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會》優質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01-20  編輯:飛藝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云南歌會的特點。學習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描寫人物的方法。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與討論, 概括比較云南歌會三種形式的特點;分析人物描寫的不同特點,學習人物描寫方法。

  3.了解云南的民風民俗, 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的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培養熱愛祖國民族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了解云南歌會的特色;學習環境描寫在本文的作用;學習人物描寫的寫作手法。

  2.學習人物描寫的寫作手法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一、創設教學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我們聽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

  這首旋律優美葫蘆絲曲誕生的土壤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云南,這里的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他們以唱歌來傾訴彼此的愛慕;表達心中美好的祝愿;表達勞動的激情;抒發豐收的喜悅……

  1、這節課讓我們就隨沈從文一起去云南的歌會走走。

  沈從文的《云南的歌會》。歌者,唱歌也。大家都已經預習了這篇文章。那么,本文主要寫了哪些人在唱歌呢?

歌者

地點

方式

年輕婦女

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山野)

對歌

趕馬女孩

山路

漫歌

老人

村寨

傳歌

百多男女老幼

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

金滿斗會

  2、除了人之外,還有什么東西也在唱歌呢?從整體上看,本文既寫了人在唱歌,也寫了云雀在唱歌,真是自然的大合唱。你覺得作者寫的這些有(點課件)意思嗎?

  學生自由回答。

  3、探究文意,參與歌會

  作者用微妙的筆觸描繪了三個不同場合中唱歌的情景。如果你到云南旅游,當地人邀請你參加其中的一種歌會,你會參加哪一種?請結合文章內容,用下面的句式談談理由。

  我最喜歡 的場面,因為 。

  學生自主思考兩分鐘(要求:理由要從文章中找,并且要分析一下或賞析找出的句子)

  預設:1、賞讀“山野對歌”預設2、賞讀“山路漫歌”預設3、賞讀“村寨傳歌”

  二、研讀課文,整體感知歌會特色

  1、沈從文何許人也,竟然能捕捉到如此有意思淂歌會?

課件2: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作家,有《邊城》、《湘西》等。瑞典文學院院士馬悅然說:“我個人確信,1988年如果他不離世,他將在10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但是,即便是這樣一個世界級作家,我們往往只有敬意。但有一位讀者給天堂的沈從文先生寫了一封信。

課件3:尊敬的沈老:

    你的《云南的歌會》相當沒意思,因為第四段過多的自然環境描寫沖淡了“歌

會”主題。建議將其拿掉!

                                                     你的忠實讀者

  3、你同意他的看法嗎?

  4、你能用原話來回答嗎?可是在這種環境氣氛里,出口自然,不論唱什么,都充滿一種淳樸本色美。

  5、作者在他的一篇文章中非常明確地表達了這個意思

課件4產生這種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特殊環境作為土壤,這些歌不會那么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山村風光優美,趕馬女孩觸目是山花爛漫,側耳是悠悠鳥鳴,這又是何等生機活潑,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的女孩,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當然會出口自然,充滿了淳樸本色美。現在,(請某生讀),來感受這的美妙境界。

  三、問題探究,分析人物刻畫方法

  同學們,剛才我們都談我們所理解的意思,那么沈從文先生他自己覺得這些歌會的意思又在哪里?請看大屏幕。

課件5: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于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

  1、 本文節選自《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在選入教材時,編者將本文前面的這段文字人為地刪去了,作者當時到云南去是想從馬鞍的花紋和馬具制作上研究一些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些秘密,但過不多久,更新的發現,就把他引誘過去,這個更新發現就是課文所寫的歌會。所以他說: 從這句話中你能讀出沈從文覺得歌會的意思在哪里嗎?(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

  2、 “活人”是什么意思?(活著的人),沈從文在他的許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活人”這個概念。我想,這個“活”字(點課件)也許是有深意的。那么,“活”除了理解為“活著的”,還可以理解為什么意思呢?(活潑、活躍、活力、鮮活、活生生)。

  3、 那么請大家再次靜靜地默讀文章,看看從哪些地方地讀出這些人具有“活潑、活躍、活力、鮮活、活生生”的特征呢?大家可別忘了用筆在你有感覺的細節處畫一畫、寫一寫。相信大家一定會從細節處、從字里行間發現生命的活力。開始吧。

  例1:70歲的老人,他僅僅在傳歌嗎?把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全部傳給下一輩,這種智慧和熱情不會老去,它永遠具有生命的活力。

  例2:金滿斗會,一連三天才散場?他們沒有事情做嗎?不是(挑水洗衣、打鐵箍桶、賣雜貨、鄉村醫生、農民)要勞動賺錢,這些人作小生意的,時間就是金錢,但是“一連三天才散場”,這說明他們獲得怎么樣?活得有活力,不死板,他們忙中偷閑,抽出時間從物質世界暫時解脫出來,在這一刻,他們完全屬于自己。這些人,彰顯是一種鮮活、滋潤的生命狀態。除了這些,年輕的女人有沒有活力?

  例3:年輕的女人,一連唱敗三個對手,底氣十足,非常有活力。這個婦女是個怎樣的人?文章如何描繪她?

  4、我覺得沈從文這句太羅嗦了,我想把它改得簡潔些,你看行不行?

課件7:生長得一張棗子臉,滿口糯米牙,穿了身毛布衣褲,腰間圍了個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下特有的鞋,辮發盤在頭上。

  【解說】“黑中透紅”“白白的”可以看出這是健康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一般來說,從一個女人的穿著打扮可以看出她的精神面貌。這些女人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從顏色、配飾),可見他們個個活得鮮活滋潤,生氣勃勃,有活力,對生活充滿熱情。沈從文用近乎羅嗦的語言來細細描繪意在表達作者對這種健康、鮮活的生命形態持怎樣的情感?(極賞)。

  5、同學們,剛才我們說的這些只是一種靜態地外在的描寫。其實,要想真正認識一個人,除了看他的靜態,還須要看看他的動態表現。這段有沒有寫到她們的動作呢?(點課件)這些動作描寫能不能看出她們充滿活力?

課件8:不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個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馬皮作成三丈來長的秋千條,懸掛在路旁高樹上),蹬個十來下就可平梁,還悠游自在,若無其事!

  【解說】①三丈來長(想一想,就像我們的禮堂)②就(才),還③充滿活力,怎么能說是充滿活力呢?簡直是活力四射啊!這些生命痛快淋漓,沒有拖泥帶水的僵態,表現了作者對自由灑脫的生命形態的尊重和贊美。

  四、課堂小結

  許多寫平民的散文,玩味的是平民生活的卑微,它們意識不到這個汪洋大海般的世界對生活的意義,感覺不到它的尊嚴。沈從文是個例外。他始終以“鄉下人”的視角,從鄉村的民風民情中發掘人性中優美、自然、鮮活的生命形態 ,以喚醒那些在塵世風煙中漸次迷失的靈魂。

  【總結】

  同學們,在《云南的歌會》這篇文章中,無論是云雀的快樂吟唱,還是人們的灑脫熱情,都表現出一種蓬勃的生命活力,鮮活的生命狀態,令我們這些在現實社會里疲于奔命的人無比的羨慕和向往。

  讓我們記住云南,記住云南的歌會,記住沈從文。讓清風明月走進我們的心靈,我期待著大家每天都有燦爛的笑容,讓我們的生命鮮活滋潤地筆立于天地之間!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日韩v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国产精品 | 亚洲成AV人片女在线观看 | 午夜婷婷一区二区 | 婷婷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