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梁啟超及梁實秋的情況,識記重點字詞;
2、分析人物形象,學習作者表現人物的方法;
3、品味語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學設想:
由演講到學識人品,總結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通過典型語句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歷史常識問答導入法,引出課題,并板書。)
廣東有一位名人,他是百日維新的領袖之一,同時又是一個學識淵博的學者,同學們能猜出他是誰嗎?(梁啟超)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今天我們就隨著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來認識一個真實生動的學者梁啟超。
板書題目: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二、文學常識及字詞積累:
1、人物介紹: 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啟超。有誰了解有關梁啟超的情況嗎?
補充介紹:梁啟超是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 飲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她是梁啟超于戊戌政變逃亡日本后用的筆名,非常真實地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心情。 1895年同康有為一起“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動蔡鍔反對袁世凱。這是梁啟超作為活躍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經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小說”“小說界革命”,早年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國說》,晚年在清華著書立說,合編為《飲冰室合集》這是他作為學者的一面。
梁實秋:原名梁治華,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1915年就讀于清華大學,1923年留學美國。創作以散文小品著稱,風格樸實雋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譯著《莎士比亞全集》,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
2、請學生讀出下列字詞
戊戌 叱咤 蒞臨 迥異 精悍 激亢 箜篌 酣暢 薊北
三、品文品人:《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文章就是通過梁啟超的一次演講來表現梁啟超的學識和人品。
1、整體感知:通讀全文,找出這次演講的一些相關信息,并找出找出作者對梁啟超先生的評價。
明確:時間:1921年左右(民國十年左右) 主講人:梁任公先生
地點:清華學校高等科樓大教堂里 題目:《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
評價:①“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
②“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
③“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演講,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
④“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
⑤“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⑥“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可見,作者對于梁啟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啟超先生卻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2、小組探討: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卻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說他在演講時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參照課后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討論結束后,每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學發布討論結果,發布內容包括特點及旁批。
示例:⑴ 走進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旁注:如實描寫人物肖像,氣度不凡,布衣難掩其風采。
⑵ 啟超沒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旁注:謙遜又自負,風趣幽默又爽直。( 開場的頭一句“啟超沒有什么學問——” 讓人驚訝的目瞪口呆:沒什么學問 ,怎么可以來演講?緊接著的“可是也有一點嘍”一句,又讓人會心一笑,這樣既 謙虛又自負開場白,讓人耳目一新,加之翻眼、點頭的動作,讓人感受到其幽默 隨和的個性。他演講的聲音沉著有力、洪亮激亢,從中透露出他的自信。方言的融入,又恰到好處,別有韻味。 )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背誦下來了。旁注:獨特的方式,個性的動作,表現先生博聞強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張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來大學問家能有幾人?
(5)演講稿:預先寫好,整整齊齊地 書法秀麗 十分美觀 ——反映了辦事認真,學問和書法修養很高; “但是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講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這句話運用對比手法,襯托了梁啟超演講的趣味性。
(板書)演講特點: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激亢(沉穩、睿智)
內容:豐富有趣(博聞強記、學識豐富)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眼神(光芒四射)、步履(穩健)、氣質(瀟灑)
神態:生動有趣(自負、謙遜)
語言:旁征博引(風趣、博聞強記)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小結:我們在細節描寫中看到了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他語言的詼諧幽默,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的動作。這里不僅看到了梁先生的性格,而且也能從中感受到作者乃至眾人對他的敬佩。
3、深入分析:在梁任公的這次演講中,除了這些細節的刻畫,還有哪些側面能夠顯現出梁任公的性格特點?
①“我在聽完先生這篇演講后約十二余年, ……不禁哀從中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
②“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③“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
生動激昂,意韻深厚的演講深深地打動著人們,而作者從側面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灑脫的梁啟超,這其中融會著他人生的感悟以及瀟灑不羈的真性情。
環節小結:梁啟超的名氣在于他的政治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可文章并未從政治活動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現梁啟超,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通過講演時的神態語言動作以及聽眾及作者的感受來表現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脫的真性情。寫人顯情中透露著方法,我們要學在描語言、立外貌、舉行動、抓側面中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4、拓展探究:
A.《箜篌引》
這里梁實秋寫到梁啟超演講的一首古詩《箜篌引》,16個字,經他一朗誦,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合,有情節,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在作者聽后20年后仍然憶起先生講的這首詩歌。
(1)補充這首詩歌的故事情景:此是朝鮮子高妻麗玉所作。
(多媒體顯示)
《箜篌引•樂府詩》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
古今注: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發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聲甚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語麗玉。麗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麗玉以其曲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
(2)《箜篌引》講述一個白發狂夫不顧一切渡河(那時滾滾的大河,沒有工具不可能渡過),結果慘被河水吞沒。妻子尾隨而至,來不及制止。隨后這位妻子抱著箜篌反復吟唱《箜篌引》,最終跳進滾滾江水中跟隨丈夫去了。二人壯烈性情令人折服,又噓唏嘆息不止。“王國維曾評價‘這十六字構成中國詩壇最悲壯凄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從表面看來這是反映一個至情至性的愛情悲劇故事,但隱含了任公先生的政治傾向與立場。他就如那位白發狂夫般堅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仍執意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頗有“飛蛾撲火”亦絕不后悔的氣概,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執著和直面死亡的勇氣。反映了任公先生即使經受了維新變法失敗的慘痛打擊后仍不畏懼退縮,堅持斗爭(隨后策劃了云南起義等)的堅毅意志。任公先生所以選擇這首詩作為例子,其實正是在執著地反映自己內心的堅持與理想,這也是他的講解為何能夠如此精彩感人,教人20年后仍記憶猶新的原因了。
(3) 讓學生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歌,上臺表演梁啟超獨特的開場白語言和動作。從而印證梁啟超演講留給人的深刻印象。
B.孔尚任《桃花扇》——痛苦流涕、不能自已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張口大笑
補充:①《桃花扇》:“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他亡家破鼎,哪知他圣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描寫南明王朝弘光皇帝朱由崧昏庸無能,任由奸臣余孽阮大鋮、馬士英興風作浪,致使大明江山被斷送,清軍入關,百姓陷入戰亂禍害的歷史。
②《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薊北:河北省北部地區,即“安史之亂”叛軍根據地洛陽一帶。
背景:詩歌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春,梓州,即今天四川省三臺縣),唐軍收復河南各縣再進軍河北,終于結束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
這里記錄了梁任公先生兩次哭,結合補充的背景知識,試分析兩次哭的原因是否一致。
明確:不一樣。第一次哭是因為痛恨昏庸無能,致使百姓陷入戰爭苦難中而痛心疾首。第二次是因為國家戰亂終告結束,百姓總算告別顛沛流離,國家走向穩定的期盼終告實現而哭,是喜極而泣。(突出地反映任公先生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C. 《少年中國說》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5、綜合以上的學習,再結合以往歷史科所學到的知識,現在你覺得梁任公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學識淵博、感情豐富、關心國家大事、辦事認真嚴謹、博聞強記、活學活用、深受青年學子景仰的文學家、政治家(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結合實際正確引導即可)
注意:若學生問及“晚年不談政治”是怎么理解,則點明任公先生雖不談政治,專心學術,但仍舊十分關心國家命運,與祖國休戚相關,只是重心比起前期來說有所轉移而已,并非像隱士一般“莫談國事”,完全脫離塵世事。
四、作業設計:
1.課后習題。
2.請寫一個片斷,介紹你所熟悉的一個人物的活動。要求:綜合運用各種描寫手法,要寫出人物的精神風貌與個性特點。不低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