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2、借助朗讀,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詩中田園生活的優美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過誦讀這首詩,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4、初步掌握閱讀古詩的一般方法,培養鑒賞古詩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感悟詩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說一說,有哪些詩歌表現了朋友之間的友誼深厚的。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導入課題。再背有關朋友情深的詩歌。
二、初讀。
1、請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古詩。
出示自學要求,請學生朗讀,明確要求。
2、學生自學,師巡視。
三、看看畫面。
[輕音樂作為背景,出示畫面:茂密的樹林把整個村莊圍繞,給人以靜謐的感覺,隱隱約約的斜山在遠處蜿蜒起伏……]
1、欣賞圖片
2、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再說說自己的感受。重點讓學生描述出農家生活環境的安謐悠閑。
四、朗讀全詩。
1、詩歌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本詩歌平淡似水,如一幅淡雅的中國畫,淺顯易懂,但是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此教學之前首先要讀通詩歌,讀熟詩歌。
2、學生練讀。
3、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教師指導朗讀:讀文言詩詞,重要的是吟讀。吟讀,是按照詩的個性來讀,按照自己的體會來讀。要讀得比較慢,有時候有拖音。
4、聽錄音。
5、學生大聲自由吟讀《過故人莊》。
6、齊吟全詩。
五、學詩。
1、交流(回到老師的界面)
(1)讀了此詩,你知道它講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請,來到鄉村做客的事。)
(2)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詩人與老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3)你從哪里體會到的?
2、交流:點擊“邀”——“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讀詩句,理解字詞
故人——老朋友
具雞黍——準備豐盛的飯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請,看到這一桌豐盛的飯菜,詩人心情怎樣?(開心、高興)
(3)指導讀好這句詩句。
3、交流:點擊“話”——“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1)指名讀。
(2)把你的體會說說。(打開窗子,面對谷場和菜園,舉起酒杯暢飲美酒,閑談農事。只有老朋友之間才會談家常事。)
(3)隨機理解“桑麻”
(4)看著插圖,發揮你的想象,完成“說一說”——“想象詩人和老朋友會聊一些什么?)
(5)學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謝你為我準備了這么豐富的菜肴,下次歡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們這兒真美,真想一直住在這兒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樣?還好,有可能是個大豐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幾句詢問農事中,就在這悠然地舉杯飲酒,閑談農事中。
(7)齊讀“話”句
4、交流:點擊“別”——“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指名讀
(2)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將分別了,孟浩然會和友人說寫什么?和旁邊的同學說說。
(4)交流。
5、是啊,秀美如畫的景致,閑適恬靜的農家生活讓詩人向往,真摯深厚的友情讓詩人依戀。
六、想象意境。
即興表演
指導表演:
注意老朋友之間談話的內容是有關農事,神態自然大方,語言淳樸自然,氣氛融洽和諧,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景。
注意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揣摩人物的心理。
準備表演:
組織語言,醞釀情感。
即興表演:
及時評價:
七、拓展。
1、孟浩然的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你根據對這首詩的理解畫一幅畫,或用第一人稱寫一篇優美散文
2、自學一首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