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借助拼音認識本課生字,能工整地書寫漢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和感受山霧頑皮、可愛、的特點,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 帶拼音的生字詞卡片,活潑歡快的配樂CD。
學生: 在生活中和自然課上了解霧的狀態。
教材簡析
《山霧》是一篇文字清新、語言優美的兒童散文。課文用擬人的手法,以充滿童趣的語言把山霧在清晨由山下漸漸升騰,并在山林中彌漫以及太陽出來后,變成露珠的整個過程生動、活潑地展現出來,讓學生了解山霧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全文共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了太陽出來之前山霧的特點。第二自然段寫了太陽出來以后山霧的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建議本課用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作者在這個自然段里把山霧比作貪玩的孩子,用“奔跑”、“鉆進”、“追逐”、“嬉鬧”、“捉迷藏”等詞語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山霧的特點,并巧妙地交代了山霧產生的時間和地點,增加了學生對自然常識的了解。教學時引導學生感受山霧的頑皮和可愛。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見過的霧像什么。用 “一會兒……一會兒……”仿說句子。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作者以擬人的手法,用“跑”、“躲”、“望”、“微笑”等形象生動的動詞貼切地描寫了太陽公公起床后,山霧娃娃頑皮、可愛的樣子,同時巧妙地融入了日出霧散,變成露珠的自然知識。教學時可首先讓學生讀一讀課文,說一說山霧在太陽公公出來后又是怎樣活動的。最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還可以配樂誦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山霧的特點,感悟語言文字的優美。
*識字教學: 提醒學生注意“累”的聲母是邊音“l”,“呢”的聲母是鼻音,是輕聲,“逐”是翹舌音,“鉆”、“叢”是平舌音,“群”、“貪”、“鉆”是前鼻韻。在字形方面,可指導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多種方法來記憶。如:用對比的方法識記生字“叢”,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霧”、“群”、“貪”、“躲”。
*第一題: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山霧的特點,另一方面聯系實際說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霧是什么樣的,以此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和表達的能力。
*第二題是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可先讓學生朗讀含有“……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子,體會用法,然后聯系生活實際,拓展運用,訓練表達。
*第三題在寫字教學時,指導學生分析難點字(如“奔”、“喜”)的結構和易錯部位之后,再進行臨摹。“奔”字大字罩住下面,大字要寫寬大些,提醒學生第7畫是撇不是豎; “喜”字各部分挨緊湊,長橫蓋住下面的“口”,上邊是“士”不是“土”;“呢”、“跑”要寫得左窄右寬。
教學思考與設計(參考)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二、自讀課文,感知大意
1. 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生字詞,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2. 檢查生字讀音。
3. 檢查讀課文的情況,可采用指名分段讀、指名評、同桌互讀互評、齊讀等形式。
4.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 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 學生自主識字,分學習小組交流。
2. 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字,討論怎樣寫好這些字。
3. 教師提醒學生應該注意寫好的筆畫并范寫難寫的字,如“奔”、“喜”。
4. 學生書寫字,教師個別指導。
四、朗讀體會,點撥解疑
1. 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山霧娃娃在太陽出來之前是怎樣活動的。
2. 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釋疑,相機體會“貪玩”、“密林”、“追逐”、“嬉鬧”的意思,指導朗讀。
3. 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山霧娃娃在太陽出來后又是怎樣活動的。找出喜歡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怎樣才能讀好句中的重點詞語,教師引導學生自評互評,并指導朗讀。
五、美讀課文,積累語言
1. 教師配樂誦讀課文,學生閉目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進一步感悟句子的意思和課文的感情。
2. 學生美美地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3. 鼓勵學生選背自己喜歡的美詞佳句。
六、拓展延伸,深化認識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分組賽讀課文。
3. 畫一幅晨霧圖,并用一兩句話介紹所畫的內容。
參考資料
★詞語解釋
貪玩: 喜歡玩耍。
密林: 形容樹木長得非常茂盛。
嬉鬧: 嬉戲、玩鬧。
追逐: 追趕。
晶瑩: 光亮而透明。
臉膛兒: 方言,指臉。
★霧: 氣溫下降時,在接近地面的空氣中,水蒸氣凝結成的懸浮的微小水滴。
★霧從何來
云和霧都是懸浮于空中的細微水滴或冰晶組成的,云為空中之霧,霧為地面之云,它們之間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區別只在于霧是空氣中水汽在地面附近就已達到過飽和狀態,從而形成肉眼能夠看得見的、但又很難看得清楚的小霧滴。日出以后不久,霧由于受到陽光的照射而開始蒸發,常常被抬升為灰色的層云,進而升入高空,變成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