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所介紹的科學知識。
2.學習本文靈活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解說事理的方法。
3、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本文精巧的構思和靈活的說明方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說明方法的運用和說明的順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杜甫有一首寫景的小詩《江畔獨步尋花》,里面有這樣兩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聽后,你可能會發出怎樣得驚嘆呢?(花真多呀!)如果我們放飛想象的翅膀,跟隨杜甫一起徜徉于花的海洋,我們將會看到什么樣的花呢?(千嬌百媚,五顏六色,五彩斑斕,五光十色,絢爛多姿,姹紫嫣紅,萬紫千紅等)。你可曾想過,大自然界中的花兒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顏色呢?就讓我們從科普作家賈祖璋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中尋找答案吧。
二、簡介作者
賈祖璋:現代科普作家。他愛花、愛鳥、愛蟲、愛魚、愛獸,也愛文學。他用優美的文筆寫生物,寫大自然。他撰寫的科普讀物主要有《鳥類研究》、《鳥與文學》、《生命的韌性》、《生物學碎錦》等。他的科學小品,內容充實,構思精巧,語言簡潔洗練,文筆清新樸實。
三、一讀課文 了解文章內容
要求:速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明確:介紹花兒這樣紅的原因。(設計意圖:通過這一問題的設計,讓學生了解說明對象,及什么是事理說明文。)
四、再讀課文 體會精巧的構思
瀏覽課文并思考:
1、從文中畫出能揭示“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關鍵句。
3、這六大原因能否顛倒順序?為什么?(同位間討論)
2、文章結構安排上有什么特點?
五、三讀課文 掌握說明方法及品味語言
品讀課文并思考:
1、本文使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
2、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要求:學生先自主思考,做好旁批,然后前后位四人一小組 展開交流。
六、疑難探究
為什么要用“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作為標題?
明確:一是,抓住人們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問題,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設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體部分從六個方面說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開頭,使文章脈絡分明,節奏明快,增添了藝術情趣。
七、課堂總結
賈祖璋,作為我國第一批科學小品作家之一,他依靠廣博的生物專業知識和深厚的文學素養,融入自己的智趣和情趣,把《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描繪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 書寫成了一首科學的詩。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奧秘的同時,生發出對大自然的興趣和熱愛的情感。讓我們也把自己那雙充滿好奇的眼睛投入到大自然中去吧,也去探求自己最感興趣的為什么,說給好朋友聽聽。
板書設計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賈祖璋
說明對象:介紹花兒這樣紅的原因
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事理說明文 結構方式:總——分——總
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分類別、列數字等
語言特點:科學性和趣味性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教學反思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用一句歌詞作為題目,引起讀者的興趣,既提示文章的中心,又統帥全篇,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文章主體部分按照事物本來的條理,分析花形成紅色的原因,揭示它的本質屬性、發展過程及其變化規律。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按照設疑――解疑――總結的步驟將花紅的原因一步步說清楚。文章脈絡分明、節奏明顯,在解疑部分作者都以“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設問開頭使得文章構成了一系列排比段落。該文的重點在于學習它的嚴密而精巧的結構安排,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深入淺出地解釋說明科學道理。
文章雖然不長但涉及到多門學科的科學知識:生物學、物理學、化學、進化論等。課前我充分查找資料,巧妙設計問題,精心備課。主要抓住說明文的幾個要素來進行教學,即說明的內容、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說明語言的準確嚴密。
從設計流程與實施情況看,我遵循了整體把握文本的原則,既從整體來解讀文本結構內容,又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進行了全面的系統學習。學設計各環節的起、承、轉、合,做到了自然巧妙,水到渠成。老師與學生的配合張馳有度,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都做到了點面結合,既有整體把握,又有直觀圖形,形神兼備,使深奧的花色成因知識變得通俗易懂。給師生展示了畫面精美,設計別致,思路清晰,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形象直觀,拓展自然的一節優質課。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導入新課、展示目標后,出示自學指導,梳理文章結構,分析文章的說明順序,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品析文章的語言特點。。拓展部分是說說文章標題用一句歌詞的好處是什么,學生能指出揭示文章的中心和富有吸引力兩點。在這一環節我給予學生一定的點撥和引導,并給出了比較完整的答案,讓學生的認識更完整。布置作業讓學生以課文為例,說說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為什么”。然用當堂檢測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整個教學環節涉及到了說明文的各知識點,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激發了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我上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感觸頗多。雖然聽課老師覺得這堂課還可以,但我仍有很多值得反思。
一、說明文教學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才能談得到掌握其他的知識。從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更深地體會到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對于閱讀訓練的重要性。尤其是閱讀說明文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設置激發興趣的教學環節只有這樣說明文的學習才會充滿樂趣。為了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我做了一下的設置。 首先從感官上進行刺激。閱讀之前我給學生找了課文中提到的一些花色花朵的圖片例如石榴花圖片和紅玫瑰的圖片紅色是課文要說明的主要花色也是最美麗的顏色學生看到圖片中艷麗的花朵視覺上受到一定刺激這對于提高閱讀興趣很有幫助。除了紅色我還找到白色、藍色、橙色、紫黑色等花朵的圖片選擇的圖片既有顏色的代表性也注重了美感。
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夠強,預習的效果也不太好,教師的課堂預設高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的預期效果是學生能自主思考,順暢地與他人交流,從他人的發言中引出新的思考,讓空氣充滿思想。不過,學生困難學生仍然少有心得,難有疑問,難以參與到我的教學對話中來,平時雖有意關注這些學生,但在課堂上,出彩的機會還是被突出者占領。
我認為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如果在平時將方法傳授給學生,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自主學習,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老師的職責是讓學生們將他們的發現與過去的知識點串聯起來,然后由點及面,全面掌握。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的備課要注意更合理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深挖教材,備課要更充分,考慮得更全面一些。
三、多媒體教學仍然要充分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不是簡單地代替教師的授課。使用多媒體播放課件時如果固定在在電腦前操作,學生在下面觀看,有些學生覺得老師不注意他就開始分神。我在講課時不斷地走到學生中間,觀察他們,傾聽他們,指導他們,隨時更好的感受學生的反應,適時調整上課的步驟。否則很難取得相應的教學效果,反倒從另一面促成了學生思維的惰性。多媒體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發展,不是放電影和看電影,展示電影,我認為只有處理好教師、學生、多媒體之間的關系,才能正確體現多媒體教學在中學課堂教學的地位和作用。
“教然后而知困。”我要努力加深自己的業務修養,提高課堂調控能力,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每天能主動把講課和反思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做到輕松高效地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