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八年級語文上冊《黃生借書說》教案

時間:2021-03-22 18:33:02 八年級 我要投稿

北師大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黃生借書說》教案

  第一課時

北師大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黃生借書說》教案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內容。

  2、朗讀,散讀,理解品位文章主旨。

  難點:多音字的朗讀,難句理解。

  重點:朗讀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隨園主人,清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詩人。乾隆時考中進士,曾任江寧(今江蘇江寧)等地知縣。辭官后居住在南京小倉山,筑隨園,生活華奢。他的詩風格清新靈巧,大都描寫日常生活。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等。

  (2)作品簡介

  1.內容:這篇“說”就青年黃允修向作者借書一事發表議論,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勉勵青年人努力為自己創造學習條件,奮發向學。

  2.“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發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二、掌握字詞,借助注釋理解句意

  1.注音

  摩mó俟sì輒zhé俸fèng度膅uǐ

  2.詞句補釋

  書非借不能讀:書不是借來的就不會好好地讀。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強從別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別人借書的人。夫,音fú。強假,勉強借來。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將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膽,憂懼的樣子。摩玩,摩挲(suō)玩弄,撫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來掛在高處,收藏起來。“高”形容詞作“束”的狀語,“在高處”。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異日觀:姑且等到日后再來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異日,日后、將來。

  故有所覽輒省記:(因為迫切地要讀書,又得不到書)所以(凡是)有看過的就記在心里。有所覽,有看到的。輒,就。省記,記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書來,落落大滿:薪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屋里)到處都堆放滿了。落落,堆集的樣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祿。

  素鐔灰絲時蒙卷軸:白色的蠹魚和蟲絲常常沾滿了書卷。素鐔,指書里的蠹蟲。灰絲,指蟲絲。

  今黃生貧類予:如今黃生像我(以前)一樣貧窮。類,似,像。

  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只是我把自己的書拿出來同別人共用,這和張氏吝惜自己的書(不借給別人)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動詞,同別人共用。吝書,舍不得(把)書(借給別人)。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實在不幸而遇到張(這樣的吝嗇鬼)。然而,既然這樣,那么……。固,本來、誠然、實在。

  3.辨音

  ①假jiǎ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jià假期

  ②省xǐng故有所覽輒省記shěng節省

  ③juǎn翻卷juàn素鐔灰絲時蒙卷軸

  4.辨義

  子不聞藏書者乎你

  子孫棄者無論焉兒子、兒輩

  然天子讀者有幾然而

  非獨書為然這樣

  非獨書為然是

  若業為

  吾所有被

  為一說作、寫

  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接著,這以后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這樣說來,那么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表強調語氣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地

  子孫棄者無論焉表感嘆語氣

  必高束焉指代書,也可理解為表感嘆語氣授以書而告之曰代指黃生

  吾不得而見之矣代指書

  少時之歲月的

  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獨立性

  三.讀課文

  1.讀課文,領悟語旨。

  ①散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②抽查誦讀情況,重在指導讀出語氣。

  ③領悟文旨——論述借來的書才能認真讀的道理以勉勵黃生勤奮讀書。

  2.讀課文,體會語脈。

  ①首段開門見山,結尾簡明扼要,前呼后應,點明寫本文的緣由。

  ②中間三段論述“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結構嚴密,層次清晰。首先列舉藏有書者不讀書的例子,再以生動的筆法描繪讀自己書和讀借來的書的兩種不同心理,論述“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最后以自己親身的經歷和體會,印記“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

  四布置作業:

  將文中加點詞的練習做在練習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就課文內容質疑。體會文章中心。

  2、理解文章觀點,背誦課文,并能夠領會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一.讀課文,品味語詞。

  ①第二段中兩個反問句語氣和作用,如將它們改為陳述句,效果有何區別?

  ②“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與“天下物皆然”中的“然”詞義相同否?是否都應重讀。

  ③“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一句中去掉“惴惴焉”如何?“摩玩”一詞表達什么感情?

  ④“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句中“嘆”與“惜”的含義分別是什么?為什么而“嘆”?為什么而“惜”?這句話表達作者什么感情?

  ⑤“然則予因不幸而遇張乎,生因幸而遇予乎?”中“然則”一詞刪去有什么不好?

  ⑥為了論證中心論點,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作了對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讀課文,感受語情。

  重在體會作者運用多種句式來加強語氣,表達情感的作用以及形象化語言的感染力,與作者情感達到共鳴。

  因課時有限,背誦可放在課外。因議論文的背誦較記敘文背誦難度更大,教師應作必要的指導。可采用線索記憶法或分層消化法進行記誦。

  二、本文的結構層次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就黃生借書一事,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接著用擺事實、作類比等方法,列舉藏書不讀書的`情形進行論證。首句是統領句,指明以下的話是對黃生說的。

  第二部分(第3段)寫自己年幼時和做官以后的切身體會,再次說明“書非借不能讀”,這是用談體會的方法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

  第三部分(第4段)拿黃生與自己相對比,向黃生提出希望,勉勵黃生珍惜有利條件,勤奮讀書。

  第四部分(第5段)照應開頭“授以書而告之”,結束全文,進一步表示對黃生的期望。

  三、質疑討論。理解中心。

  1.找出課文中形象表現借書讀書專心、困難的句子,以及有書讀時懶散的情況的句子,并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A“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故有所覽輒省記”

  寫了年輕時候借書困難,用心之專。

  B“素蠅灰絲時蒙卷軸”

  與前句對比,寫出了不求進取的懶散狀態。

  2.課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書非借不能讀也”。

  3.根據中心論點,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自己不必存書,只有借書才能“讀書也必專”呢?

  作者寫作文的另一個重要意圖,在于借“書非借不讀也”的觀點予以發揮,否定那種耽于安逸、不思進取的行為,勉勵青年們正視客觀困難,創造條件,在逆境中奮發進取。

  4。“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的意義?作用?

【北師大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黃生借書說》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上冊《黃生借書說》教案09-11

九年級語文下《黃生借書說》ppt05-31

北師大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靜默草原》教案08-21

北師大版語文八年級教案09-25

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馬說》教案06-07

八年級語文上冊北師大版《黃果樹瀑布》教案09-11

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少年中國說》教案09-02

八年級上冊語文《說“屏”》教案12-23

《馬說》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5-2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天堂免费网站 | 亚洲天码中文字幕五月天 | 婷婷网亚洲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日韩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 综合久久五月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