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圣誕節(Christmas或Cristo Messa ),譯名為“基督彌撒”。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圣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現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及世界全球化進程,過圣誕節的習俗已經傳播到了世界各地!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
快樂的圣誕節黑板報圖片1
快樂的圣誕節黑板報圖片2
快樂的圣誕節黑板報圖片3
快樂的圣誕節黑板報圖片4
快樂的圣誕節黑板報內容:
圣誕節的社會影響:
經濟
全球
2012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全球的圣誕經濟并不樂觀。雖然較平常確有不小幅度的升溫,但遠遠低于歷史水平。尤其是類似希臘這樣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經濟本身并沒有復蘇,購物的人們只能轉轉無奈離去。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美國等國由于經濟好轉,在商家的大力促銷下圣誕經濟快速回升。
中國
而圣誕節對于沒有基督文化背景的中國人來說,只是提供了購物或是又一個出國游玩的時間點罷了。中國國內眾多城市都有了圣誕狂歡,商場、超市等在圣誕前后都有大型促銷活動。也催生出了一個現象:“浙江義烏,號稱世界圣誕飾品之都。”全球70%的圣誕飾品都來自這里。
2011年圣誕前后,眾多中國人紛涌至英國各大城市購物,英國國內所售奢侈品的近三分之一都被中國人買走。在這種令人乍舌的購買力引導之下,不少國家在圣誕節專門推出針對中國人的有消費優惠的旅游計劃。而英國倫敦更是有不少商家在圣誕節前后,專門雇傭會說普通話的店員,幫助中國顧客選購商品。2010年,中國內地游客在英國消費總量超過10億英鎊,英國本國居民的奢侈品消費需求則不足中國游客的一半。
文化
宗教→全球性
從最初的宗教節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全球性的節日。圣誕節宗教涵義逐漸與世界各地文化傳統糅合。有些是在宗教文化基礎上演化,成為更加豐富多彩的圣誕節宗教文化。有些則逐漸世俗化、商業化,甚至政治化。
以圣誕樹而言,在希臘傳統中是沒有圣誕樹的,但這并不代表圣誕節不能有或者不須有圣誕樹。美國有擺放圣誕樹的傳統。西方國家的許多孩子從小就被告知,圣誕老人是從煙囪進入屋里,然后悄悄把禮物放在好孩子床頭的襪子里。孩子們一旦功課成績下降,就往往會被家長或者老師訓誡可能得不到圣誕老人的禮物。美國紐約上州一名老師上月底在課堂上告訴學生“世上并沒有圣誕老人”,還補充說圣誕樹下的禮物是他們的父母放在那里的,就因引發家長爭議而被迫道歉。
單一→多元化
圣誕節宗教神秘感的逐漸淡化,固然與科學發展有關,也與商品經濟有關。市場經濟下可以用各種贏利的形式包裝圣誕節,商家使出各式各樣的促銷手段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圣誕節在使人們獲得更多節日消費的理由的同時,也增添更多節日閑聊的談資——消費文化。
圣誕節文化的多元取向,使世界更精彩。