉快的筆調描述長城現(xiàn)在的景象。“長城變矮了”,把上千年的時代變遷濃縮在五個字中,化無形為有形,化凝重為活潑,學生讀來親切,容易激發(fā)想象。“藍天、白云、綠草”,景色清新、優(yōu)美;“清脆的笛聲飄得很遠很遠”,既表達出牧羊大哥哥愉快的心情,又襯托出原野的寧靜。

  后兩個自然段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而且對比鮮明。長城樣子的對比、聲音的對比、人的對比,前者令人覺得很緊張,后者令人覺得輕松。要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驗兩種不同的情感。

  三、教學建議

  (一)學前準備

  課前師生共同收集有關長城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教師要側重收集戈壁灘上古長城的資料。

  (二)讀題質疑

  教師可先板書“長城”(“城”是生字,應注音),指名認讀。再簡單交流對長城的了解與認識。然后把課題補充完整。由于課題較長,生字較多,要引領學生讀準、讀好。接下來,啟發(fā)學生由課題質疑,如:什么是“戈壁灘”?什么是“古長城”?戈壁灘上古長城是什么樣子?等等。對于前兩個問題要隨機解決,而后面的問題要為自主讀書蓄勢,不必解答。

  課題中的“戈”與“城”是要求識記的生字,可以隨機學習。

  “戈”是獨體字,筆順是橫、斜鉤、撇、點,可以聯(lián)系“我”字進行識記,如:左看不是我,右看半個我。“城”字可以運用分解識字或擴詞識記的方法。

  (三)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由于課文篇幅不長,句式多為短句,可以通過多讀使在語言環(huán)境中不斷復現(xiàn),給學生留下較深刻的印象。之后,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檢查、鞏固識字效果。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可以由學生提出各種檢查辦法,自查自評。

  1、字音上要注意以下兩個字:嘶(si)、滋(zi)

  2、識記字形時仍要注意突出趣味,一方面讓學生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多種識字方法,可以熟練運用,另一方面教師還要依據(jù)學生特點不斷滲透新方法,使學生對學漢字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如:

  根據(jù)常用的部件組合的辦法識記:壁、排、仗、箭、滋。

  用編順口溜的方法識字:容(這個寶蓋真是大,谷米再多放得下。)

  做動作記憶:挎

  用畫圖的方法識記:串,會意字。一根繩子穿過兩個框形之物。弓,象形字。古文字是拉開弓架的象形,無弦(弦線細小,遠處見不到)。

  字畫同源,表形性是漢字的主要特點之一,不少漢字的形都是摹仿具體物象而構造的,往往“一觀即感”“一感即覺”“一覺即了”。

  3、指導書寫:

  (1)寫好獨體字:寫“戈”的難點在于第二筆傾斜角度的掌握,太直了、太斜了都不美觀。教師除了讓學生自我揣摩外,還可以在黑板上出現(xiàn)幾個不同傾斜角度的字,讓學生在對比鑒賞中掌握方法。寫“弓”字可以聯(lián)系前面寫過的“彎”字來練習。

  (2)寫好上下結構的字:“箭、笛、容、藍”都要寫得上小下大,其中“容”字的“口”要寫得稍扁些;“藍”字的“皿”底也要扁一些;“兵”字要寫得上大下小,但要注意下半部分的角度。

  (3)自主寫好左右結構的字:城、現(xiàn)

  (四)激發(fā)想象,加深感悟,引導誦讀。

  1、把整體感知落到實處,為想象、背誦奠定基礎。

  首先通過讀書,使學生初步了解到課文描寫了古今兩種不同的景象。并在書上勾劃出關鍵詞語“兩千多年前”“現(xiàn)在”,然后通過分段讀、按要求選讀(教師提出要求:向大家介紹長城過去的情景或現(xiàn)在的情景,學生選相應內容)、同桌對讀(一人讀描寫過去的內容,一人讀描寫今天的內容)等方式進一步感悟課文的主要內容及對比描寫這一表達方式,為想象畫面、理解內容、背誦課文打下基礎。

  2、采用多種方法激發(fā)想象。

  (1)邊讀邊想象。

  朗讀或背誦時要注意,這篇課文整體上語調平和,敘述沉穩(wěn)。學習第二自然段要通過朗讀想象戰(zhàn)爭場面的宏大,及高度戒備狀態(tài)下的緊張;學習第三自然段要通過朗讀想象藍天、白云、碧草構成的美景,抓住“樂滋滋”“悠悠”“清脆的笛聲”等詞語想象人們心情的愉快,而無論是景、人、羊兒、笛聲給人的都是一種微風徐拂一般的安寧、祥和的感受,不是喧鬧,不是浮躁。

  所以如果想象到了畫面,體會到了這一點,讀的時候語調是較平穩(wěn)的,語速是較舒緩的。

  (2)表演法。可以通過表演第二段中“挎著弓箭的士兵在上面走來走去,臉上一點兒笑容都沒有”樣子,體會當時氣氛的肅穆、緊張。

  (3)局部擴展法。教師可以補充一些古詩,使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古代戰(zhàn)爭的嚴酷。如王昌齡的《從軍行》:

  其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配樂法。依據(jù)課文描述的古今不同的景象,配上合適的音樂(以蒼涼、悲壯的音樂表現(xiàn)古長城的景象;以輕松、悠揚、舒緩的音樂表現(xiàn)今天長城內外人民安寧、幸福的生活。),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入情入境地朗讀,體會不同歷史時期人民不同的情感。

  (5)多媒體演示法。

  (五)積累運用。

  自主分類積累詞語:

  斷斷續(xù)續(x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樂滋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參考資料

  戈壁灘是一種由粗沙、礫石覆蓋的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戈壁主要分布在大陸內部和低緯地區(qū)大陸西岸。我國甘肅、寧夏、內蒙古等省區(qū)的北部有大面積的沙漠戈壁分布。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 亚洲最大AV免费专区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亚洲欧美在线看h片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