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柑者言》教案設計(教研活動)

發布時間:2017-01-25  編輯:飛藝 手機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簡介作者及文中提及的東方生。

  2.疏通課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疑難詞句,能直譯全文。

  3.掌握文中“一詞多義”和“多詞一義”以及“古今異義詞”。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含意深刻、耐人尋味的寓言式雜文。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劉基。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作者借賣柑者之言,到底要喻一個怎樣的理?

  2.簡介劉基、東方生。

  劉基,浙江青田人。元末進士,曾任縣丞等小吏,因屢受排斥、壓抑,棄職歸田,徜徉山水之間。朱元璋起兵,他被邀請出山,協助平定天下,成為明朝開國元勛之一,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

  劉基是元末明初負有盛名的詩文作家,所著《誠意伯文集》共有二十卷。他由于經歷了元、明兩代政權更迭的紛擾動亂,閱歷較廣,特別由于他對元末統治者腐朽墮落、貪婪暴虐的反動本質認識較深,憎恨甚切,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自然也就或多或少地揭示了歷史的真相。他作品中的不少篇幅就是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動本質以及他們壓榨掠奪人民的罪行的,思想性、藝術性都比較強。《賣柑者言》即是其中一例。 •

  東方生即東方朔,漢代平原郡厭次人。漢武帝時,因為他博學多才,滑稽多智,待詔金馬門,做過太中大夫的官。因為他以詼諧滑稽著名,后人編造了許多有關他的奇聞異事,有的甚至說他是神仙。南北朝時,有人寫了《神異經》《海內十洲記》,也假托是他寫的。《史記》《漢書》里都有東方朔的傳記,書中的他是一個口若懸河、詼諧幽默的人。他憑借機智的言談,一方面保全自己;一方面諷諫皇帝,成了顯赫一時的人物。

  3.學生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要求:邊聽邊將生字的注音標在課文中。

  4.疏通課文。

  (1)學生能正確、較流暢地朗讀課文。

  (2)教師劃出難解的詞,引導學生在小組自學討論,逐個解釋。

  重點掌握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涉寒暑不潰(經過)(腐爛)

  出之燁然(色彩鮮艷的樣子)

  人爭鬻之(買)

  予貿得其一(買)

  干若敗絮 (破舊的棉絮)

  將以實籩豆(裝滿)

  將街外以惑愚瞽也 (炫耀,夸耀)(迷惑)(瞎子)

  吾業是有年矣(以……為業) (這生意)

  吾賴是以食吾軀(供養,養活)

  今夫佩虎符 (那些) 峨大冠(高戴)

  昂昂乎廟堂之器也(高傲不凡的樣子) (材具)

  盜起而不知御(抵御) 法敦而不知理(敗壞) (管束)

  坐庶廩粟而不知恥(白白地)(浪費)(糧倉)(糧食)

  孰不巍巍乎可畏(高不可攀的樣子) 赫赫乎可象也(顯赫的樣子)(效法)

  今子是之不察(你)(明察) @類東方生滑稽之流(像是)

  (4)復習古漢語中“象。

  (5)教師劃出課文中難解的句子和結構特殊的句子,師生共同研討。

  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譯。

  ①甚矣哉,為期也!(干欺騙的行徑太厲害了呀!)

  ②而獨不足子所乎?(卻惟獨不能滿足你的心意嗎?)

  ③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哪個不是高不可攀地令人害怕,顯赫地令人想要效法)

  ④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現在你不明察這些欺騙的行徑,卻來指責我賣柑)

  5.抽中下層面的同學逐段直譯課文。

  6.集體朗讀課文,再次熟悉課文。

  7.布置作業。

  (1)獨立翻譯課文。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分析課文內容,歸納課文主題。

  2.分析課文的寫作特色。

  3.背誦課文第三段。

  二、教學過程

  1.復習上課時的有關教學內容。

  2.讀析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1)作者用了哪幾個詞語來描寫柑子的外觀? (2)“賈十倍”,為什么“人爭鬻之”?明確:

  作者用“燁然”“玉質”“金色”三個詞來描寫柑子。因為柑子的外觀光澤好、質感好、顏色好,故人們爭相購買。

  3.朗誦,翻譯第四自然段。

  思考:

  (1)聽了賣柑者之言,“我”為什么“默默無以應”?

  (2)作者為什么要假托賣柑者來針砭時弊?

  明確:

  “我”最后之所以被駁得“默然無以應”,就是因為沒有看到當時社會之“大欺”,只看到賣柑者之“小欺”,不察不思,就貿然責難人家“甚矣哉,為欺也!”賣柑者及時抓住這一要害,舍小擊大,不平而鳴,表現了憤世嫉邪的大無畏精神。其次,那些文武大員欺騙的伎倆比賣柑者不知要高多少倍,論其禍國殃民的危害程度,比起賣柑者,更不可同日而語。

  至于結尾作者巧妙地借賣柑者之口來揭露政事腐敗,卻煞有介事地說:這個賣柑者也許是東方朔一類人,由于“憤世疾邪”而“托于柑以諷”,這是由于當時言論不自由,作者欲防止因寫此文遭受迫害罷了。

  4.歸納課文主題。

  這篇教學設計>文章以“予’’與賣柑者對話的形式,采用托物喻理的手法,通過賣柑者之口,痛快淋漓地揭露元代末年統治機構的腐敗。

  5.討論分析教學設計>文章的寫作特色。

  (1)夾敘夾議,托物喻理。本文是寓言故事,假托于柑以諷世。課文從敘述杭州一個賣果者善于收藏柑子,“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的故事人手,借賣柑者之口,喻人論政。一般寓言故事多以故事為主,道理隱喻在故事之中,讀者經過自己的一番思考去領悟,即使有所指點,也只是三言兩語,畫龍點睛而已。但這則寓言卻不然,它不僅在第三自然段由賣柑者發表了一通長篇大論,而且在篇末還點了教學設計>文章“憤世疾邪”,“托柑以諷”的寓意。無情鞭撻、揭露當時腐敗的統治機構——作者自己似乎隱藏了起來,這顯然為防止因此文而遭受迫害。但“予”又是故事中的人物,發現買的是劣柑后,斥責賣柑者“甚矣哉,為期也”,當聽完賣柑者激昂慷慨一通議論后,說“予默無以應”,就是說,承認賣柑者說的都是事實,說得很有道理——作者又顯露了出來,似又不甘隱藏。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構思巧妙。

  6.齊讀課文。

  7.布置作業。

  (1)完成文后練習六,進行擴展閱讀。

  (2)反復朗讀課文,并背誦第三自然段

  (3)完成補充練習。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 一级A午夜福利免费区 | 精品国产污网站在线看 |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网站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字幕 | 中国国产一级精品片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