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有觀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在讀中感悟課文的韻律美,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
2、識字寫字。
信息資料
1、 教師準備有關網站、演示課件或相關的掛圖,生字卡片。
2、 學生了解有關“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的知識。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施教時間
課時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寫文中生字。
2、利用網絡、課件或掛圖,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了解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3、掌握多音字“得”的不同讀音。
切入舉偶
1、談話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種子成熟的季節,種子寶寶要告別媽媽開始自己的生活,你們想知道植物媽媽是用什么好辦法來送別自己的孩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板書課題。
(本課內容充滿童趣,談話直奔課文主旨,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2、課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蒼耳等植物傳播種子的動畫,引導學生觀察。今天《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要告訴我們植物傳播種子的巧妙辦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板書課題。
對話平臺
感知
1、 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 小組內互相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 交流。小組選出代表,匯報小組讀書的收獲。(這只是初讀,學生能說出自己的讀書所得就要加以表揚,不能要求過高。)
識字
1、 自己練讀生字。引導學生可同桌之間接龍讀生字。
2、 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種方式指讀。
3、 全班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給生字找朋友,用詞語說話。
(新課標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這一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方法,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熱情,相互交流識字方法,提高自主識字的效果。)
賞讀
1、 小組合作讀課文,看誰讀得美。
2、 選讀。選自己喜歡的一節練讀,再展示。
3、 通讀全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
寫字
1、 出示要寫的字:如、已、娃、紛、好。學生認讀。
2、 學生觀察字的結構,交流書寫注意的地方。
3、 教師示范,指導重點筆畫。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寫成自己的“己”等。
4、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個人創意增減: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趣味猜猜猜:(伴著音樂出示一張張美麗的植物圖片,讓學生猜猜這些植物的名稱,不認識的可根據其顏色、形態起個有趣的名字,引發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和熱愛。)師:千姿百態的植物點綴著美麗的大自然,裝扮著我們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我們來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
二、初讀課文,鋪設感情基調。
自讀思考:這首詩一共介紹了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還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象,試著閉上眼睛想一想,聞一聞,聽一聽,試試在讀的時候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答:我讀的是“……”,我好像看到了……;聞到了……;聽到了……;摸到了……;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生動形象地把自然知識蘊含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是優秀的科普作品。課文共有五小節,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配有兩幅插圖。我在教學中抓住詩歌利于朗讀,內容充滿情趣的特點,激發學生童心,引導學生在多讀讀好上下功夫,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和其中蘊含的知識。借助電腦、音樂、板畫事物展示及教師生動有感染力的描繪性語言,為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通過摸一摸,吹一吹,聽一聽,在體悟中理解課文內容,在體驗中有感情朗讀,在感受中學會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