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概述: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屬記敘文,偏中于記述講演的過程,突出講演者的形象。文章開篇介紹梁啟超,中間按梁啟超講演的先后順序進行敘述,還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評論。梁啟超的名氣在于他的政治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可文章并未從政治活動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現梁啟超,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通過外貌,尤其是他講演時的神態語言表現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脫的真性情。結構層次清晰,語言風趣而又帶感情,因而教授《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要進行人物形象的分析,看作者到底給我們刻畫出怎樣一個名人畫像。
學習重點:
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的。
學習難點:
1、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2、文中表達感情的方式。(多媒體顯示)
教學方法:
朗讀法、賞析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導語設計:先請同學們背出下列語句:“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請問這段文字是出自誰寫的?學生答:《少年中國說》。師:作者是誰?生:梁啟超。師:誰了解他。學生答,教師補充。師:在你們的印象中,梁啟超留給你們最深的是什麼?生:戊戌變法的主要組織者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的領袖)。師:其實,梁啟超還是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學者,如同學們剛剛背誦的一段,我們從中可感知梁啟超作為文人的才華。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讓聽他課的學生深深地感染和難忘的演講。板書:《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文本解讀:
一、知識的積累
1、 作者簡介:梁實秋(1902—1987),中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原名治華,浙江杭縣(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學于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1923年留學美國。回國后,曾先后任教于東南大學、暨南大學、青島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主編《時事新報》副刊《青光》《益世報·文學周刊》《中央日報》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編《新月》月刊。創作以散文小品著稱,風格樸實雋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臺灣省立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續集)文學評論集《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多媒體顯示)
補充: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冷冰室主人。1895年追隨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曾倡導文體改良的“師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著作豐厚,合編為《冰飲室合集》。(多媒體顯示)
2、 默讀課文,注意下列詞的讀音。
戊( )戌( ) 叱咤( ) 蒞( )臨 迥( )異 精悍( ) 激亢( ) 箜( )篌( ) 酣( )暢 薊( )北
wùxū zhà lì jiǒng hàn kàng kōng kóū hān jì(多媒體顯示)
二、信息篩選(多媒體顯示)
整體感知課文,并思考下列問題:
1、 文章寫的是記一次演講,那么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呢?
2、 從文章內容看全文是以什麼順序來寫的?
3、 文章記敘了梁啟超的哪些情況?
4、 文章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5、 梁任公先生的演講給聽眾留下怎樣的印像?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6、 仔細閱讀第三、四、七、八段,寫一寫旁批。
學生思考討論后明確:
1、 文章主要從演講前的有關背景、演講稿、演講的時間、地點、人物、奇特的開場白、演講的過程及演講的效果等。
2、 文章是以時間順序來寫的。
3、 文章記敘了梁任公演講時的音容笑貌、學者風度。
4、 (1)第一自然段寫梁任公的政治和學術的影響;第二自然段寫梁任公的演講稿。
(2)渲染了氣氛,為后面人物出場鋪設了背景,為后面的精彩紛呈蓄勢。
5、 梁任公的演講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感染、影響了聽眾。
(1) 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3) 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
(4)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5) 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
6、 第三段:人物特點: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健) 氣質(風神瀟灑) 眼神(光芒四射)
第四段:生動、幽默、有趣、自負、謙遜。
第七段:博聞強記 旁征博引。
第八段:生動有趣、手舞足蹈、引人入勝。
三、合作探究
細讀課文,探究問題:1、梁任公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梁任公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感情豐沛,沉穩、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具體表現如下:
演講特點: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內容----豐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人物特點: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健)氣質(風神瀟灑) 眼神(光芒四射)
講演時的神態、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負、謙遜、博聞強識、自由灑脫)
總之,他是個“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
2、 從全文看,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流露出的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敬佩、贊美之情
如文章的標題稱梁啟超為“梁任公”表達的是崇敬之情;又如對梁任公的外貌描寫“風神瀟灑”“光芒四射”表達的是學生對老師的由衷的贊美之情等等。
四、能力提升
1、梁任公的形象是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等的細節描寫,在細節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2、 本文是敘事散文,既有充分的敘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對梁任公的敬仰、欣賞、贊美之情是怎樣抒發的?
(1) 直接抒發
①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景仰)
②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演講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欣喜、贊嘆)
③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發自內心的贊美)
(2)半直接半含蓄的抒發
①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景仰、贊嘆)
②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景仰)
③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崇拜)
(3)完全含蓄地抒發
①描寫外貌,著重于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
②“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③標題“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是以學生的輩份稱呼梁任公先生,是一種尊敬和愛戴。
五、拓展探究
說梁任公是一個熱心腸的人,你同意嗎?
提示:讓學生各抒己見,只要有理有據即可。
六、課堂小結
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難歲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張屢屢因時而變,但為人處事的原則始終未變。他重感情,輕名利,嚴于律己,坦誠待人。無論市做兒子、做丈夫、做學生,還是做父親、做師長、做同事,他都能營造一個磁場,亮出一道風景。明鏡似水,善解人意是他的常態,在某些關鍵時刻,則以大手筆寫實愛的海洋,讓海洋為寬容而定格,人間為之贈色。我敢斷言,在風云際會和星光燦爛的中國近代人才群中,特別是在遐邇有知的重量級歷史人物中,能在做人方面與梁啟超相提并論的并不多。
七、作業設計
記敘一位老師上課時的言談舉止等,突出人物精神風貌,性格特征。
附:板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實秋
演講特點: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內容----豐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人物特點: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健)氣質(風神瀟灑) 眼神(光芒四射)
講演時的神態、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負、謙遜、博聞強識、自由灑脫)
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