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悔》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7-12-29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 理清文章的思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體味文章的風格與質樸的語言中所蘊含的深情。

  2、 引導學生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使其懂得審視自己的行為,珍惜親情,探尋與父母、長輩相處的最佳方式。

  教學重點

  1、 學習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平實的語言中所飽含的深情。

  2、 引導學生深入的品味生活,珍愛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學生珍惜現在,珍惜未來。

  教學難點

  1、 對文中某些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的理解。

  2、 理解全文的線索及文章的主題,了解本文在結構安排上的特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質疑法、討論法

  教學工具

  錄音機、錄音帶、小黑板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學以前學過哪些與母親有關的文章?(提問后師生齊背孟郊的《游子吟》)

  母親是天底下最偉大的,可能我們有不理解的時候,但最后我們都有會明白的。因此,從古到今,無論是誰,都對母親永生難忘,因為我們的生命是她給,我們的未來是他們撐起,我們有理由來歌頌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季羨林老先生,在90高齡寫的一篇文章《永久的悔》(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提問學生回答,檢查預習情況。)

  (附:季羨林:學術大師,自謙“雜家”,但雜而不失精,雜中有重點。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

  生于1911年,山東清平(今臨清)縣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西語系。1934年畢業后,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文。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

  三、初讀課文,正字音,理清結構。

  (一)分析課文第l、2自然段

  1.讓學生齊讀課文第l、2自然段。

  2.師: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3.師:為什么說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

  4.師:作者在第1段用了兩個成語“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們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學生回答,總結。

  5.讓學生用上面兩個成語造句,并加以點評。

  (二)讓學生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明了文章線索

  1.請學生默讀課文。

  2.師:剛才大家都閱讀了課文,對文章的內容有了大致了解。請大家思考一下,作者這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是圍繞什么展開的?

  3.師:具體有哪些吃的呢? 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白的黃的紅的。

  4.師:不錯,“白的、黃的、紅的”就是本文的線索,它貫穿文章始終。作者為什么要以吃的為線索呢?這一點作者在文中作了說明,請大家找出來。

  5.提問學生朗讀相關語句。

  6.師:因為孩子最容易關心吃的東西,所以作者對小時候的記憶總與吃的聯系在一起,這一點可以理解。但為什么母親吃不到好東西這件事也會讓他想起母親呢?組織學生討論。

  7.讓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加以總結。

  四、布置作業

  1、 整理筆記。

  2、 解釋下列詞語:迎養 盈眶 簡陋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懵懵懂懂 寄人籬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解釋下列詞語:

  迎養 盈眶 簡陋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懵懵懂懂 寄人籬下

  二、分析課文

  (一)閱讀理解3、4自然段

  1、讓學生閱讀第3、4段,思考這兩段主要講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提問多名學生回答,并總結。

  3、師:這兩段篇幅不長,卻將作者父輩生活的艱辛深深地印人讀者腦海。文中有些詞語極富表現力,請大家找出來。

  4、指導學生用這些詞語造句,以加深理解。

  5、師:母親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提問學生回答。

  6、師:如何理解“這個五里路,就是我 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 組織學生討論。

  (二)分析閱讀5-8自然段

  1、讓學生細讀5~8段,掌握其內容。

  2、師:吃白的是最高標準,其次是黃的和紅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提問學生回答。

  3、師:但“我”卻偶爾可以吃到點白的或黃的,有哪幾種途徑可以得到呢? 提問學生回答,

  4、讓學生齊讀第7段,注意讀出感情。

  5、組織學生討論:文中母親在中秋節給我半塊月餅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處對母親行為的描寫,語言極其 樸實,卻讓人感觸甚深,為什么會有這種效果呢?

  (三)重點研讀9一ll自然段,進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1、飽含深情地朗讀“我在她身邊呆到 六歲……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2、提問一個學生朗讀第10自然段。

  3、師:這兩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次讀來都讓人有一種辛酸的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 待”,年少時對母親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報答時卻已不能, 這里面包含了作者多少無奈啊! 指導學生領悟這兩段作者平實的語言中所蘊含的深情。

  4. 談談你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看法。(學生暢所欲言)

  三、歸納文章的中心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

  1、主線:永久的悔(心中永遠解不開的心結)

  2、內容:母親的一生。(基本情況:娘家姓趙,家境十分貧窮,大字不識一個,連名字都沒有,走過的最長的路不過五里,娘家—婆家,終其一生與紅高粱為伍,一輩子幾乎沒笑過,日日夜夜都在盼望外出的兒子早日歸來,直到去世也未能見兒子一面。)

  3、 中心:子欲養而親不待——《孝經》

 、侔偕菩橄龋行敿霸。② 后悔、無奈之情。③對已逝去母親深切的思念。

  四、隨堂練習(小黑板出示)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母親不知有多少個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回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請隨意想像一個片斷(如村邊眺望、臨終思念等)對母親的心理活動進行描寫。

  五、布置作業(小黑板出示)

  學過這篇課文,聽過如此感人的故事,假設你是作者,如今回到母親的墳前,你最想說的是什么呢?(提示:可以說說心中的愧疚,或者是告訴后人如何珍惜現在的機會與長輩相處等等。)

  附板書設計

  永久的悔

  季羨林

  感情線索:永久的悔——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最深切、最難忘、最真實 )

  敘事線索:白的、黃的、紅的


相關推薦
  • 09-2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久久性色 | 日本熟女刺激视频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孕妇 |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点击进入 | 亚洲综合在线精品女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