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優質教學設計(原創)
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體會小說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2.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3.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4.培養堅強樂觀、永不言棄在艱苦的環境里卓絕抗爭的精神。
重點難點
1.作品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2.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學流程
一、知識儲備
A.背景知識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生于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18歲起進入報界,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出生人死以致傷痕遍體。1954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開槍自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對海明威的評價,正如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唁電所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他稱海明威為“本世紀(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要了解美國,你必須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著美國民族堅強樂觀的精神風范的文學長廊中來。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發表的《太陽照樣升起》。這部表現戰后青年人幻滅感的作品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馬扎羅的雪》《喪鐘為誰而鳴》(一譯《戰地鐘聲》)和以“精通現代敘事藝術”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
海明威是20世紀上半期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也是當時“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繼承了馬克•吐溫的現實主義傳統,一方面又在創作思想和創作方法上進行了革新,形成了獨特的風格。195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體現了他的創作特色。當年他獲得普利策獎,兩年后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他創作風格也很獨特,從來都是站著寫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雙關妙語:“恕我不能站起來”。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彎的硬漢形象,尤以《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最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這類硬漢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蓋美利堅民族的性格:“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B.文本 要點
《老人與海》的情節并不復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著一條魚。后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斗,終于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盡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二、問題探究
主問題:在眾多小說中,《老人與海》為何能脫穎而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新聞獎?
子問題1:標題《老人與海》,能否換成“老人與鯊魚的搏殺”?從中可以看出標題具有怎樣的妙處?
子問題2:一篇優秀的小說,在形象的塑造上一定要典型,在情節的描述中一定要抓住精彩場面。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思考:小說是怎樣具體描述老人與鯊魚搏殺的五個場景的?快速閱讀課文,填寫下面表格。
【探究】
場 | 人 | 魚 | 感悟 | ||
搏殺武器 | 身體變化 | 鯊魚 | 馬林魚 | ||
第一場景 | |||||
第二場景 | |||||
第三場景 | |||||
第四場景 | |||||
第五場景 |
子問題3:這篇優秀的小說描述了驚心動魄的搏殺場景,它是通過哪些技巧來加以表現的?請結合課文,簡要分析。并說說這樣做有什么作用?
| |
| |
|
子問題4:在與鯊魚的五次搏殺中,本就精疲力竭的老人戰勝了自己,超越了極限。他是海明威小說塑造的“硬漢形象”中最鮮明的一個,請你分析歸納,這個形象有哪些特點?
子問題5:諾獎評委會在頒獎詞中這樣說道:“他忠實勇敢地再現了他所處時代的艱辛和危難。《老人與海》與他再現的時代艱辛和危難的有什么聯系?
三、課文小結
老漁夫桑地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第八十五天,一條大馬林魚上鉤了。在深海上,大魚把小船拖得離海岸越來越遠,一直拖了兩天兩夜,老人精疲力竭,終于制服了這條大魚。但在歸航途中,老人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他用魚叉、船槳、短棍與鯊魚拼死搏斗,回港時只剩一副大魚骨架。課文節選的是老人與鯊魚搏斗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的高潮,約占全書的六分之一。
仿句:仿照示例,概括本課的內容。
示例: 與大海為伴,八十四天勞而無獲永不言棄
學生: ,
四、拓展延伸
1.美國四大作家介紹
A.馬克·吐溫(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也是著名演說家,19世紀后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
幽默大師的軼事:
馬克·吐溫的小說《競選州長》發表后,引起轟動。紐約州州長對他懷恨在心,有一次他見到這位大名鼎鼎的小說家,極端仇視,威脅說:“馬克·吐溫,你的小說很成功嗎?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最堅固,最銳利嗎?告訴你——我的防彈車最堅固,我手槍里的子彈最銳利。”馬克·吐溫微微一笑說:“尊貴的先生,我了解的卻和你不一樣,我認為世界上最厚實最堅固的是你的臉皮,而最銳利的是你的胡須。瞧,你臉皮那么厚,而你的胡須竟能刺破它鉆出來,能說不銳利嗎?”
B.歐·亨利1862~1910年),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他的創作緊隨莫泊桑和契訶夫之后,而又獨樹一幟,與契訶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代表作有小說名篇如《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最后一片藤葉》等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
《警察與贊美詩》情節①蘇比入獄為最大愿望(可提供食宿的起碼條件)②為入獄他采取以下行動,結果啼笑皆非。(六次作案:飯館鬧事兩次,鬧街市、戲妓女、砸櫥玻、詐雨傘各一次。結果:作案該抓,想被抓卻不抓)③當蘇比聽到教堂贊美詩音樂而想改邪歸正時,結果怎樣?(未作案不該抓,不想被抓卻非得被抓)。從而可以體味出本文情節的曲折多變、結尾的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匠心獨運之妙。
C.杰克·倫敦(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原名為約翰·格利菲斯·倫敦,美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一生共創作了約50卷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喚》《海狼》《白牙》《馬丁·伊登》和一系列優秀短篇小說《熱愛生命》《沉寂的雪原》等。
D.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小說家。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并且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代表作有《老人與海》、《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憑借《老人與海》獲得1953年普利策獎及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對上面四位作家進行比較分析。
2.桑地亞哥是作者成功塑造的“硬漢”形象,在你所知道的文學經典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形象,他們能給你什么樣的啟發,請以“象桑地亞哥那樣活著”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