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人的高貴在于靈魂,努力追求純正的精神追求。
2、能把握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3、通過對語句的賞析,品味議論文準確簡明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 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人的高貴在于靈魂,努力追求純正的精神追求。
2、能把握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介紹周國平導入,推薦周國平的經典散文。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他的一篇談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的議論文,看看是否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二、 整體感知
1、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它是如何提出來的?
(學生朗讀、思考、交流)
教師評點小結:文章的中心論點就是——人的高貴在于有靈魂。
文章由引述帕斯卡的名言入題,然后對帕的話進行闡釋。“可是”一轉,指出正“因為人有一顆有思想的靈魂”,所以“人依然比宇宙間任何東西高貴得多”,說明“靈魂”正是人的高貴所在。然后以退為進,“當然不能也不該否認肉身生活的必要”,以“但是”一詞,突出自己的觀點——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接著,還對自己的觀點稍作補充,說明內心世界的差異決定了人的高貴、平庸乃至卑鄙。
2、 讓我們一起讀課文第一小節,再次明確作者所要論述的觀點。
3、請同學們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和同桌一起完成以下表格。
段落 內 容
提出問題 1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7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各段落間的過渡句,體會過渡句的簡明扼要、承上啟下之特點,感受本文嚴謹的論述結構。)
教師小結:本文結構嚴謹、思路清晰。先提出論點,稍加闡釋,然后列舉三個古今賢哲典型的事例來論正觀點,緊接著又以一個少女和許多青年畫家為例,贊頌有著純正追求的青春歲月。最后得出結論,表達期望——祝愿人們保持純正的追求。
三、精讀品析
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細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師小結:本文語言準確簡明,表達概括有力,對事例的敘述既生動,又概括;對道理的分析,嚴謹周密。
四、課堂探究
1、 “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根據上下文內容揣摩“靈魂”一詞的含義。
2、 你認為人的高貴體現在哪里?人具有哪些特點才能稱得上高貴?結合你身邊的事例加以說明。
五、課后學習
請你從自己生活的記憶里,選取一件能“閃放出一種很動人的光彩”的事,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教學設計二
【教材分析】
《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是鄂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美麗的心靈”為話題,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在閱讀中拓寬視野,感受高貴,凈化靈魂,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時,也從感性到理性,從現實到想象,受到不同層面的思維訓練,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教學中應將語文知識的積累、閱讀能力的訓練與情感體驗、價值探討融為一體,引導學生與這些“美麗心靈”的對話中,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本課從“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角度看,這是一篇極有德化作用的文章,在教學中可據此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本文又是一篇議論文,作者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時,很好地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不僅選取了三個歷史名人的例子來證明論點,而且又舉了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例子,這些例子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力地證明了作者的觀點。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區分觀點與材料,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從而使學生準確理解“靈魂”的內涵。
【教學取向】
(一)教學目標及其確定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規定:7~9年級的學生,應閱讀簡單的議論文。教材編寫建議部分指出: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者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關注到:“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生存斗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下,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因而忽略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最終導致了靈魂的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因而他在進行分析論證之后提出了自己對年輕人的祝愿。本文的安排,不僅能讓學生所學議論文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還能使學生受到有益啟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者的觀點與學生的認知經驗很難處于一個可以平等交流的平臺,使得文章對學生來說,相對比較空泛,學生也許只能理解到文中所舉事例怎樣圍繞中心論點進行論證,而對于中心論點本身卻很難有透徹的理解。造成這一原因的根本在于一個關鍵的抽象性的詞語---靈魂。這既是課文觀點的焦點所在,也是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的道德修養人生情趣得到提升的關鍵所在。據此,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把握文章的中心論點,理解“靈魂”的深刻內涵。
(2)學習本文以事例論證為主的論證方法和嚴謹的論證結構。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掌握議論文學習的基本方法。
(2)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文中“靈魂”的內涵,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保持對美好理想的追求。
(二)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以事例論證為主的論證方法和嚴謹的論證結構。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
領會“靈魂”的深刻內涵。
【過程設想】
本文的觀點是“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目的是提醒人們關注自己的靈魂生活,保持自己年輕時的純正追求。由于靈魂是一個抽象概念并且內涵豐富,因此學生對于靈魂的內涵,以及什么樣的靈魂是高貴的,很難理解。因此,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始終圍繞著這個難點展開。從初步感知題目中的靈魂內涵,到分析論據-----探討名人和平凡人靈魂的高貴內涵,到歸納靈魂的意思,到最后的拓展延伸,我自始至終都緊緊圍繞它進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對文本進行解讀。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基礎上,緊扣議論文的三要素進行,特別是結合初中生寫作議論文常犯“觀點+材料=議論文”的通病,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第三自然段,讓他們明白一定要對材料進行分析或表達自己的見解,才能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并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通過引導,提高學生閱讀議論文和寫作議論文的能力。學生容易把自己排除在文章之外,為了達到讓他們在理解文中“靈魂”的內涵,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保持對美好理想的追求這一目標,我設計了由人及己,暢談體會這一環節,并用一首小詩作寄語來結束這節課。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由《海的女兒》中的小美人魚為何渴望得到人類的一個靈魂導入,這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解讀文題,提出希望。
二、初讀文章,感知文意
朗讀文章,找中心論點。
三、速度課文,學習論據
1、概括論據 為了讓學生抓住要點,言簡意賅,提示學生用“誰在什么情況下做了什么”的句式概括。
2、了解論據的選擇要求。
四、精讀課文,理解靈魂的內涵
1、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第三自然段,引導他們理解靈魂的內涵,掌握本段的論證過程,并小結“括、畫、析、讀”四步學習法。
2、運用四步學習法分組學習文中的例子。
3、運用比賽的方式,檢查學習結果。
五、小結歸納:歸納人物靈魂高貴的內涵,體會靈魂的意思,力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六、拓展延伸
1、說一說,我們身邊是否有具有這樣高貴的靈魂的人,他們的靈魂高貴在何處。
2、由人及己,暢談體會: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如何做一個具有高貴靈魂的人 ?
七、教師寄語
附:板書設計
愛思想甚于生命、權勢
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 珍惜才華甚于金錢
人的高貴在于
有純正的追求 純正的追求知識與理想
更多相關文章:
6.八年級上第三單元寫作教案——合理安排文章的結構 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