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愛蓮說》 | ||
科目:語文 | 教學對象:八年級 | 課時:第2課時 |
提供者:余娜 | 單位:天津市楓林路中學 | |
一、教學內容分析 | ||
《愛蓮說》是八年級的一篇文言文,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因為很多文言知識積累還不足夠,所以在目標的設定上既要對字詞落實,又要掌握本文的寫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風。文言基礎知識積累到位,讓知識更系統,才更有利于學生知識點的整合與利用。 | ||
二、教學目標 | ||
(1)朗讀翻譯并背誦課文,積累重要的文言詞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和主旨。 (2)學習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3)品讀課文,感受蓮花的外在美和內在美,探究文章的主旨和寫法。 (4)學習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 | ||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 ||
八年級的學生開始出現兩極分化,學習積累較充分的學生對文言文基礎掌握得非常牢固,他們需要的是進行拓寬、拓深的練習。而基礎薄弱的學生應在加強基礎復習的同時努力提高他們的能力。這部分同學往往自尊心較強,教師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對于雙差生要根據他們的弱點,選準切入點夯實基礎,確保穩中有升。 | ||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 ||
通過范讀、齊讀和譯讀三個環節完成目標(1);通過思讀、研讀和品讀環節實現目標(2)(3)(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試圖讓學生借助各種形式去感悟蓮花的美和君子的美德,從而激發對古文的熱愛,對周敦頤的贊賞和對君子的向往之情。 | ||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 ||
教學重點:朗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文言實詞,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反復誦讀,學習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領略古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潔情操和高雅脫俗的情懷。 | ||
六、教學過程 |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一 導入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將梅蘭竹菊視為筆下的寵兒,但在宋代卻有一位大哲學家偏偏愛蓮,并以一篇《愛蓮說》在文壇名流千古,這個人就是宋代理學的開山祖師周敦頤,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千古名篇《愛蓮說》。(板書課題) 周敦頤……他一生酷愛蓮,為了與蓮花朝夕相處,他在做南康郡守時曾經在官衙一側挖池種蓮,并在池中建有賞蓮亭。那么蓮花究竟有何魅力,讓理學宗師如此癡迷,還是讓我們一同走進文本去尋找答案。 二 整體感知 (一)范讀課文(聲情并茂的給學生背誦全文) 提示:聽準字音和節奏,標記在書上。 要求:能準確讀出文中重要字詞的音。 (二)自由朗讀課文 提示: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握節奏。 1.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 2.師:哪個句子的節奏讀不準,可以提出來大家探討。 5. 疏通文意 師:下面讓我們對照注釋自由譯讀課文,疏通文意。不懂的詞語和語句圈點出來,彼此交流討論。 生:自由翻譯,講不動的詞語和句子圈點出來。(教師在同學間巡視) 師:在剛才的譯讀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請與大家探討交流。 師:其實這兩個詞語確實為一種詞性,它們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意思是“長藤蔓,長枝節。”前者在文中語意又進一步引申為“牽連”。其實本文中還有一個詞是詞類活用,你能找到嗎? 師:你的反應很快,請大家將這個詞的用法在書中標記出來。還有問題嗎? 師:這個問題很好,可以看出你在學文言文時善于發現問題和積累知識,“之”字我們以前都學過哪些用法,舉例說說。 師:很好,溫故才能知新,大家看看本文的幾個“之”有沒有我們學過的用法? 師:其實本文中“之”的用法很特殊。在“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作用是“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因為在古漢語中沒有賓語從句,所以當賓語是個句子時,就要在賓語的主謂之間加一個“之”字取消這個句子的資格,這樣才能作賓語;而在“蓮之愛”中“之”的用法是“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蓮是愛的賓語,而賓語前置到謂語之前,就要用“之”做連接。至于“水陸草木之花”中的“之”確實如剛才那位同學所言是“助詞,翻譯成“的”。請大家講這兩種用法積累到書上。 三 研讀賞析、拓展延伸 1.思讀: (1)作者愛蓮的原因? 師:通過剛才的探討,我想大家都對文意了然于胸了,那么回到我們開課時那個問題,周敦頤為什么如此愛蓮,你從他的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嗎?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師:很好,從剛才兩位同學的回答中,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愛蓮花一方面是因為蓮花自身的高潔美麗,但更重要的是因為蓮花身上具有君子的美德,所以作者才倍加喜愛它。 (2)那么下面我們來品析第一段中描寫蓮花的語句,概括一下它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請大家齊讀“予獨愛……褻玩焉”。 (3)師:請結合具體語句分析概括。 (4)師:大家概括的非常好。剛才我們是從語句角度來賞析,現在我們不妨再從詞語入手,看看哪些詞語用得妙,一字點出君子的美德? 師:那老師可以給你一個建議,你不妨試試換個字品品,體會原文用詞的妙處,比如我們將“染”字換成“污”字試試,讓我們齊讀“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污”感受一下它們表意的不同。 師:你的理解很深刻,大家都被你的觀點征服了。還有哪個字用得妙? 師:很好,通過大家的換字品讀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本文的用語之妙,可謂“增一字則多,減一字則少,換一字則意境全無。”《愛蓮說》不愧是千古名篇。 2.品讀 (1)師:本文是寫蓮花的,可是作者卻在文中不惜筆墨的寫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愛這兩種花的人,這樣寫有何用意? (2)師:那老師想知道作者想要襯托什么? 師:你的回答語言不嚴密,能用人來襯托美德嗎? (3)師: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的理解確實深刻了。那大家看看同樣是襯托,角度有什么不同? 師:很好。其實作者寫三種花的目的是要寫三種人,是要再現他們的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追求,最終表明作者周敦頤對于自己人生的一種態度和志向,這種寫作手法是我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叫做“托物言志”。 (4)你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作者所托之物是什么?所言之志是什么? (5)師:你問的很好,大家齊讀一下第二自然段的前半部分,思考有沒有借物喻人。 師:大家說有沒有? 3.研讀(延伸——品情悟趣) (1)“噫”字中包含了哪幾種不同的情感?(作者對三種人的態度) 師:很好,大家還有異議嗎?如果沒有,老師想問問大家第二段后半部分中有個“噫”( yī)字,它的含義是“表示嘆息”,結合后面語句,你認為其中包含了哪幾種不同的情感?來讓我們齊讀第二段,體會不同的情感。 ①師:“噫”字中包含了哪幾種不同的情感?大家可以自由討論,交流感受。 師:看來你覺得周敦頤在自夸了。你們笑,是否表示有不同意見? ②師:看來我們對問題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了,大家想想作者不欣賞陶淵明的哪一點? 師:很好,其實作者確實對陶淵明飽含著一種惋惜之情,作者在心中說道:陶淵明是個多么正直的人,也一定是個好官,但是可以他在黑暗的官場面前選擇了逃避,而沒有選擇勇往直前。大家想想是不是這種情感。而對于世人痛恨似乎有些重,厭惡更為準確一些。③那么對于愛蓮者到底是什么情感呢?我們不妨再來讀讀“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這句話。 師:大家從句式和修辭角度思考。 師:我很同意你的觀點,北宋王朝是一個段短命朝,建國之初就戰爭不斷,軍隊腐敗尤其嚴重,亂世之中真正為國分憂、為百姓著想的人少之又少,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確實是一種悲哀。這樣看來一個“噫”中不僅包含了作者對于陶淵明的惋惜、對世人的厭惡,更流露出作者對于社會中君子少之又少的社會現實的無奈和悲哀。 ④師:好,讓我們再一次朗讀第二段,讀出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多種復雜的思想感情。 (2)質疑——解疑 ①師:文章講究前后照應,那剛才你在朗讀第二段時,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②師:你的眼睛太銳利了,大家看到了嗎?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在結尾時將蓮花和牡丹對調? ③師:對,作者確實是要強調,聯系全文思考,作者是要強調什么? 師:其實正如你們所言,作者對調順序就是要突出表達作者對當時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批判和鄙棄。從而進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四 作業設計 1.背誦全文 2.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寫一種植物,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五 總結下課 師:這節課即將結束,但是我們對于《愛蓮說》的解讀才剛剛開始,畢淑敏有一篇文章叫《常讀常新的人魚公主》,一生中不同時期閱讀同一文章就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希望大家在那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夠將《愛蓮說》常讀常新,知道我們的生活,創造我們自己的精彩人生。下課!同學們再見! | 生1:老師“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這一句怎么斷句? 生2:我覺得應該讀成“予 / 獨愛 / 蓮之出淤泥 / 而不染”。 師:很好,通常情況下在主語和謂語,謂語和賓語之間會有邏輯斷句;在連詞“而”之前會有語氣停頓。 生3:老師“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怎么斷句? 生4:我覺得應該這么讀“可遠觀 / 而不可 / 褻玩焉”。 3.師:下面大家推薦一名同學來朗讀課文。 生:朗讀課文。 生1:老師,請問“中通外直“怎么翻譯? 生2:我來解釋,我覺得應該翻譯成“蓮花露在水面的部分是直的,水下的根部是空的。” 生3:不對,我覺得應該是“蓮花的莖是直的,而且里面是空的。” 師:大家認為誰說的對?顯然第三名同學的理解是正確的,這句話可以翻譯成“蓮花的莖中空外直。”好,其他同學還有什么問題? 生1:請問“不蔓不枝”中的“蔓和枝”怎么解釋? 生2:我認為根據書下對這個句子的翻譯,可以推斷出“蔓”翻譯成“牽連”;“枝”可以翻譯成“枝節”。 生3:我覺得這兩個詞應該是同一詞性,可是剛才同學的翻譯顯然不是,所以我覺得不對,但是我也說不好應該怎么翻譯。(眾生笑) 生:我知道是“香遠益清”的“遠”字,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意為“向遠處傳播”。 生:老師我想問一下文中幾個“之”字的用法分別是什么? 生1:代詞,例如“學而時習之”;動詞“去、到”。例如“送孟浩然之廣陵”。 生2:助詞,翻譯成“的”,但例句我想不起來了。 生:有,“水陸草木之花”和“蓮之愛”中的“之”用法都是助詞,翻譯成“的”。其他的我叫不準。 生1:應該是“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生2:還有一點是第二段中的“蓮,花之君子者也。” 生:齊讀第一段中描寫蓮花的一段文字。 生1:我從“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看出蓮花具有“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德。 生2:我從“濯清漣而不妖”一句中看出蓮花具有“謙遜質樸”的品德。 生3:我從“中通外直” 一句中看出蓮花具有“正直,心胸坦蕩“的美德。 生4:我從“不蔓不枝:一句中看出蓮花具有“不攀附權貴、阿諛逢迎”的美德。 生5:我從“香遠益清”一句中看出蓮花具有“君子美名遠揚”的品德。 生6:我從“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看出蓮花具有“自尊自重”的美德。 生1:我覺得“染”用的好,但是我又說不太好好在哪里。 生:齊讀兩遍。 生1:我感到染是個動詞強調被沾染,而污是個形容詞,強調臟了。染更具有一種動態感。 生2:我覺得“染”字能寫出君子主動不受沾染,更能體現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的美德。 生3:我覺得“中通外直”中的“通”用得好。我們可以把它換成“空”字再來讀,就會發現“通”其實帶有褒義色彩,而“空”具有貶義色彩。這樣“通”字更有利于表達作者對于君子通達事理,心胸坦蕩的美德的贊揚之情。 生1:寫另外的兩種花是為了襯托蓮花。 生2:寫著兩種花是為了寫兩種人,就像作者寫蓮花是為了寫君子一樣,寫菊花是要寫像菊花一樣的隱逸者,寫牡丹是要寫像像它一樣的世人,用這兩種人來襯托作者。 生3:作者是想用這兩種人來襯托作者的君子般的美德。 生3:我知道了,應該是用這兩種人的生活態度來襯托作者的態度和追求。 生4:我覺得還應該再具體一些,我認為作者是用陶淵明追求隱逸和世人追求富貴的生活態度來襯托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 生:陶淵明是對作者的正襯,世人是對作者的反襯。 生:所托之物是蓮花,所言之志是作者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生2:老師我想問一下本文有沒有借物喻人的手法? 生:齊讀第二段兩遍。 生:我認為有,因為第二段前半部分作者用了三個比喻句,分別把三種花比作了三種人,由此可見本文肯定有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生:齊讀第二段兩遍。 生1:我覺得其中包含了對陶淵明和世人的不滿,以及對自己的贊揚。 生2:我覺得作者對陶淵明和世人的情感不是一樣的。對陶淵明是不滿,對世人是恨。 生3:我認為對陶淵明是贊賞,對世人是厭惡,對自己是一種孤獨。 生4:如果作者贊賞陶淵明,為什不愛菊花,卻獨愛蓮花。所以作者對陶淵明不是贊賞,只能是同情和理解。 生:我想應該是不欣賞他逃避現實的態度,陶淵明一生追求隱逸,而作者雖然也看不慣官場黑暗,但是作者仍然積極做官,力求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為一方百姓做貢獻,所以不逃避現實的作者對于陶淵明只能是一種理解和惋惜。 生:反復讀這句話幾遍。 生1:這句話是個反問句,意思是說像我一樣的人還有誰呢?實際意思是像我一樣的人幾乎沒有。當時北宋王朝社會腐敗,很多官僚都貪污腐化,不為百姓辦事。像作者這樣的人太少了,字里行間流露的是一種憤慨。 生2:我覺得,說情感是憤慨不如說更是一種無奈和悲哀,像作者這樣的好官幾乎沒有,應該說是北宋王朝的悲哀,更是社會的悲哀。 生:深情誦讀第二段。 生:第二段前半部分順序是菊花——牡丹——蓮花;“噫”之后順序變為菊花——蓮花——牡丹。 生1:也許作者寫的時候沒有注意到。 生2:既然對調,我想應該是要強調蓮花或者是牡丹。 生1:強調喜愛牡丹的人太多了。 生2:強調當時社會的風氣太不好了。 生3:強調當時社會上追逐名利,趨炎附勢的人太多了。 |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明確本節課教學重點。 這個教學環節用5分鐘,學生在示范背景下模仿朗讀課文,與自己的認知進行比對,找出疑問,等待明確。下一步的學習更有針對性,收效更明顯。 再讀,鞏固正確的節奏停頓,為通解文意做準備。 鼓勵學生充分使用課堂有效工具,培養獨立疏通文意的能力。 自己不能理解的,小組內商討;小組內也無法解釋的,提出來共議。這樣,能有效快速的達到解決疑難,通解文意的目的。 抓住這幾個重點實詞的學習,當堂課讓學生掌握。 教師和學生共同商討明確詞類活用這一語法知識點,并要求學生養成當堂課記錄積累的好習慣。 虛詞“之”的溫故知新,既引導學生舊知識的遷移意識,又幫助學生明確:“之”的用法和意義。 培養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疏通文意后,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主旨,順理成章。同時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學會提取信息,用原文語句回答問題的能力。 教師讓學生明白自主學習的內容,師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師的點撥,共同完成在自主學習階段不能完成的任務。 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復習已經學過的寫法。是成績不錯的學生更注意知識點的整合和積累,成績略差的同學加深課文的理解并及時消化與及時整理。 通過探討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第16页 | 亚洲欧美另类色妞网欧美吧 | 久久久观看免费视频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免费看少妇A级精品视频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乱码 | |
《愛蓮說》教學設計+反思(表格式)
發布時間:2017-12-16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